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摘要
生猪养殖行业补栏以三元留种为主,转能繁高峰期为年10月至年3月
生猪繁育体系包括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商品代,本轮去产能,除涉及二元母猪之外,祖代产能损失也过半,从曾祖代增产至二元母猪存栏上升至少需要28个月,从曾祖代增产至商品代生猪出栏需要38个月,二元种猪产能恢复耗时长。由于二元种猪供应处于断档期,全行业补栏以三元留种为主。非瘟疫情在各地爆发时间不同,三元留种时间也有差异:①东北留种高峰期在年7-9月,转为能繁高峰期在年10-12月;华北留种高峰期在年8-10月是高峰期,转为能繁高峰期在年11月-年1月;②西南和华南留种高峰期在年11-12月,转为能繁高峰期在年2-3月,西南、华南地区三元留种将推动今年2-3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继续上升。
三元留种母猪效率低,后期或低补高淘
三元留种对生产效率影响主要体现在:①二元、三元母猪配种成功率分别为94%、75%;②二元、三元母猪分娩率分别为90%、70%;③二元、三元母猪MSY分别为20头、12-14头。综上,三元后备母猪生产效率较二元后备母猪降低67.4%-74.7%,三元能繁母猪生产效率较二元能繁母猪降低59.2%-68.3%,这里还未考虑使用期限缩短,及后代生长速度下降。今年春节后大量配种失败的三元母猪被淘汰,主产区淘汰母猪价格降幅达2-5元/斤,因三元留种效率过低,后期三元母猪或出现低补高淘的现象。目前二元种猪补栏积极性不减,扩张仍以规模猪场为主。
非瘟疫情相对稳定,上市猪企受损显著低于行业
因新冠疫情爆发,区域调运受限,非瘟疫情稳定,2月14日-20日,全国出栏体重低于90公斤的商品猪占比仅10%,处于年11月下旬以来最低水平。据涌益咨询公布数据,本轮周期母猪存栏较非瘟前最大降幅近50%,然而,上市猪企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显著低于行业。①出栏量前五上市猪企:温氏生产性生物资产最大降幅9.9%,牧原最大降幅5.9%,正邦最大降幅24.6%,新希望最大降幅12.3%,天邦最大降幅23.8%;②其他猪企:傲农生物、金新农生产性生物资产快速增长;天康生物最大降幅30.9%。年全国生猪出栏量同比下降21.6%,全国规模以上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同比下降25.7%,上市猪企出栏降幅显著低于行业。
主流上市猪企受非瘟影响生猪出栏量18%-35%
我们用“次年生猪出栏量/三季末生产性生物资产”估算主流上市猪企所受非瘟影响。①年温氏“次年生猪出栏量/三季末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历年高点70.9%,年该指标降至51.2%,同比降幅27.8%;年牧原“次年生猪出栏量/三季末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87.8%,年该指标降至72%,同比降幅18%;②年新希望“次年生猪出栏量/三季末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67%,较年大增35.4%,我们认为这与新希望产能利用率提升,且大量外购仔猪相关;③年正邦“次年生猪出栏量/三季末生产性生物资产”为43.2%,同比降幅18.9%;天邦“次年生猪出栏量/三季末生产性生物资产”为46.2%,同比降幅35.4%。
猪价高位运行时间或超预期,主流猪企迎巨大扩张机遇
从静态角度看,年11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大增4%,对应今年11月生猪出栏量将环比上升。从动态角度看,目前非瘟疫情虽相对平稳,但随着新冠疫情趋稳后调运的放松,非瘟疫情或有回升态势;三元留种效率较二元种猪大幅降低,三元母猪或出现低补高淘的态势;我们再考虑产业私用非瘟疫苗所造成的负面后果,以及新冠疫情带来产能被动出清及补栏受阻,-年猪价料将维持高位。上市猪企受非瘟疫情影响显著低于行业,大型养殖集团正迎来巨大的扩张机遇,市占率有望大幅提升。主流上市猪企除拥有种猪资源,雄厚的资金实力,生物安全防控能力提升已成为重中之重,生物安全防控效果将直接影响生猪出栏价格、出栏体重、养殖成本,进而影响到盈利能力和扩张速度,我们继续看好生猪养殖板块的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
非瘟疫情失控;猪价上涨不及预期。
目录
正文
一、行业补栏以三元留种为主,转能繁高峰期为年10月至年3月
(一)全国能繁母猪存栏连续4月环比回升
根据农业部披露数据,年1月至年9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从4,万头下滑至1,万头,累计降幅高达61.4%,即使考虑PSY从年13-14头提升至非瘟爆发前18-20头,能繁母猪存栏量降幅也已相当剧烈。
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自年10月开始环比回升,年10月-年1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速分别为0.58%、4%、2.2%、1.2%,年1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较年9月已回升8%。
(二)全行业补栏以三元留种为主,转能繁高峰期为年10月至年3月
1、二元种猪供应处断档期,全行业补栏以三元留种为主
生猪繁育体系包括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商品代生猪。曾祖代(GGP),用于传代的纯种繁育群,生产纯种猪只;祖代(GP),是第二代用于扩繁的杂交制种猪,用于生产二元母猪;父母代(PS),是第三代猪群,生产三杂、四杂,商品猪;商品代(Hogs),是父母代繁殖,商品猪育肥后就可以出栏,原则上商品代不能种用。
本轮去产能,除涉及二元母猪之外,祖代产能损失也过半,因此,产能的恢复需要经历曾祖代祖代二元种猪出栏。从曾祖代种猪到祖代育成大约需要14个月,从祖代种猪配种到二元种猪育成需要14个月左右,从二元母猪配种到商品猪出栏需要1年时间。由此可见,从曾祖代增产至二元母猪存栏上升至少需要28个月,从曾祖代增产至商品代生猪出栏需要38个月时间,这里尚未考虑曾祖代受非瘟疫情的影响,以及今后数年祖代场可能再次遭受的损失,二元种猪产能恢复将是一个漫长的阶段。由于二元种猪供应处于断档期,全行业补栏以三元留种为主。根据涌益咨询公布数据,年11月能繁母猪三元留种占比为44.2%,后备母猪三元留种占比为90.1%。
2、三元留种转能繁高峰期为年10月至年3月
非瘟疫情在各地爆发时间存在差异,三元留种时间也有先后:
①东北、华北地区最早遭受非瘟洗礼,也最早开始三元留种。东北地区最早于年5月留种,留种高峰期在年7-9月,转为能繁高峰期在年10-12月;华北地区最早于年5-6月留种,年8-10月是高峰期,转为能繁高峰期在年11月-年1月;
②西南和华南地区爆发非瘟的时间相对较晚,最早是从年10月底开始留种,年11-12月是留种高峰期,转为能繁高峰期在年2-3月。西南、华南地区三元留种或推动今年2-3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继续上升。
二、三元留种母猪效率低,后期或低补高淘
(一)三元留种效率低,淘汰母猪价格大降
三元母猪正常情况不会被留种,然而,本轮非瘟造成种猪大量死亡,普通养殖户和规模养殖户均采用三元留种。我们结合草根调研及专家交流信息,三元留种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①配种成功率降低20.2%:二元母猪配种成功率约94%,三元母猪配种成功率降低至75%左右;
②分娩率降低22.5%:二元母猪分娩率约90%,三元母猪分娩率降低至70%左右;
③MSY降低30%-40%:二元母猪MSY约20头,三元母猪降低至12-14头;
④二元种猪正常可使用3-4年,三元母猪通常使用半年至1年;
综上,三元后备母猪生产效率较二元后备母猪降低67.4%-74.7%,三元能繁母猪生产效率较二元能繁母猪降低59.2%-68.3%,这里还未考虑使用期限的缩短,以及后代生长速度的降低。
今年春节后,大量配种失败的三元母猪被淘汰,主产区淘汰母猪价格普遍降幅达到2-5元/斤。其中,河南价格由春节前10-12元/斤降至春节后7元/斤,江西由10-12元/斤降至8-9元/斤,辽宁由10-13元/斤降至8-10元/斤,黑龙江由11-12元/斤降至7-9元/斤,四川由10.5-11.5元/斤降至8.2-10元/斤,广东由11.5-12元/斤降至7-10元/斤,广西由12-13元/降至9-10元/斤。由于三元留种效率过低,后期三元母猪或出现低补高淘的现象。
(二)二元种猪补栏积极性不减,扩张仍以规模猪场为主
年2月21日,二元母猪均价69.75元/公斤,较春节前大涨5%,规模猪场仍在稳步扩张;仔猪均价89.56元/公斤,较春节前上涨3%,价格较年11月高点回落10.5%。从我们草根调研情况看,目前扩张仍以规模猪场为主,小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有限,原因如下:
1、二元母猪、仔猪猪源有限;
2、复养成功率低,且资金受限;
3、倾向于赌一年以内的行情,最多补栏仔猪。
三、非瘟疫情需紧密跟踪,上市猪企受损显著低于行业
(一)当前疫情相对稳定,后期仍需观察
由于新冠疫情爆发,各省市调运受限,非瘟疫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况。目前,猪价高企,低于90公斤出栏生猪大概率与非瘟疫情相关,2月14日-20日,全国商品猪出栏中,体重低于90公斤的占比为10%,处于年11月下旬以来最低水平,从侧面反映非瘟疫情相对稳定。分区域看,目前湖南、安徽、陕西、河北、东北、四川、广东疫情最为稳定;安徽、陕西、河北、四川、广东、浙江和江苏疫情发生率最低。
(二)上市猪企非瘟受损低于行业,被动影响生猪出栏量18%-35%
1、上市猪企母猪损失明显低于行业
根据农业部公布数据,本轮周期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较非瘟发生前(年7月)最大降幅为39.8%。根据涌益咨询公布数据,本轮周期母猪存栏量(能繁母猪+后备母猪)较非瘟发生前最大降幅为49.97%。本轮周期上市猪企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低位主要出现在Q1、Q2,上市猪企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显著低于行业。
①出栏量前五的上市猪企:温氏股份生产性生物资产最大降幅9.9%,牧原股份最大降幅5.9%,正邦科技最大降幅24.6%,新希望最大降幅12.3%,天邦股份最大降幅23.8%。综上,最大降幅低于25%,明显低于行业平均降幅;
②其他上市猪企:傲农生物、金新农生产性生物资产始终处于快速增长期;新五丰生产性生物资产降幅主要出现在年第三季度,但与年三季末相比仍有增长;天康生物最大降幅为30.9%。
2、上市猪企生猪出栏增速显著高于行业
年全国生猪出栏量5.44亿头,同比下降21.6%,全国规模以上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1.8亿头,同比下降25.7%。年上市生猪养殖企业生猪出栏量增速明显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增速由高到低依次为,金新农64%、傲农生物58%、新希望39%、天康生物30%、唐人神23%、天邦股份12%、正邦科技4%、大北农-2%、牧原股份-7%、温氏股份-17%。
3、主流上市猪企受非瘟影响生猪出栏量18%-35%
我们用“次年生猪出栏量/三季末生产性生物资产”粗略估算年主流上市猪企所受非瘟的影响。
①-年温氏股份“次年生猪出栏量/三季末生产性生物资产”稳步攀升,年达到历年高点70.9%,而年该指标降至51.2%,同比降幅达到27.8%;-年牧原股份“次年生猪出栏量/三季末生产性生物资产”基本稳定在85%附近(除年达到.5%),年该指标降至72.0%,同比降幅达到18.0%;
②年新希望“次年生猪出栏量/三季末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67%,较年大幅提升35.4%,我们认为这与新希望产能利用率提升,且外购仔猪量较大相关;
③年正邦科技“次年生猪出栏量/三季末生产性生物资产”为43.2%,同比降幅18.9%,但考虑到正邦在外销仔猪的同时也外购仔猪,实际降幅应该超过了18.9%。年天邦股份“次年生猪出栏量/三季末生产性生物资产”为46.2%,同比降幅35.4%。
四、猪价高位运行时间或超预期,主流猪企迎巨大扩张机遇
目前,屠宰行业开工率近80%,但屠宰量较往年同期降幅超60%,主要原因是终端需求不足。新冠疫情发生前,屠宰场订单包括超市、农批、加工厂、加盟店等,而目前仅剩商超渠道。随着屠宰开工率回升、压栏生猪出栏,出栏量和出栏体重有望双升,而消费恢复相对滞后于出栏回升,猪价或面临小幅回落。
从中线角度看,-年生猪价格料将维持高位。静态看,年11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上升4%,对应今年11月生猪出栏环比上升。动态看,非瘟疫情目前虽相对平稳,但随着新冠疫情稳定后调运放松,后期变化仍需紧密跟踪;三元留种效率较二元种猪大幅降低,三元母猪或出现低补高淘的态势;再考虑产业私用非瘟疫苗造成负面后果,以及新冠疫情带来产能被动出清及补栏受阻,本轮周期高猪价持续时间或超预期。
上市猪企所受非瘟疫情影响显著低于行业,大型养殖集团正迎来巨大扩张机遇,市占率有望大幅提升。除拥有种猪资源、雄厚的资金实力,生物安全防控能力提升已成为重中之重,生物安全防控效果将直接影响生猪出栏价格、出栏体重、养殖成本,进而影响到盈利能力和扩张速度,我们继续看好主流猪企的投资机会。
五、风险提示
非瘟疫情失控;猪价上涨不及预期。
欢迎交流!
华创农业:王莺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摘编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
hcy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