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透过专利信息跟踪农业生物技术最新研究成果
作者:莱肯生物
多技术和产品的创新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或暂时无法发表研究论文(高影响因子论文和高价值专利评判标准的不同、保持新颖性的需要、保密技术细节的需要等),因此公开的专利信息就是跟踪最新技术和产品的重要渠道。
然而,中国的专利年申请量已接近万件,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专利资料中找寻到有价值的信息是一项具有挑战的工作。
本专栏将定期梳理最新公开的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并就部分专利进行简单介绍,以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参考。
今天让我们看看年8月4日都公开了哪些农业生物技术相关的专利。
年8月4日公开的农业生物技术专利清单
关键词:籼粳稻分子标记、抗虫基因、玉米叶夹角
部分专利简介
1、籼粳稻分子标记
华南农业大学、广州瑞科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和广州美斛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申请的4和1专利分别公开了一种可用于鉴别籼粳稻的分子标记DOF8和基因BTF3。DOF8和BTF3还可用于鉴别普通野生稻和尼瓦拉野生稻。
分子标记DOF8中包括位于水稻基因组2号染色体第位碱基的多态性为A/G的核苷酸序列。申请人选取籼稻品种93-11、矮脚南特、广陆矮4号、珍汕97、明恢63、黄丝占、黄华占和粳稻品种日本晴、台中65、中花11、农垦58、云粳23号、鄂晚3号、晋稻1号以及普通野生稻和尼瓦拉野生稻,PCR扩增并测序DOF8区域,发现粳稻品种和普通野生稻序列相同,籼稻品种和尼瓦拉野生稻序列相同。籼稻和粳稻序列相比,存在一个G/A的SNP位点差异,且粳稻在该位点旁邻序列具有限制性内切酶BfaI酶切识别位点:CTAG。而籼稻在该酶切识别位点的SNP突变CTGG无法被BfaI识别。因此粳稻片段可被酶切为bp大小的DNA片段,而籼稻仍保持bp大小的DNA片段。
与上述方法类似,申请人获得了可用于鉴别粳稻和籼稻的转录因子BTF3基因。转录因子BTF3中包括位于水稻基因组3号染色体的BTF3序列完整CDS序列(KF.1)第位碱基的多态性为C/T的核苷酸序列。粳稻品种、普通野生稻,与籼稻、尼瓦拉野生稻序列之间存在一个C/T的SNP位点差异,粳稻在该位点旁邻序列具有限制性内切酶AluI酶切识别位点:AGCT。而籼稻在该酶切识别位点的SNP突变AGTT无法被AluI识别。因此粳稻片段可被酶切为bp大小的DNA片段,而籼稻仍保持bp大小的DNA片段。
2、抗虫基因四川农业大学申请的100407808专利公开了一种Bt蛋白Cry1Ia-like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申请人从贵州省高原地区土壤中分离得到苏云金芽孢杆菌新菌株CS72-2。通过对CS72-2的毒力测试表明,CS72-2对鳞翅目害虫具有极高的毒力。根据cry1I类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特异引物,扩增其基因组DNA,结果表明该菌株中存在cry1I类基因,进一步设计其全长基因引物,克隆得到Cry1Ia-like基因。经测定,原核表达的Cry1Ia-like蛋白对小菜蛾、玉米螟、棉铃虫均有杀虫活性,LC50值分别为0.、1.17、21.24(μg/mL)。
3、玉米叶夹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申请的6专利涉及一个调控叶夹角的玉米基因ZmSET1(GRMZM2G)。申请人利用RNAi技术,抑制玉米品种中ZmSET1基因的表达,发现玉米叶夹角明显变大。ZmSET1基因通过调控下游基因的甲基化水平进而调控基因的表达,影响植株的维管束纤维的发育。
4、其他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1专利公开了一种从基因工程水稻种子中分离纯化重组人血清白蛋白-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融合蛋白(OsrHSA-EGF)的层析方法。主要步骤为从OsrHSA-EGF基因工程水稻种子中提取含有OsrHSA-EGF的粗提液;将含有OsrHSA-EGF蛋白的粗提液经阳离子交换层析,阴离子交换层析,得到纯化的(纯度95%)OsrHSA-EGF蛋白的目标物。其中,表达OsrHSA-EGF蛋白的水稻种子由含有Gt13a启动子及其信号肽序列还有经密码子优化的OsrHSA-EGF基因以及Nos终止子的整个表达盒,构建到表达载体并转化水稻品种TP中得到。
瑞克斯旺种苗集团公司申请的7专利涉及名为α-CMV的等位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包含N端的基序“MAEIGYSVC”;基序“KWMCLR”;及LRR结构域(CC-NBS-LRR)。当α-CMV等位基因存在于菠菜植物中时,其赋予对CMV(黄瓜花叶病毒)的抗性。
中国农业大学申请的103541870专利公开了一种β-甘露聚糖酶的制备方法及在制备部分水解甘露聚糖中的应用。该制备方法将ATX1启动子驱动的β-甘露聚糖酶基因rMan26导入生物细胞中,得到具有β-甘露聚糖酶活性的蛋白质,其酶活可达U/mL,可以水解富含甘露聚糖的植物胶,进而得到包含不同聚合度的并可用于制备酸奶的甘露寡糖的部分水解甘露聚糖。
中国农业大学申请的2019186388专利提供了一个新型的同时具有木聚糖酶和阿魏酸酯酶活性的双功能酶,及其编码基因Xyn10/Fae1。该酶具有较好的pH稳定性,能够作用于天然木质纤维素同时释放木寡糖、阿魏酸及香豆酸。本发明提供的双功能酶可满足饲料、食品等工业中对木聚糖酶和阿魏酸酯酶pH稳定性的要求,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潜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