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报告请登录。
复合肥行业:不可或缺的农化商业网络,内在价值迎来重估时刻
产品价值:具备均衡性和便携性双重优点
复合肥属于二次加工肥种,一般分为二元肥和三元肥两大类。复合肥是指含有氮、磷、钾三种要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肥,含有任何两种要素的复合肥称为二元复合肥,含有三种要素的肥料为三元复合肥。复合肥与复混肥广义上统称为复合肥,严格来讲,前者通常是由化学方法反应制成,后者则是由物理方法混配而成。复合肥根据营养元素比例的不同还可分为通用肥、配方肥和专用肥。通用肥是指氮、磷、钾含量相等的肥料,常见的氮磷钾比例为15-15-15或16-16-16,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土壤和作物,由于配比简单、生产方便、性能稳定,通用肥在全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配方肥是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将氮磷钾比例略作调整,制成适用于特定区域、特定作物的肥料。专用肥主要依据目标作物的营养需求专门制定,是配方肥的重要补充。
复合肥相较于单质肥,具备营养均衡、使用便携的优点。复合肥由于是由化学方式合成,物理性能比较稳定,施于土壤后各种养分可缓慢释放,有效成分含量与养分利用率均高于单质肥。此外,复合肥结构均匀,运输方便,既适用于机械化施用,也便于人工撒施。复合肥对我国实现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农业效益有重要作用。
商业价值:复合肥处于产业链终端,农化商业网络价值凸显
复合肥属于化肥产业链后端,直接对接农资及下游生产企业。化肥产业链上游为煤炭、磷矿石、钾矿石、硫磺等化工原材料,通过反应得到合成氨、光卤石等中间产品,进而合成钾肥、氮肥、磷肥三大单质肥。这些单质肥既可单独使用,也可进一步加工制成复合肥,最后通过直销或经销的方式供应给终端农户。
成本、技术、品牌、渠道、服务多环节共同决定复合肥企业盈利能力。化学原材料行业处于产业链中间环节,下游主要对接大规模的工厂采购,成本与规模优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原材料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复合肥下游直接对接农户,由于用肥地区分散,复合肥企业需要规模庞大且机制健全的销售团队和经销商团队完成渠道的铺设。成本方面,拥有上游单质肥生产能力的企业能够更好地抵抗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如新洋丰同时具备磷肥和常规复合肥的产能,金正大和云图控股拥有丰富优质的磷矿资源,心连心由尿素起家。品牌端,良好的品牌建设有利于提高消费者辨识度,使产品更容易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渠道端,拥有优质农资经销商资源可加速企业的渠道拓展,持续增加市场份额。
中国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使得农化商业网络具备更高的价值。与欧美的规模化、机械化农业产业结构不同,中国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以分散的小规模农户为主,与日本更为接近;然而日本具备高度发达的农协组织,农民参与度高于99%,且农协业务综合性强,包揽了种植、销售、甚至存贷款、保险等金融服务,这与中国尚在发展中的农业合作社又有着根本的不同。
反映到农资端,欧美与日本高度发达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使得复合肥厂家的销售更接近B2B的形式,下游以大型农户或农业合作组织为主,零散小规模农户为辅;而中国高度分散的农户分布使得复合肥厂家更接近B2C的商业模式,企业需要具备较强的渠道优势来获得终端客户。如全球最大的化肥公司Nutrien目前在美国拥有个零售及分销商,包括家农场中心、家大型基地、76个枢纽、12家分销中心以及4个工厂;而我国复合肥代表企业新洋丰已在全国拥有10大生产基地、30余家销售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拥有逾家经销商和近家终端零售网点,终端网络的数量和密度远高于海外公司。
复合肥行业的商业网络价值亟待重估。通常对于化工企业来说,我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