01
第49周生猪、猪肉价格
行情汇总分析
本周生猪价格为33.07元/千克,较上周上涨1.91%;猪肉价格为42.12元/千克,较上周下跌4.12%;仔猪价格为75.77元/千克,较上周下跌0.66%;二元母猪价格为.98元/头,较上周上涨0.23%。
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11月第4周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白条肉出厂均价为41.75元/公斤,环比下跌1.49%。11月第4周商务部监测全国白条猪批发均价为43.49元/公斤,环比下跌0.39%。
生猪价格:
受雨雪天气影响,北方地区生猪调运受阻,猪价快速上涨,不过周末天气影响减弱,局部地区出现回调迹象。
猪价止跌转涨,吉林在15.80-16.10元/斤,较上周上涨0.85元/斤,辽宁在15.80-16.10元/斤,较上周上涨1.05元/公斤。北京在16.30-.60元/斤,较上周上涨0.84元/斤。浙江在17.80-18.10元/斤,较上周上涨0.21元/斤。新疆在14.20-14.50元/斤,较上周上涨0.08元/斤。四川涨至18.30-18.60元/斤,河北涨至16.10-16.40元/斤,山东涨至16.30-16.60元/斤,河南涨至16.40-16.70元/斤,广东涨至18.70-19.00元/斤。
猪肉价格:
农业部、商务部监测11月第4周白条肉出厂均价下跌,白条猪批发价格下跌。南方局部香肠及腊肉制作零星开启,但对市场的支撑也较为有限,市场需求无明显好转,猪肉价格持续走跌,但随近日生猪价格的快速上涨,猪肉价格跌幅收窄。
仔猪价格: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上周仔猪价格环比下跌1.20%,较去年同期上涨.50%,全国个农村集贸市场仔猪均价为75.88元/千克,三元仔猪价格跌至75.77元/千克。因目前非瘟疫情风险仍较大,补栏成本也较高,加之近期生猪价格明显走跌影响,养殖户补栏意愿下滑,仔猪价格也出现走跌迹象。
猪粮比价:
本周猪粮比为17.35:1,较上周上涨0.32。玉米价格为1.90元/公斤,较上周下跌0.02元/公斤。本周自繁自养盈利.10元/头,较上周盈利增加73.03元。目前东北产区玉米售粮进度为2成,华北地区为3成,企业集中备货期尚未来临,市场供需继续僵持,现货价格仍处于寻底过程。年的春节比往年略提前,目前种植户卖粮热情有所上升,当前产地新季玉米上市量逐步增加。我们依旧认为,12月随着主产区新玉米规模上市量继续增加,玉米供应将逐步宽松,玉米行情回调几率将逐步抬升,近期玉米价格继续偏弱的几率偏高,这个预判暂时不改变。在12月中下旬随着春节前备货需求启动,玉米价格有望再度看涨。
行情汇总:
本周生猪均价上涨。上半周,受雨雪天气影响,北方地区生猪调运受阻,猪价快速大幅上涨,并带动全国猪价飘红。不过随着雨雪天气影响生猪贩运导致猪价上涨的应激反应转淡,北方地区猪价开始再度回落,下半周生猪价格涨幅收窄。在本周的日报中我们就有提到“近日猪价涨幅过快,价格泡沫再起,短期难以稳住并持续上涨,猪价还将经历一波挤水分的过程”,以目前的走势来看与我们的预测一致。处于腌腊制品传统主产区的西南地区及湖南、湖北、江西,目前腌腊制品制作零星启动,但尚未大范围展开。虽然近期猪价总体上有所下调,但相比往年依旧明显偏高,作为传统腌腊产区的西南地区,居民制作腌腊制品的热情明显降温,不少人表示今年不打算制作香肠腊肉。因此我们认为今年腌腊制品对推动猪价上涨的作用较为有限,生猪供应紧缺才是推动猪价上涨的主因,到春节期间猪价总趋势仍将保持上涨。
02
12月6日中国商品大猪市场行情综述
12月05日,中国主流市场出栏外三元、内三元及土杂商品大猪综合日均价上涨,全国生猪出栏综合日均价33.68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上涨0.56%。猪价涨速过快,不过随着雨雪天气影响生猪贩运导致猪价上涨的应激反应转淡,北方地区猪价开始再度回落。今日全国外三元、内三元及土杂猪均价如下:1)主流市场外三元大猪全国销售均价33.85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上涨0.46%;2)主流市场内三元大猪全国销售均价33.55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上涨0.66%;3)主流市场土杂大猪全国销售均价33.14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上涨0.55%。
图表:年12月05日中国出栏商品大猪综合日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年12月5日出栏大猪加权日均价(外+内+土杂)
区域
省市
今日均价
昨日均价
涨跌
单位
东北
辽宁省
31.90
31.92
-0.08%
元/KG
吉林省
31.71
31.74
-0.11%
元/KG
黑龙江
31.65
31.64
0.02%
元/KG
华北
北京市
32.81
32.79
0.04%
元/KG
天津市
32.66
32.56
0.31%
元/KG
河北省
32.44
32.50
-0.17%
元/KG
山西省
32.52
32.58
-0.20%
元/KG
内蒙古
32.09
31.76
1.04%
元/KG
华东
江苏省
34.85
34.83
0.07%
元/KG
浙江省
35.83
35.82
0.02%
元/KG
安徽省
34.37
33.58
2.32%
元/KG
福建省
37.11
36.74
1.01%
元/KG
山东省
32.69
32.69
0.00%
元/KG
华中
河南省
32.98
33.09
-0.32%
元/KG
湖北省
34.04
33.97
0.21%
元/KG
湖南省
36.42
36.13
0.79%
元/KG
江西省
36.91
36.33
1.58%
元/KG
华南
广东省
37.39
36.99
1.06%
元/KG
广西
37.04
36.63
1.11%
元/KG
西南
重庆市
36.20
36.21
-0.03%
元/KG
四川省
36.79
36.42
1.03%
元/KG
贵州省
32.88
32.89
0.00%
元/KG
云南省
30.69
30.33
1.18%
元/KG
西北
陕西省
31.84
31.77
0.22%
元/KG
甘肃省
31.33
30.85
1.57%
元/KG
新疆
28.63
28.12
1.82%
元/KG
全国
33.68
33.50
0.56%
元/KG
备注: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03
生猪生产三年方案:
确保生猪产能年恢复正常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生猪生产恢复目标,即今年要尽快遏制生猪存栏下滑势头,确保年底前止跌回升,确保明年元旦春节和全国“两会”期间猪肉市场供应基本稳定;确保年年底前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的水平,年恢复正常。
方案称,在市场拉动和政策推动下,生猪生产已出现止降回升的积极变化,但恢复生产发展保障市场供给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任务十分艰巨。当前首先是把生猪生产抓上去,确保各项既定目标如期实现。
方案中关于行动目标对产销平衡总体要求为:东北、黄淮海、中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安徽、河南、山东、江西、湖南、湖北、广西)为生猪及产品调出区,要为全国稳产保供大局作出贡献,实现稳产增产;东南沿海地区(天津、江苏、浙江、广东、福建)为主销区,自给率要达到并保持在70%左右;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要通过跨区合作建立养殖基地等方式保证掌控猪源达到消费需求的70%;西南、西北等地区(内蒙古、山西、海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为产销平衡区,要确保做到基本自给。各地要分解任务到县(市、区、旗),确保任务落实到位。
此外,方案还提出十余项重点任务:
——落实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补助项目。督促各地抓紧落实年项目资金,指导养殖场户尽快开工建设;及时下达年项目资金,加快项目执行进度,尽快形成实际产能。
——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支持力度。指导地方对生猪养殖场户购置自动饲喂、环境控制、疫病防控、废弃物处理等农机装备实行应补尽补。
——保障养殖用地。配合自然资源部门落实生猪养殖用地按农用地管理政策,不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简化用地程序,提高用地取得效率。
——落实财政支持项目。用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支持生猪生产发展、动物疫病防控和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实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经费,县市要加快补助资金拨付进度,在三个月内将补助资金给付到位。
——加大金融保险支持。总结推广抵押贷款试点经验。督促地方细化落实种猪场、规模猪场流动资金和建设资金临时贷款贴息政策,及时兑付贴息资金。扩大能繁母猪和育肥猪保险覆盖面,配合银保监部门进一步落实生猪政策性保险,降低养殖风险。
——继续开展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三年内再创建家可复制、可推广的高质量标准化示范场,总结推广典型模式,辐射带动标准化生产水平的提升。
——帮扶中小养殖户恢复生产。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9省(市)各选择1—2个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地级市,推动大型生猪养殖企业与地方对接,通过“公司+农户”、托管租赁、入股加盟等方式,对中小养殖户实行包片帮扶,带动有能力有意愿的中小养殖户增养补栏。
——开展禁养区清理工作。配合生态环境部,督促地方全面清理超范围划定的禁养区,确保今年12月底前完成。对打着环保名义搞“无猪市”“无猪县”的,一律责令整改。
——推进养殖项目环评“放管服”改革。对年出栏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建设,开展环评告知承诺制试点,建设单位提交承诺书和环评报告的,可以不经过开工前的评估审查,直接作出审批决定。
——加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督促各地继续抓好监测排查、清洗消毒、调运监管、禁用餐厨废弃物等现行有效防控措施。加快推进分区防控,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建设无疫区和无疫小区。建立完善动物防疫风险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修改完善《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严格按照应急实施方案要求,及时规范处置新发疫情,及时兑付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
——压实养殖场户防疫主体责任。督促养殖场户落实物理隔离、化学消毒、生物免疫等综合措施,实施养殖场动物疫病净化工程。支持第三方检测监测和养殖加工企业自检,发展专业化社会化动物防疫服务组织。
——规范疫情报告。强化政策宣传,鼓励养殖场户开展非洲猪瘟自检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各地一旦发现疑似疫情,必须第一时间规范报告。对故意迟报、瞒报、谎报尤其是阻碍他人报告的行为,严肃追责问责相关责任人。设立非洲猪瘟疫情有奖举报热线,畅通疫情举报渠道,严格疫情举报核查,社会公众举报非洲猪瘟疫情以及违反非洲猪瘟相关防控规定情形的线索,经查证举报属实的,给予相应奖励。
——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督促地方抓紧完善省市两级动物防疫行政机构,加强市县兽医实验室技术支持能力,开展基层动物防疫机构标准化建设,按照“三权归县、服务在乡”的管理机制设置乡镇或区域性畜牧兽医站,通过“以钱养事”等机制配备乡村防疫人员,强化疫情处置应急队伍建设,尽快补齐防疫机构体系和人员队伍等短板。在畜牧养殖大县实行防疫人员特聘计划,特聘动物防疫人员1万人左右。
——加快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落实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政策,推广整县治理典型模式,打通畜禽粪污终端产品利用渠道。完善社会化服务机制,采取分散收集、集中处理或就近直接还田利用等方式,解决中小散养户粪污处理问题。到年底,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
——强化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健全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体系,全面推进专业化集中处理,优化无害化处理企业布局,及时足额落实补助资金,支持无害化处理企业提升收集、转运、处理各环节生物安全水平,确保无害化处理企业可持续运行。
——规范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发展。优化主产区生猪屠宰产能布局,支持优势屠宰产能向东北、黄淮海和中南部分省区养殖集中区域转移,实现与养殖布局相匹配。在现有5家生猪屠宰企业基础上,继续整顿清理小型屠宰场点。开展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创建,年创建家标准化示范企业。不定期开展监督抽查,确保生猪屠宰环节非洲猪瘟自检制度和官方兽医派驻制度成为常态。
——加强科技支撑与指导服务。加大非洲猪瘟疫苗科研攻关力度。开展非洲猪瘟防控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大型养殖企业有效防控模式。实施生猪良种补贴,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发挥畜牧兽医技术支撑机构、行业协会、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的技术优势,通过培训讲座和入户指导等方式,推广生猪疫病防控、节本增效实用技术。
——促进产销对接。推动主销区提高生猪自给率,在提升本地生猪产能基础上,到有条件地区协作建立生猪养殖基地,采取“厂场挂钩,定向供应”等方式,增强生猪供应保障能力。依托直联直报平台、《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电子出证系统、生猪屠宰统计监测系统,保障种猪和仔猪有序调运,支持生猪及其产品“点对点”调运,促进生猪及产品有序流通。
04
肉鸡价格下跌近10%
分析师:引导多消费禽肉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12月5日“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33,与前一日持平。
其中,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43.49元/公斤,比前一日上涨0.2%;牛肉70.79元/公斤,比前一日上涨1.5%;羊肉68.38元/公斤,比前一日上涨0.7%;鸡蛋9.95元/公斤,比前一日上涨1.1%。
不过,白条鸡19.51元/公斤,比前一日下降1.4%。这一价格距离10月30日的21.48元/公斤高点,已经跌去9.17%,价格降幅接近一成。
事实上,在今年10月份,随着猪价走强,白条鸡的价格经历了一轮快速上涨。9月30日,白条鸡18.98元/公斤,一个月之后的10月30日即上升到21.48元/公斤。受此影响,一些上市公司大赚。
比如,圣农发展公告,公司年10月销售鸡肉8.1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1.69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0.82%、28.15%,环比变动分别为7.82%、17.19%。年10月,公司鸡肉销售收入同比、环比上升,主要受益于鸡肉市场供给紧缺及需求攀升双重影响,行业景气度持续提高,推动公司鸡肉价格上升。
不过,鸡出栏的时间比较短,以白羽肉鸡为例,出栏时间大约为42天。这一时间远远低于生猪出栏6-7个月的时间。
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事业部生鲜品研究员魏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如果希望把猪肉的价格降下来,还需要引导大家更丰富的去摄入食物,比如像水产类、鸡肉类等等。
“其实现在鸡肉产量增长得非常快的,鸡蛋的产量也增长比较快,猪肉是有很多替代品的。”魏鑫说。
05
猪业专家:
建议七大措施
防控非瘟及快速复产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业农村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研究员樊福好12月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中,我国养猪行业内已经积累了很多积极有效的措施,这些措施应该好好推广。比如:饲料熟化技术、饲养环境热化技术、营养冗余技术、单元格化管理技术、定点清除技术和唾液检测技术。
经过科学考察,结合前期实践经验,樊福好提出防控非洲猪瘟以及生猪快速复产的七大建议——
一是单元格化。新建猪舍应采用单元格化,避免采用大跨度结构,旧猪舍进行单元格化改造,通槽隔断处理。生产流程要维持基本单元格的独立性,减少合并单元格和关联单元格的数量。
二是环境消毒。猪舍内部环境的消毒,建议采用物理方法“清洗+热烘烤法”(60℃,3小时以上)。高频度使用消毒药的方法并不可靠,化学消毒对我国的养殖环境和生活环境造成较大污染。采用“热烘烤法”的物理消毒,次日即可进猪饲养,避免了冗长的空置期,节省了哨兵猪饲养过程。
三是营养冗余。在生猪饲养过程中,取消“精准饲养”和“低蛋白日粮”概念,提倡营养冗余,增加饲料中氨基酸及蛋白质供应,推荐饲料发酵和酸化技术,提高猪群抵抗力,快速恢复生猪生产。
四是饲料熟化。推广饲料熟化技术,阻止“病从口入”。饲料存储环境进行热化处理,不建议采用熏蒸消毒和紫外线消毒。
五是检测。血液检测的滞后性和易污染性,给快速扑灭疫情造成较大困扰。建议兽医防疫机构和养殖企业采用唾液学检测方法,筛选更加敏感的核酸提取方法和唾液检测方法。
六是定点清除。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定点清除”的法律、法规障碍。养殖企业实行唾液学检测并施行定点清除(拔牙)技术,将局部感染的尚未出现临床症状的猪群进行清理,提倡并实现净化生产。
七是禁用非法疫苗。非法非洲猪瘟疫苗的使用对我国非洲猪瘟的净化工作造成巨大干扰。建议加强非洲猪瘟疫苗研究,不急于推广使用非洲猪瘟疫苗。
06
HoteiFoods
鸡肉罐头获得
JAXA太空食品认证
据悉,日本HoteiFoods食品公司专为宇航员研发的鸡肉罐头通过了JAX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太空食品认证,肉类罐头通过认证还是第一次。今后将有可能为国际空间站的日本宇航员提供这类罐头。
HoteiFoods公司负责人表示,“希望宇航员们把它当做小吃来品尝,算是在失重空间下的一种娱乐方式吧。”
获得认证的鸡肉罐头有“酱油味”和“胡椒柚子”两种口味。罐头满足“打开后不会四处飞溅”、“常温状态下保质期1年半以上”等太空食品基本条件,目前已经开始销售。食品生产与卫生管理均满足JAXA基准,该认证是在10月份批准下来的,审批历时2年7个月。
这款鸡肉罐头表面还附带了魔术扣,方便把罐头固定在一个地方,防止罐头在失重空间四处漂浮。
明年初,印有“宇宙日本食品”专用LOGO的纪念食品将会展开限量销售活动。
HoteiFoods公司称,截止到10月25日,共计20个公司和团体的36种食品获得了JAXA的太空食品认证。
(以上价格和分析仅供参考)
肉类工业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