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科皮肤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1.行业概况
疫苗,是动物药品中重要的一环,属于兽药行业的子行业。在我国疫苗占据兽药整体市场20-25%左右的规模,占兽用生物制品销售额的90%以上,基本等同于兽用生物制品市场。
图表:我国兽药市场规模及结构
资料来源:中国兽药信息网、中信证券研究部
年,全球兽用生物制品销售额96亿美元(不含中国数据),占全球兽药市场总销售额的30%。对照我国数据,年我国兽用生物制品销售额占兽药总额的23%左右。
国外兽药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步入了稳步发展的阶段,从兽药适用动物的情况来看,年猪用兽药占比18.8%、家禽占比11.7%、牛和小反刍动物占比29.3%,宠物占比40.3%。其中宠物占比最大,经济动物的比例同我国养殖结构也存在一定差异。相较之下,我国经济动物以猪用最高,其次为家禽类,反刍动物第三,宠物疫苗市场还处于起步状态,仍有长足成长空间。
-年,全球兽用生物制品销售额逐年增加,年复合增长率为8.89%。动物疫病频发、病毒变异、政府支持力度加大、公众对食品安全和药品残留要求提高、宠物市场的快速增长等,是促进全球兽用生物制品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国际市场中,兽用疫苗的主要厂商包括富道(FortDodge)、梅里亚(Merial)、勃林格殷格翰(BI)、辉瑞(Pfizer)、诗华(CE-VA)、维克(Virbac)、先灵葆雅(Schering-Plough)、拜耳(Bayer)等。
图表:全球(不含中国)兽用生物制品规模
图表:全球兽药市场结构
资料来源:国际动保联盟(IFAH),《兽药产业发展报告》,申联生物招股书
资料来源:IFAH、中信建投研究部
年,我国94家兽用生物制品市场规模(销售额).64亿元。CAGR13%左右,快于国际市场。
结构方面,猪用生物制品在兽用生物制品中市场规模最大,销售规模为52.64亿元,占生物制品总市场规模的39.39%;禽用生物制品市场规模44.68亿元,占生物制品总市场规模的33.43%;牛羊用生物制品销售额32.90亿元,占生物制品总市场规模的24.62%。
图表:我国动物疫苗规模
图表:我国兽药市场结构
资料来源:中国兽药协会
资料来源:兽药产业发展报告
国内集中度情况如下:
2.行业分析
2.1.疫苗分类
目前,我国兽用疫苗中,灭活疫苗得益于其稳定性好、安全性高,适用于怀孕母畜占据了约70%的市场份额。减毒活疫苗因更高的接种效果,适用于大数量动物接种,同样获得一定市场认可。
基因工程苗方面受限于技术、工艺及成本问题,我国基因工程苗进度整体落后于国外,但部分病症中也取得了突破,尤其在禽病获得较高的认可。国内已上市基因工程苗主要覆盖禽流感(H5、H9亚型)、口蹄疫、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等,技术路线涉及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重组活载体疫苗和基因缺失苗等。具有代表性的包括:
BI的猪圆环(猪圆环病毒2型杆状病毒载体灭活疫苗)
申联、天康、中牧生物猪口蹄疫(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多肽+))
申联猪口蹄疫O型、A型二价合成肽疫苗(多肽++MM13)
梅里亚、大华农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
易邦、辽宁益康、大华农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三价灭活疫苗
易邦()、普莱柯()禽四联(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H9亚型)、传染性法氏囊病四联灭活疫苗(LaSota株+M41株+YBF株+S-VP2蛋白))
易邦、普莱禽三联(柯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三联灭活疫苗(LaSota株+M41株+S-VP2蛋白))
易邦、梅里亚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火鸡疱疹病毒载体活疫苗(vHVT--69株)
2.2.销售模式
我国对兽用生物制品经营实行分类管理,主要分为国家强制免疫用兽用生物制品和非国家强制免疫用兽用生物制品。两类产品采取的销售模式各有不同。
强免产品:主要采取政府采购模式,政府采购国家财政专项省财政配套;农业部定点生产;分省集采分发,中标后送至省、及其下属市、县兽医站;部分省份招资格标客户具有自主选择权;采购量大价格低,价格主要以国家公布的参考价为基准,涉及品种成本透明;计划方案每年更新,省级政府畜牧防疫部门按免疫情势制定年度防疫计划和动物疫苗采购计划;每年国家春秋两防,当年采购在11月左右结清款项。
非强免产品:客户自行选购,主要分为经销商销售以及大客户直销两种自主营销销售模式。
经销商销售模式:应用较多的营销模式,主要针对中小养殖户。该模式下,生产企业与各地具有兽用生物制品经营许可证(GSP)的经销商进行合作。我国养殖具有地域集中特点,分布并不均匀销,以县为单位,需要覆盖余重点养殖县。
大客户直销:指向大型养殖龙头企业进行直接销售,这些规模化养殖企业动物群体数量大、疫病发生后流行传染的几率较高、疫苗免疫的意识强、对疫苗的质量要求更高、单体需求量大、价格敏感度低,账期一般1-3个月,是各个生产企业的核心客户和利润源。一般生产企业会派专业人员与养殖主进行直接沟通,并为其制定完整的产品方案。
我国强制免疫品种:
先打后补政策:
由于政府采购价格低,标准低,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企业生产优质疫苗的积极性。年开始,从山东、海南两省试点“先打后补”的补助措施,测试“规模化养殖户直补+普通养殖户招标”的新政,逐步取消疫苗的政府采购。“先打后补”试点规定,列入试点范围的规模养殖场不再申请政府免费强制免疫疫苗,需自主采购农业部批准使用的强制免疫疫苗,免疫合格后可申请补贴。未被列入范围的养殖场依旧由政府免费提供强制免疫疫苗。
年开始全国放开探索。近年,各个省份陆续扩大“先打后补”政策,不同省份病种范围选择和规定有所不同。年5月20日,农业部对《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进一步明确推广“先打后补”政策,并争取在年内实现所有规模养殖场的“先打后补”。
政策实行后,对高质量疫苗和龙头企业形成利好,市场苗占比进一步提高。行业裁汰中小落后产能,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图表:疫苗行业的规模和政采苗的占比(亿元,%)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
2.3.产品研发
2.3.1.研发模式
目前,兽用疫苗企业的研发能力仍较为薄弱,主要以同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研发和技术引进为主。企业发挥成果转化产业化的作用,仅有部分无限制的三、四类病原微生物以企业自研为主。
高校及研究机构通常优先选择自身扶持企业,如青岛易邦获得了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大量技术支持、哈尔滨维科是哈兽研的直属企业、中牧股份是中国农业发展集团央企直属企业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也存在同时技术授权多家单位的情况,常见重磅疾病疫苗品种,出现多家企业同时从一家科研机构获取技术,同时申报,造成新品在上市之初就开始面临激烈竞争。
形成此种局面的原因多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研发本身的风险性较高,长周期高投入;
研发力量薄弱,现有研发能力集中于国内主要科研机构和院校;
企业缺乏资源及资质,如毒株及生物安全实验室资质,难以涉足早期研发;
但随着疫苗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市场化竞争愈发激烈,产品迭代加速,企业提升自身研发实力,主导产品研发将是大势所趋。
我国出于对畜牧经济安全考虑,由农业部兽用局主管动物疫情管理机构,针对口蹄疫、禽流感等7种重要动物疾病设立了国家参考实验室,承担疾病诊断检疫、流行病学检测、免疫预防和病原微生物研究、技术产品的开发工作等,这些实验室拥有毒种库和血清库,按照规定,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实验需要农业部批准,这些参考实验室享有各个病种最全的毒种库,便于进行各种毒株的比较筛选,因此在研发上具有毒株资源的垄断优势。口蹄疫疫苗主要由兰兽研研发,禽流感和非洲猪瘟疫苗主要由哈兽研进行研发,几乎无企业能参与到这些领域的早期研发。
图表:我国动保管理及研体系
资料来源:农业部、知网、国金证券研究所
此外,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疫苗的研发只能在有资质的P3实验室进行,截至年1月31日,有大动物P3级别的仅有哈兽研、兰研所、中监所、金宇生物(年获批)。而高致病性微生物疫苗,占据整体疫苗市场的70%以上。
符合资质的P3实验室从开建到获批至少需要2-3年的时间,前期建设需要符合国家实验室规划、科技部同意、环保局等审批,建成后还需通过CNAS的生物安全三级认证。通过CNAS认证,农业部审查后方可颁发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资格证书,而特定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涉及活毒的实验还需农业部批准。
图表:病原微生物分级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
年科技部发文,鼓励企业建设自己的三级实验室。年2月,金宇生物发布公告,宣称旗下生物安全实验室获得农业部的批复,允许其从事口蹄疫、非洲猪瘟相关的实验活动。后续天康生物、中牧股份的P3实验室也在推进和筹建中。获得P3实验室的资质,是各企业走向研发的重要一步。
2.3.2.研发周期
从研发周期来看,动物疫苗研发周期较长(通常需要3~5年),包含实验室研究、中试研究、临床审批、临床试验、新兽药注册等五个步骤,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还需要增加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试验,包括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等(再延长3-4年)。新兽药从申报临床到获得注册证书至少也需要3至5年。一般情况下,一个基因工程疫苗产品从开始申请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到获得新兽药证书至少需要7至10年。
除市场风险外,临床试验失败风险外,在此期间,若动物疫情发生变化,那么新开发的产品将面临毒株变异出现新的血清型等,可能造成疫苗保护能力下降造成市场需求下降。
图表:动物疫苗主要研发流程
资料来源:武汉中博招股说明书(申报稿)
2.4.生产工艺
常规疫苗生产的原材料主要包括SPF蛋、非免蛋、血清、健康兔等,原材料来源非常广泛易得,原材料成本占成本比例相对较低,价格波动对企业利润影响较小。主要技术路线的生产工艺举例:
序号
品种对应工艺
1
伪狂犬活疫苗,细胞毒,资料来源:科前生物招股书
2
鸡新城疫灭活疫苗,胚毒,资料来源普瑞生物招股书
3
合成多肽疫苗,资料来源:申联生物招股书
生产培养工艺方面,以口蹄疫疫苗为例,传统生产是以转瓶培养为主,近年来龙头企业如生物股份、中牧股份、天康生物等都逐步转为悬浮培养技术。
转瓶培养将种子细胞用消化液分散成单个细胞后加营养液震荡,使细胞分散在营养液中,再将此营养液按一定比例分装于若干圆柱形细胞瓶中,给细胞瓶加塞扎口放臵于转瓶机上37℃旋转培养,使营养液中的细胞附着于瓶壁,交替接触营养液而分裂增殖。
悬浮培养中细胞附着于生物反应器中的微载体上生长,用于细胞培养的生物反应器主要分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和非搅拌式反应器,其中非搅拌式反应器因产生的剪切力较小而在细胞培养中有优势;目前悬浮细胞培养普遍采用无血清培养基,避免血清带来的污染,减少了纯化的难度,细胞培养浓度高,可达转瓶生产方式的30至50倍。
转瓶培养
连续培养
资料涟源:天康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