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现代化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也是关键所在。破解“三农”难题,金融支持至关重要。普汇大通作为一家致力于发展农业产业金融的理财机构,结合地方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股东优势,创新开展农业供应链金融,有效解决了农村要素资源难以流转、抵质押条件缺乏、信息不对称、农村金融风险大等瓶颈问题,真正形成了以工带农、以农促工、产融协同的良性机制,对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解放农村劳动力、推动土地集约化经营和拓宽农民收入渠道的作用十分显著,为有效提升农村金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普汇大通白羽鸡的养殖过程》
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是普汇大通探索的新模式。普汇大通年开始农业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从原材料生产到采购,从农产品加工到食品生产,再到食品终端的零售,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链条,其中的各参与主体都被供应链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沿着链条上的节点分析,普汇大通抓住了生产与加工这两个环节的核心企业,开展了资金流、物流全封闭的农业供应链金融尝试。
就农业而言,其产业链可划分为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销售,农业生产,农产品收储和加工、农产品销售四个主要环节。在农业产业链内,农资公司、农户、农产品收储和加工企业、农产品贸易公司构成了维系产业链运作的主体,形成了物流和资金流的双向循环。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原材料和农产品因生产、加工、销售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和农户带来收益。各参与主体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上下游企业,从而形成了农业供应链。这种多向的农业供应链成为构成农业产业链的基础,在其发展过程中,供应链各环节的资金需求为开展农业供应链金融创造了前提条件。
普汇大通根据种养加、产供销各环节的金融服务需求,开发了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新模式。同时,结合借款人实际,灵活运用信用、对特殊需求通过保理、风控、消费信贷等产品予以满足。结构性融资产品的出现,既满足了供应链成员的金融服务需求,又提高了普汇大通的市场拓展和盈利能力。
另外通过多种风险管控手段的结合,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有效降低了信贷资金的风险。一是通过引入借款人见物不见钱、贷款自动回笼到指定账户的资金封闭运行机制,既落实了银监会“三法一指引”的实贷实付要求,又防范了资金挪用风险。二是通过引导核心企业与农户结合,降低市场风险。三是通过引入科技指导机制、鼓励借款人投保等方式锁定农业生产风险。四是通过核心企业提供担保,控制客户违约风险。五是通过构建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前中后台制约机制和IT系统创新机制,防范操作风险。
农业供应链金融实现了参与各方的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一是对公司来说,推动了公司业务的发展,稳定了基地,降低了财务费用,便于其实施低成本战略。二是对大部分农户来说,在收入增加的同时,劳动力从土地解放出来,可以从事其他经营;对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养殖大户来说,身份从传统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化,收入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三是对借款主体来说,议价能力增强。四是对科技部门来说,获得了更多的实践经验,各种新金融模式的出现,加速了科研成果转化。
普汇大通继承和发展了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并坚持不懈地开展产品创新,目前已经形成了农业供应链融资,连接供应链上下游的各参与方,实现各方信息交互,业务协同,交易透明;并通过对经营链条中所产生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归集和整合,提供适应供应链金融的融资、结算等综合金融与增值服务。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医院为您一查到底节假日白癜风专家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