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对外投资展现新商机

记者黄婧北京报道

借助“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发展机遇,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很多领域都存在着明显的互补性以及良好的互通性,特别是农业这个国际贸易中的古老话题,早已将欧亚大陆各个古老的民族串成一体,例如丝绸、茶叶、香料等,都曾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产品。

“一带一路”提供新机遇

“如今,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要应对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和缓解国内资源紧缺急需深入开放农业对外合作。中国‘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出现,为沿线60多个国家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广阔的市场,更为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合作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张震博士在“一带一路”农业产能国际合作论坛上如是说。

同时张震也指出,虽然在过去10年间,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依然面临着短板和挑战。当前,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呈现三方面特点:第一,农业对外投资仍处于初级阶段,投资规模比较小。第二,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主要集中在亚洲,其次是欧洲与非洲。投资领域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农林牧鱼服务业,现在这两个行业的存量已占到了68%。第三,中国农业企业对外投资的模式逐渐改变了之前以绿地投资为主的模式,褐地投资占比逐年上升。

张震表示,农业属于弱势产业,当前农业对外投资还没有建立起成熟的产业链,往往因为资本的回报周期长,有显著的刚性,且在海外进行农业经营的效益受到自然条件、自己适应性、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给海外农业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大大降低了农业对外投资的吸引力。可以说,开展农业对外直接投资是一项投资大、时间跨度长、规模要求高、专业性强、不稳定因素多、风险大的系统工程。因此,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道路仍然是任重道远的。

张震建议,要发挥企业市场的主体作用,提高企业的风险防控意识和经营理念,将眼光瞄准国际市场,定位于增强自身国际市场竞争力,继续将农业纳入双边和多边经贸合作框架中,深化并完善与东道国的双边合作机制,推进农业直接对外投资立法工作,保障海外农业的合法权益。业内专家也表示,农业是受资源禀赋影响很大的一个产业,不同的农业文明形成了多样化的农业成果也构成了各国参与国际农业合作的比较优势。“一带一路”战略的成熟,为中国农业走出去带来了设施联通、信息互通、资金融通的基础条件。

融入跨文化投入

集团益海嘉里早在年开始就在乌克兰进行农业投资,益海嘉里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经理方刚在“一带一路”农业产能国际合作论坛上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乌克兰土地肥沃且成本低,是世界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之一,有大量小麦需要出口,此外还有葵花油、大麦、坚果、蜂蜜等优质产品可供出口,在乌克兰发展农业产业非常有前景。在年时益海嘉里集团就在前苏联地区“一带一路”上布局,其中一个布局点是在乌克兰的敖德萨工厂。方刚认为,中国投资海外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是跨文化投入,也就是说在办厂过程中需尊重其本土文化,并积极融入跨文化,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一带一路”。

澳大利亚也是农业大国,农业食品出口的目的地国包括中国、日本、美国、韩国和东南亚各个国家。随着中澳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出口市场,澳大利亚也是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中国投资者对其基础设施、旅游项目、商务房地产、食品和农业、矿业都非常感兴趣。当然这都取决于澳大利亚稳定的政治和商业友好型的监管环境,拥有熟练技能和多语种的劳动力,以及高质量的生活环境。

澳大利亚驻华使馆主管投资的商务参赞马炎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澳大利亚有连续25年的经济增长,因受中国需求的推动,澳大利亚每年农产品的出口量快速增长,中澳两国双边自贸协定年12月生效,为下一阶段澳大利亚和中国的经济关系打好了基础,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新商机,包括关税的减让和取消。在农业领域,澳大利亚牛肉往中国出口9年内关税全部豁免;中国是澳大利亚酒水第三大出口市场,不同关税四年内减让到零;所有海鲜的关税也会在四年内豁免。在投资领域,澳大利亚放宽了对中国私营企业的审查要求,但农业投资项目审核门槛有特别规定,农业土地投资额超过万澳元,以及农业投资额超过万澳元的投资还需要审批。马炎表示,农业与食品行业是澳大利亚政府吸引外资的五大行业之一,澳大利亚跟中国在农业方面的合作领域广泛,谷物、奶制品、牛肉等领域均在其中,总之,澳大利亚非常欢迎中国企业赴澳投资兴业。

责编:刘志









































北京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xiashuihuanping.net/xxryxm/98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