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十三五”时期,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要求更加紧迫,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更加突出,要立足国情农情,顺应时代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展望
◆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农业结构性失衡局面有所改观
◆农业绿色化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显着提升
◆农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十二五”以来,国家不断深化农业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强农惠农富农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在各级政府和亿万农民共同努力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十三五”时期,我国现代农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第一,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十三五”期间,随着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的持续加大,农村土地制度、产权制度、农业经营体系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向纵深推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政策条件更加牢固,农业有望在惠农政策推力、技术进步动力、农村改革活力的共同作用下,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将逐步提高。但同时,农业资源要素的弦将越绷越紧,农产品产量在高基数上快速增长的难度加大。
土地休耕、土壤修复等导致部分生产能力退出,农产品种植面积将有所调减,产量增速也会出现下降。在推动农产品生产能力提升的因素中,技术和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社会化服务对家庭劳动的替代现象将越来越显着,物联网、分子育种、先进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将逐步提高。同时,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将更加完善,农业生产环节外包、土地托管等将成为重要趋势,农业组织化程度将不断提高。
第二,农业结构性失衡局面有所改观。
“十三五”期间,农业结构失衡局面短期难以根本扭转,但随着“大食物安全观”的逐步确立以及农产品比价关系回归合理化,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步伐将有所加快;随着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的积极推进,以及新技术、新模式的广泛应用,粮经饲统筹发展水平将不断提高,农林牧渔结合程度将不断加强,种养加一体化水平将不断提升,农业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品种结构失衡问题将会有所改善。同时,随着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粮食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建设的加快,部分地区城镇化、工业化侵占农业生产空间的现象将得到遏制和减少,农业生产区域结构也将有所改善。
第三,农业绿色化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一方面,随着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不断升级,不仅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北京看白癜风的医院白癜风专科医院哪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