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信用风险分析

在我国新常态经济背景下,建筑业投资增速放缓,行业下行压力加大,信用风险发展趋稳。

债市回顾

年建筑行业发债规模较大,民营企业发债势头较猛,债券品种结构以中长期为主;级别上调数量增多。年,建筑企业发债规模进一步扩大。

截至年末,建筑企业债券发行量较大,共发行债券支,发行金额.76亿元。从发债品种来看,以中期票据、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和企业债券为主,分别为支、支和支,随后为私募债。从债券发行主体性质来看,仍然以大型央企和地方国有企业为主,合计占总债券发行量的50%以上,民营企业发债势头较猛,以浙江、江苏两省为代表,发行债券支。从债券期限来看,以中长期债券为主,主要集中在未来2到3年内到期。

从级别调整的数量来看,年以来,18家建筑企业的主体评级发生上调,上调数量同比增加了一倍。从级别调整的方向来看,上调走势明显,评级机构对建筑企业整体信用能力的趋势持有较积极态度,整体来看,我国建筑行业处于较稳定状态。

从调级企业类型来看,年以来级别上调企业中大型民营建筑企业有所增加。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以及“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不断深入,建筑企业面临较好的发展环境,自身发债所导致的资金需求量将进一步扩大。此外,由于各方评级机构对建筑行业保持较乐观态度,债券发行政策逐步宽松,且债券种类逐渐多元化,尤其是公司债的放开、资产证券化项目的成功试水,以及工程债品种的创新,预计未来一年内,建筑企业发债量将有所增加。

偿债环境展望

年以来建筑行业受固定投资增速放缓影响,迎来行业景气下行拐点(见图1)。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支柱性产业,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对建筑业发展的影响最为直接和突出,在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下,~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增长率均保持在20%以上。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增速放缓,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速度有所下降。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增速同比降低5.7个百分点,创下年来新低,建筑业迎来行业景气下行拐点。~年,建筑业总产值增长率持续降低,分别为16.1%、10.2%和2.3%。地产行业下行为宏观经济下滑的重要因素,建筑行业主要产品类型为房屋建筑和土木工程建设,属于中游行业,因此周期特性明显。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制造业产能过剩严重,房地产市场步入白银时代,房地产行业下行直接导致建筑行业增速放缓。此外,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在经历了年4万亿的财政刺激后表现相对疲软,公路建设逐渐进入铺装和改扩建阶段,新建项目逐步缩减,导致建筑行业投资增速由年的42.9%下降至年的21.4%。

整体来看,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地产行业进入低迷期,导致“建筑类消费”市场需求收窄,且市场需求端及产业结构正逐步发生变化,但建筑行业仍是我国支柱性产业,具有较强的抗周期性,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短期内行业仍将表现出较好的可持续发展力,预计年全年,建筑行业增速将保持在5%~8%之间。

在国内建筑行业长期需求增速放缓以及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背景下,我国建筑企业借助“一带一路”向外扩张、寻求新的市场空间意愿强烈。年一季度,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亿美元,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项目份,新签合同额.9亿美元,占比55.4%,同比增长67.8%,建筑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其中以竞争实力较强的大型央企或地方国有企业为领军队伍,同时经营模式较为灵活的民营企业也已开始调整业务战略,积极探索海外市场的利润增长点。

“PPP”模式有效刺激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短期来看,“PPP”模式的执行力度将明显增强,但预计贡献业绩程度较小。

国务院发文要求在公共领域推广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即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PPP模式在国内现有融资手段受到限制以及政府转变职能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契合政府引入社会资本需求,创新了融资手段,有助于实现加速城镇化步伐,将成为未来国内基建融资主流趋势。截至年5月12日,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入库项目总投9.0万亿元,较年3月末增加亿元,增长2.6%;入库项目个,较年3月末增长3.7%;已签约的PPP项目数量个,较年3月末增长25.5%。年PPP正加速落地。

从年以来国家推出的PPP项目相关政策来看,PPP模式被寄希望于解决地方债务、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政府能力和推进城镇化进程等重要途径,为国家投融资改革的重要方向,但具体从目前项目情况来看,造势效果大于实际效果,尤其是PPP项目定价问题没有在制度上解决,实际落地项目不多,预计未来1年内,PPP模式的执行力度将更明显,但业绩贡献力度仍较小。

财富创造能力展望

年建筑企业新签合同额有所减少,预计未来海外新签合同额将有明显增长。

当年新签合同额将决定未来建筑业的新开工面积和投资额,是影响未来1~2年建筑业总产值的决定性因素。受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投资增速乏力的双重影响,年建筑行业各项指标均出现下滑,主要表现在行业总产值下降,盈利能力恶化,新签合同额增长乏力等方面。

从订单合同额来看,年建筑行业新签订单合同额自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下滑至-0.12%,同比下降5.68%,年一季度虽有所好转,但整体来看行业基本面恶化情况仍较为严重(见图2)。

总体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和力推,有利于我国建筑企业发展的再次腾飞,从目前国内经济下行态势来看,建筑业新签合同额情况大幅萎缩,不利于建筑企业自身发展以及财富创造能力的增强,业务外向扩张将成为必然趋势,短期内,预计国内新签合同增速将在-6%左右,而海外新签合同额将有明显增加。

建筑原材料钢材、水泥等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年,随着国家大力推动企业“走出去”,去产能化力度逐渐增强,产品价格将趋于走平或有小幅回升。

建材原料价格的波动以及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对于微利的建筑企业造成了较大的成本控制风险,对企业偿债指标产生不利影响。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及相关政策的深入实施,行业去产能化力度不断增强,建材、水泥产品价格由于前期持续下降,已逐步逼近底线,建材、水泥等原材料价格虽有小幅波动但未来仍趋于平缓。

垫资施工以及应收账款回笼速度放缓对建筑企业造成一定财务风险,预计短期内建筑企业债务水平将继续提高。

垫资施工是目前我国众多施工企业承揽项目的先决条件,建筑企业普遍融资需求强烈,同时因国家深入贯彻楼市调控政策以及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下降等原因,建筑企业应收账款回笼速度放缓,导致债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面临财务成本上升的风险。我国建筑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水平处于71%左右,债务结构以有息债务为主,且部分建筑企业融资渠道仍保持较为传统的银行借款方式,财务成本较高。

我国建筑行业内从业主体数量众多,竞争激烈,因此房屋建筑企业通常面对上游房地产开发商或地方政府的议价能力较弱,应收账款规模较大,且回收能力受到一定影响。

在当前经济下行、建筑业投资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部分建筑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等方式以减缓经营压力。从年建筑企业融资情况来看,融资规模有所扩大,除债务直接融资外,定向增发以及优先股融资工具运用增加较多。由于建筑行业处于产业链中游,以房地产为主的下游需求不振,对建筑企业回款造成不利影响。预计年,国家相关政策刺激无法起到即时效用,经济下行趋势短期难以掉头,建筑企业债务水平将有所提高,同时回款难度有所增大。

综述

在我国新常态经济背景下,建筑业投资增速放缓,但相关政策及战略的出台,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建筑业的信用环境,建筑企业偿债及财富创造能力均得到不断提高,同时建筑行业始终存在债务水平较高等风险因素,年是建筑行业景气下行拐点,同样也是建筑企业再次腾飞的新起点,整体来看,年处于过渡期,行业整体起色不大,中长期来看,我国建筑业将紧随国家政策及战略的步伐,发展空间较大,并逐步走向国际化,同时对建筑企业要求将更高,因此,我国建筑业需更加规范市场管理制度,增强市场竞争公平性及信息透明度,此外,大型建筑企业在不断完善及提高自身资质水平和施工能力,以及扩大业务规模的同时,应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以应对源自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压力,并进一步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性。

推荐阅读

“X债券”违约案例分析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衰落期平台”信用风险浅析

项目收益债信用风险研究

项目收益债产品特征及发行情况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比较好
北京中科医院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xiashuihuanping.net/ryfz/101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