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随音动撒拉族早期农业牧业发展概况

戳上方蓝字“撒拉尔学子”

点击右上角选择“设为星标”,看文不迷路!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撒拉尔学子公众平台,首先在这里向大家致以最崇高的问候“色俩目”,我是今天的播音员韩婕,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撒拉族早期农业牧业发展概况。

播音

韩婕

3.垦田数目

撒拉族在元代垦耕农田多少,无材料可寻,一般推断数目不会太多;在明代垦种多少亩,平均每户每人占有多少?也无材料可依。

据乾隆《循化志》卷四载:雍正初年平定和硕特蒙古贵族罗卜藏丹武装反清斗争以后,对青藏各地各族全面加强了统治和管理。雍正四年(年)在撒拉族“始查田土”时,上报十二工垦种田亩计段,共下子石9斗7升6合(以上以“仓斗”计)。以下子1斗合2亩半计算,共约合亩。其中水浇地占八成左右。

再看人口数目。明嘉靖二十六年(年)已有“男妇一万名口”,到清初应有所增多。据《循化志》卷四:“至户口之数,乾隆二十九年(年),撒喇族共二千七百九户。"每户以五口计,共约人。姑且依这等数目折算,每人平均占有农田1.5亩左右。据此,可以认为:到清朝初期,撒拉族的经济生活已是以农业为主了。)

4.园艺业状况

撒拉人所住地方循化,海拔为米左右,年平均气温7℃~9℃,有灌溉之利,适宜于果树蔬菜生产。撒拉人先民在中亚生活时即经营园艺蔬果。据《循化志》记载,撒拉十二工蔬菜水果是很丰盛的,该志卷七“物产”描述循化附城一带菜蔬和干鲜果品说:"菜蔬则本城…皆有…白菜多而佳,唯红庄撒喇种之,花椒和川椒稍逊,别工之花椒则不及也”,“其附城左右,则菠菜、瓠子、芹菜、茄子、黄菜、菜瓜、葫芦、西瓜、葱、韭、蒜、首蓿、山药,园中皆有之。”又说,“果则桃、杏、苹果、樱桃、林榛、枣子。葡萄佳,核桃尤佳……梨名为长把梨者,味酸;有一种形尖者,名油搅团,颇甘;甚至冬熟者名冬果,形圆,味尤佳。”

5·畜牧业状况

从元初到明朝以至清初,畜牧业在撒拉族的经济生活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撒拉族先民撒鲁尔人原在中亚时,就有经营畜牧业的传统。迁居循化以后,在明代多年和清代初年是河州卫的纳马十九族之一,每年通过茶马互市纳马易茶。明洪武时制定“金牌信符”制,撒拉族领有金牌一面,每年纳马80余匹。到嘉庆三十一年(年)整理金牌制,撒拉族有两面金牌,按理,纳马数目几倍于前,由此可以推断当时撒拉族畜牧业的规模。

依畜牧业的一般规律,凡牧养马者,一定同时牧养较马的数量更多的牛和羊等牲畜。所以可以推断,撒拉族在“纳马”的历史阶段牧养的牛、羊的数量是较多的。

撒拉人的衣着,当时没有丝绸(土司朝贡时有时被赏赐绸缎衣料),没有棉布,主要是以羊毛为原料的白色褐子和毡衣。没有相当数量的羊和羊毛,是难以解决数以万计的本民族人口的衣着问题的。

从撒拉族的婚嫁礼俗上也反映出了畜牧业经济生活的情况。乾隆《循化志》卷七“风俗”载:“其财礼,亦当日定议,马二匹,或马一骡一。如家贫无马骡者,可用四小牛抵之。”用牲畜作聘礼,反映出畜牧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占的地位。

总之,在元明时期直至清初,撒拉族一直经营相当规模的畜牧业。不妨这样说:撒拉族早期社会生活中,是农牧兼营的半农半牧的民族。

牧养和家庭养禽畜,《循化志》卷七记载"畜则牦牛。牦牛同家牛生的为犏牛,犏牛同牦牛生的为犏楗子。羊则绵羊而尾小。马、狗、鸡,俱与内地同。唯无鹅鸭。白庄、街子工二处,近年抱鸭渐多。”文中提出的小尾绵羊,属于藏系绵羊。蒙古草原上的大尾绵羊,在青藏高原各地很难见到。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下期再见!

文案

《撒拉族简史》

图源

网络

编辑

南羽

审核

Killing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xiashuihuanping.net/tzry/160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