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鲜农业ID:cdufresh
本文以台湾各农场为例讲述“三生”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
据台湾“经委员”推估,台湾区观光旅游的总人数年为1.34亿人次,到年增至6.0亿人次,年均增长率为8.2%。台湾观光旅游业的发展为台湾休闲农业园区的建设提供了极大的市场需求,并奠定了一定的市场基础。同时台湾观光旅游业的发展也呼唤着新的旅游产品和旅游资源的开发。
引述--台湾农业发展阶段:
图01台湾南投县清境青青草原农场
20世纪50-60年代是中国台湾农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有大量的资金转入非农业部门。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台湾农业由于受到快速发展工业和商业的竞争,开始步入明显的停滞、萎缩时期。为了使农业走出困境,提农业效益,农村农业经营不得不采取节省劳力或所谓“精致化农业型态”,以求有效提高农民所得。而观光休闲农业正是为走出农业困境,拓宽农业功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图02台湾南投县翠竹绿休闲茶园
20世纪80年后期,台湾观光农园向内容更丰富的休闲农业发展,即“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既可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扩大农业旅游,又可达到提高农民收益与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
综上可见,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背景条件造成对休闲农业需求的一种“拉力”,而另一方面农业的转型和结构调整,政府和各地农会的全力推动,对休闲农业发展形成一股强大的“推力”。
图03台湾清境休闲农场
一休闲农业的定义、功能1.1休闲农业的定义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为主,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项新型产业。它是以农业的有形及无形资源为基础,所引伸的一种经营形态。就经营范围而言,休闲农业已将传统农业从第一产业延伸到第三产业。
休闲农业园区是休闲农业发展的载体,也是休闲农业发展的核心所在。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的数量、质量直接反映着一个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好坏。
1.2休闲农业的功能
休闲农业结合农业与服务业,其发展系基于多目标功能的政策,具有下列六种功能:
(1)经济功能: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改善农民所得条件,提高农家收益,改善农村经济。
(2)社会功能:增进都市居民与农民的接触,拓展农村居民的人际关系,缩短城乡差距,提升农村生活品质。
(3)教育功能:提供机会让都市居民认识农业、了解作物栽培过程、体验农村生活及认识农村文化及生态。
(4)环保功能:休闲农业区主动改善环境卫生,提升环境品质,维护自然生态均衡。藉由教育解说服务使民众了解环境保护与生态保育的重要性,主动做好资源保护的工作。
(5)游憩功能:提供民众休闲游憩场所,从事休闲旅游活动。
(6)医疗功能:提供民众休活动场所,解除工作及生活的压力,达到舒畅身心的作用。
(7)文化传承功能:农村特有的生活文化及许多民俗技艺,可因休闲农业的发展而使其得以继续延续与传承,同时也可能创造出具有特殊风格的农村文化。
04充满童趣的体验活动—抓泥鳅
05陶艺制作
06儿时的回忆—肥皂泡体验
07童玩区--荡秋千
08生态知识、植物识别讲解
二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发展阶段与重点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2.1观光农业时期(-年)
自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台湾农业开始萎缩以来,便酿酿利用农业资源吸引游客前来游憩消费享受田园之乐,并促销农产品。于是农业与观光结合的构想应运而生。
年,台北市首先在木栅区指南里组织五十三户茶农开办茶园,称为木栅观光茶园,开始了农业旅游之先河。
从年至年的短短七年中,观光农园面积超过1,公顷,范围包括14县,42乡镇,22种作物。其中水果15种,蔬菜4种,及茶、香菇、蝴蝶兰。
2.2休闲农业发展时期(-年)
台湾“农委会”为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于年4月委托台湾大学农业推广学系举办了“发展休闲农业研讨会”。在会上对休闲农业的概念基本形成了共识,正式确定“休闲农业”名称,并将其定义为:休闲农业系指利用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农业自然资源环境及农村人文资源,增进人们游憩、健康,合乎利用保育及增加农民所得,改善农村之农业经营。
年台湾“农委会”研订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制定了“设立休闲农业区”的一些基本条件。
为了加强休闲农业区的管理,农委会关于年12月31日公布实施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并设定了“休闲农业标章”。
2.3休闲农业提升时期(年以后)
台湾的休闲农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很快遇上了发展“瓶颈”,最重要的是法令规章无法配合发展之需要,其次是大众对休闲农业的认识不足,以及理念共识尚未完全建立,使得休闲农业计划难于推动。
农政单位为了促使休闲农业在台湾顺利发展,将计划策略与政策方向重新调整,较重要的有下列几项:
(1)修正“休闲农业区设备管理办法”明确休闲农业区”与“休闲农场”的区别和辅导办法。
(2)研拟《台湾省休闲农场设置管理要点》草案,制定《休闲农业设施设置标准》。
(3)编印休闲农业工作手册,提供辅导人员及经营者参考。
(4)组织专家评估、推荐优等休闲农场。
三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3.1台湾休闲农业园区与建设现状
台湾休闲农场以县、市行政单位分布来看,宜兰县个,居首位,南投县个,居次之,二县共有个,合计占五分之一(20.7%)。其次为桃园县、台北市、台中县、苗栗县,以上六市、县共有个,占台湾休闲农业农场数的一半(50.5%)。以乡镇市区行政单位来看,平均每个乡镇市区有休闲农场3个,其中,宜兰县10.7个,台北市10.1个,桃园县7.8个,南投县7.7个。平均每平方公里面积有3.45个休闲农场,平均10万人口有4.85个休闲农场。可见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势头仍然较强。
3.2台湾休闲农业园区与建设类型
台湾依托农业发展起来的休闲农业的范围相当广泛,诸如农园体验、森林旅游、乡野畜牧、教育农园、农庄民家、乡土民俗、生态保育、渔业风情等休闲活动项目皆属之。历经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国台湾休闲农业园区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现象,主要有乡村花园、乡村民宿、观光农园、休闲农场和市民农园、教育农园、休闲牧场等几种类型。这些以农业旅游为主导的休闲农业园区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旅游、教育、环保、医疗、经济、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台湾地区已成为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兴产业之一。
(1)观光农园
观光农园是指具有农业特产之地区,通过规划建设使其具有观光休闲与教育价值的农业园区。观光农园内提供观光游客所需的各种服务设施,以便利游客体验采收农特产的乐趣并了解农特产生产过程,以增长游客时间,寓教于乐,满足游客休闲娱乐需求的目的。
(2)休闲农场
常见的休闲农场活动项目包括农园体验、童玩活动、自然教室、农庄民宿、乡土民俗活动等。休闲农场是由数个农民或多个农民团体联合兴办的,规模比观光农园要大,面积一般在50公顷以上,经营的项目比较多元化。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0-图13台北阳明山中名阳圃休闲农庄以种植海芋(采摘海芋花八朵一百元)为主,精致的小品如台北阳明山中名阳圃休闲农庄便是一例,农庄以种植海芋(采摘海芋花八朵一百元)为主,狭长的地块,独特的入口、精致的小品景观都成为游客立此存照的见证。
(3)教育农园
教育农园是利用农场环境和产业资源,将其改造成学校的户外教室,具备教学和体验活动之场所、教案和解说员。在教育农园里各类树木、瓜果蔬菜均有标牌,有昆虫如蝴蝶是怎样变化来的等活生生的教材。游客在此参与农业、了解农产品生产过程、体验农村生活,尤其为城市的青少年了解自然、认识社会、了解农业和农村文化,创造了条件(图14)。
图14台湾福田园教育休闲农场
图15第四届海峡两岸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讨会大陆专家参观考察台湾休闲农业:初鹿牧场休闲平台品尝农牧产品
(4)市民农园
市民农园是指经营者利用都市地区及其近郊的农地划分成若干小块供市民承租耕种,以自给为目的,同时可让市民享受农耕乐趣,体验田园生活。
(5)休闲牧场
休闲牧场是以名、特、优、新的农作物,以较好的设施和高科技含量,进行生产并以此吸引游人,向人们展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多姿多彩的产品。牧场划分为露营区、产品贩卖部、菠萝园、茶园、槟榔2园、枇杷园和竹林等区域,是适合露营度假的好去处(图15)。
3.3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特色
自年起开始推动“休闲农渔园区计划”,乃为辅导农民顺利转型经营休闲农业及创造农村地区就业机会,开展以策略联盟方式结合的“社区”理念来推动各项工作,从而走在了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的前列(图16、17、18)(陈昭郎,)。总结起来,我国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园区创设具有下列特色。
台湾独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图16台中草莓文化园区入口景观
图17富有创意园区灯饰设计
台湾独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图18宜兰县香格里拉休闲农场入口景观
图19接待服务建筑与停车场景观
台湾独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图20台东原生应用植物园内植物生活伴手馆,台湾台东最优质的伴手礼购物空间,从原生植物的植栽、茶饮、香包、精油、沐浴、保养到家饰家用品,可充分满足游客购买健康的需求
图21园区中央观景栈道
图22先农亭景观
(1)由点到线并扩展到面的发展。
过去休闲农业的发展大多数以辅导休闲农场、观光农园、教育农园、市民农园或乡村民宿为主,这些景点创设均仅限于点的开发或少数由点串联成线的经营方式。休闲农业园区的开创是由点连成线,在扩展成面,结合社区的园区经营型态,以促进社区的整体发展。
(2)软、硬件兼顾并互相配合。
休闲农业园区计划不但兼顾软、硬件建设,而且也注重两者互相配合,以发挥建设成果。硬件方面包括闲置空间的改造再利用、环境绿美化、游想服务设施设置,标示导览系统设立、交通系统改良、旧有设施改善等,旨在改善旅游环境,提升旅游服务品质。软件方面强调园区的经营管理、行销策略、导览解说、组织的运作、教育训练以及游憩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以满足游客需求,并增进旅客的满意度。
(3)园区居民的积极参与。
通过在地产业行动委员会或相关组织,由社区居民分工合作,从园区的规划建设到经营管理全由居民来主导,以达社区自立自助、自动自发的自我管理的境地。
(4)注重产品开发与创意。
辅导园区开发新的农特产品,提高农特产品的加工层次,创造农特产品的附加价值,增加收益。希望农特产品经由加工或分级包装建立品牌后便成较高价值的商品;再由商品变为礼品,其附加价值在提升;再从礼品提升为艺术品,则附加价值更高;所有农特产品都可规划设计为体验品,使其更具竞争优势,则其附加价值提高。借着每年的创意大赛,鼓励每个园区加强产品的研发与创意,提升竞争力。
(5)加强策略联盟与整合行销。
过去休闲农业经营无论是休闲农场、观光农园、乡村民宿,绝大多数都是个别经营,单打独斗,各自发展,彼此间少有联系合作,因此,很难突破经营困境。而休闲农渔园区则改变单打独斗的经营方式,以策略联盟方式结合为共同经营体。同时进行园区各景点共同行销,并结合媒体办理大型活动,建立消费者与园区通路。(注:陈昭郎,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策略,郑健雄、郭焕成、陈田主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年8月第一版。P16页)
四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的发展主要以乡村民宿、休闲农业为主体发展起来,其中休闲农业在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中占的比例最大。台湾休闲农业在发展方向与目标、经营与管理、政策与措施等方面积累了较好的经验,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对我们的启示与借鉴在哪里。
4.1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加快农业转型,开发农业功能
台湾在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台湾农业发展面临衰退、萎缩。针对这一挑战,台湾采取了加快农业转型,调整农业结构,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进一步开发农业的生活、生态功能,使农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于是就开始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我国大陆现在正处于农业转型和调整农业结构的新时期,要学习台湾发展农业的经验,要转变观念,树立新理念,根据各地的资源。区位和市场条件,因地制宜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从而改变农业就是第一产业的旧观念,建立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现代大农业产业体系。
4.2规划与研究并举,防止盲目发展,避免恶性竞争
台湾政府为防止观光休闲农业背离农业本质而趋向纯化娱乐,使其合理发展和布局,十分重视规划阶段,台湾农委会制定了“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和“发展休闲农业计划”,并把这些计划列入全面的综合农业规划之中。休闲农业规划包括休闲农业区规划和休闲农场规划。规划内容包括规划依据,区域规范和面积、规划设计原则,规划设计内容,经营管理方式、市场与环境分析,人力物力投入,成本效益评估等。规划制定后,根据“休闲农场经营计划审查作业要点”规定,以文字和图件,编印休闲农场申请筹划书,报请上级政府审批。
五结语在我国大陆,城市化发展快,城市人口增多,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城市人很希望到郊区农村观光旅游,这为发展城郊观光休闲农业提供了市场需求。我们应抓住城市这个目标市场,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型的农业旅游和休闲产业。因为开展农业旅游可以减少农产品中间流通环节,有高附加产值,并可带动农产品销售、餐饮住宿、休闲购物、观光度假及其他旅游活动(如垂钓、农家乐)的发展而产生乘数效应。建设新农村游、农家游,开展农业的生态保护、农业的休闲旅游,对于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可大大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优鲜微社区交流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治疗白癜风疼不疼白癜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