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云华
做这篇文章之前,我也想了几个问题:农民和消费者到底是顾客关系还是敌对关系。
好的农产品如何给有需要的人群?人如何找可信赖的农产品?农产品如何销售出去?
当下有一个时髦的农业合作形式:社区支持农业。
到底啥叫社区支持农业?
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SupportAgriculture)简称CSA“社区支持农业”(以下简称CSA)的概念于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瑞士,并在日本得到最初的发展。当时的消费者为了寻找安全的食物,与那些希望建立稳定客源的农民携手合作,建立经济合作关系。
社区支持农业(CSA),是一种城乡社区相互支持,发展本地生产、本地消费式的小区域经济合作方式。
同时,在种植季节之初,消费者(份额成员)预付给农民这一年种植的收益,相当于变成了农民的股东,与农民共同承担种植过程中的风险。收获时由生产组织者负责将当季蔬菜按时送到消费者家中。
CSA背后所蕴含的理念是,建立起本地的食品经济体系,并创造一个环境,在这个环境下,农民和消费者一起工作,来实现食品保障和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
我的理解,社区支持农业应该是一种友好的合作形态,产品可以不局限于种植,还可以衍生出养殖产品,比如猪、鸡等高频消费农产品。
社区支持农业存在几个理由
1、消费升级,绿色、安全农产品需求量大。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消费水平提高增加了对进口农产品的需求。随着国内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和可支配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健康、高品质农产品需求日益上升。
因存在对国内环境污染、食品加工安全的担忧,与国内农产品相比,一流国内农产品和进口农产品在品牌、质量、口碑、功效等方面更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也越来越受到国内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
2、国家推行农业可持续发展
不能为了金钱,而破坏农业资源。
年5月27日,《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年)》正式发布。
国家顶层建筑也非常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按照国务院部署,农业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共同编制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年)》。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3、农民增收成全社会聚焦
今年,国家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其从为农民增收开始!
未来,国家将会一定要建立一个更多的依靠农业,更多的依靠农村,可持续的、稳定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多年,农民增收绝对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4、国家扶持小农户
中国农业的基本面还是小农户,所谓合作社就是小农户间的合作,家庭农场就是小农户生产的专业化和经营化。
为了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国年将针对小农生产研究制定专门的扶持政策意见。其中,包括扶持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间等。
这里面也隐藏着巨大市场机会。
社区支持农业3大特点:
1、本地化
社区支持农业参与者是本地的生产者、本地的消费者。
这有几个好处:1)解决配送时间和成本问题;2)解决参与度的问题。方便参与者随时农场或者基地体验或劳作。
2、消费者参与生产
社区支持农业消费者不仅仅是投入钱,还要让参与者一起参与农产品的生产和管理,也就是投入时间。这也是社区支持农业的一大特色。
3、共同承担风险
传统农业里面的风险都是农民或者经营者独自承担,但社区支持农业的风险需要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承担。
这也可以帮助农民或者经营者降低风险,精心生产、便于确保农产品品质安全。
4、共享收益
消费者除了收获固定的农产品供应之外,还可以额外获得多余农产品的红利或者收益。
专家称社区支持农业是世界性潮流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郑风田认为,实际上这是世界性的潮流。比如像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欧洲,这样一种社区支持农业是很常见的。为什么?
因为现在的农业都是大型的工厂化农业,生产效率很高,他把原来很多小农场都摧毁了。本地化的这些农民如果跟这些大农场相比,可能最后就没有竞争力了。
但是这些消失之后,对本地居民可能不是好事,所以美国、瑞士这些国家,你只要是本地的农民,你生产的东西,本地居民愿意多出一点钱养活这些农民。为什么?最大的好处就是产销直接对接,我能够直接到田地看到这些东西。农民也知道这个东西是卖给谁,消费者也知道是谁种的这个东西。
国外社区支持农业模式
1、瑞士模式
瑞士是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的发源地,就目前瑞士社区支持农业农场的发展现状来看,截至年5月,瑞士已有40家独立自主的社区支持农业自发组织,签约总人数达人。
瑞士的社区支持农业是由协会统一安排和管理,消费者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都市的人通过租赁土地的方式获得菜园和农产品基地。
2、美国模式
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出现了第一个登记的社区支持农业农场。起初的参加成员选择以购买份额的形式加入。之后,新罕布什尔州的威尔顿寺庙农场(TempleWil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