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9月6日,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暨新农民创业创新论坛在江苏省苏州市举办。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在论坛上表示,在信息化时代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加快发展线下实体农业,更要注重线上智慧农业的建设,要不断深化拓展互联网思维,统筹推进线上线下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努力开创新农民创业创新新局面。
屈冬玉表示,在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实践中,应当把握好四个“三”,以此深化、拓展和丰富互联网思维。一是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当加“三农”。不能仅仅理解为加农业生产、加电子商务,而应当包括农业、农村、农民在内的“三农”,充分发挥互联网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作用。
二是应当着力构建“三大体系”。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的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重构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使农业生产全过程实现精准化、智能化,让农业经营有规模、有效益。
三是应当瞄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大目标”。瞄准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这三大目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实现提质节本增效,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四是应当把握好信息技术的“三大规律”,“三大规律”分别是摩尔定律、长尾理论、梅特卡夫定律。其中梅特卡夫定律表明,网络的价值取决于用户的数量,我国农村网民目前已经达到1.95亿,预计到年将超过3亿,作为重要的网络资源,农村网络的潜在价值巨大,有待释放。
屈冬玉指出,统筹推进线上线下现代农业,要在四个“新”字上下功夫。一是大力挖掘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要素。二是大力培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动力。三是大力打造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平台。四是大力拓展农业农村新经济的新空间。
利用互联网发展农业农村新经济前景广阔,为新农民在农村创业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屈冬玉介绍,目前,农民外出务工的单向流动方式正在逐步打破,已有万农民工和1%的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创办领办小微企业23.7万家、农产品加工企业45.5万家、休闲农业各类经营主体万家、农民合作社.9万家,农民创业创新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当前,新农民在生产、经营、服务等方面创业创新大有可为,可以参与到智慧农业、农业农村电子商务、信息进村入户、‘互联网+’特色村镇建设等工作中。”屈冬玉说。
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庄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和5位新农民创业创新代表也在论坛上作主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