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成立“功能农业研究中心”,同时召开功能农业专家研讨会。
功能农业是指通过生物营养强化技术或其他生物技术生产出定量含有更高矿物质等有益健康成分的农产品,即生产具有保健作用的农产品。功能农业是继高产农业、绿色农业之后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是全球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新的增长点。来自农业种植、养殖、食品加工、人体营养与健康以及功能食品开发领域等20余名专家共同研讨我国功能农业产业面临发展阶段、发展机遇与发展方向,一致认为未来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是实现农产品优质化、营养化和功能化,功能农业的核心是研发生物营养强化关键技术,在中国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功能农业研究中心主任、农业部行业公益性行业专项“优质高效富硒农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首席科学家吴文良教授介绍说,中国农业大学功能农业研究中心依托农业部行业公益性行业专项的已有成果和研究基础,研究领域从富硒农业扩展到功能农业,重点研究微量元素与功能农业、维生素与功能农业、功能农业与人体健康以及功能农业产业发展政策等。
功能农业与人体营养及健康息息相关。相关研究表明,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超过了6亿吨,数量上已基本能够满足居民需求,但是“质”的问题却没有解决,长期微量营养素的缺乏和失衡,导致大量国人、尤其是偏远山区的贫困人群营养不良,并由此引发各种慢性疾病。全球约有20亿人在遭受“隐性饥饿”,即摄入足够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等大量营养素外,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病状况报告()》显示,我国民众膳食中硒、锌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A、维生素D等维生素没达到推荐摄入量,中国“隐性饥饿”人口数量约为3亿。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补充主要依靠农产品,直接或者间接来自于土壤。
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对功能农业研究与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年中国人均GDP接近美元,已进入功能性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快速发展期。年,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在全球范围启动了“国际生物强化项目”,目前国内已培育出10多种营养强化作物品种/系,包括铁、锌、维生素A原、叶酸等多种微量营养素及玉米、甘薯、小麦、水稻等作物。预计年全球功能农产品将突破80至种,仅中国功能农业产值就将达数千亿元以上。功能农业发展要与现代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人体营养与健康、生态与环境科学等相结合,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成为引领中国农业产业增值和农民增收的新方向。
富硒农业是功能农业的重要领域。中国农业大学目前承担的农业部行业公益性行业专项“优质高效富硒农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是国内第一个以硒元素生物营养强化为核心的国家级研究项目,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以及华中农业大学等18所科研院所、20余家农业企业及合作社共同参与该项目的研究与示范。目前该项目已开发富硒水稻、富硒小麦、富硒玉米、富硒蔬菜、富硒水果、富硒食用菌、富硒畜禽产品、富硒保健食品、生物医药硒强化剂等关键技术30多项,在山东、河北、新疆、陕西、青海等十多个省市建设富硒水稻、富硒小麦、富硒玉米、富硒水果、富硒食用菌等示范基地30多个,示范面积20多万亩,培训技术骨干和农民等人次以上,促进农业增收亿元以上。中国农业大学功能农业研究中心成立之后,将在功能作物种质资源收集、功能农产品生物营养强化技术、功能农产品标准化、环境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等方面为我国功能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摘自腾讯网财经频道)
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以下北京治疗白癜风费多少钱北京中医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