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三农

  4月2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受国务院委托,向会议作关于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

  韩长赋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供需适配。发挥各地资源比较优势,促进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生产,提高农业质量效益。通过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提升产业素质。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通过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高经营效益。加快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增加农业经营者收入水平。

  韩长赋介绍,各有关部门围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开展了8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产量连续5年超过1.2万亿斤。二是优化产业布局,产需结构平衡水平稳步提高。三是调优品质结构,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明显增多。四是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加快成长壮大。五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农业资源环境突出问题得到初步遏制。六是改善农业物质装备科技条件,现代农业建设迈出新步伐。七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稳步发展。八是强化制度供给,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基本建立。

  同时,韩长赋指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农产品供给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农业质量效益仍然不高,农业国际竞争力仍然较弱,农业绿色发展仍然任重道远,农民增收压力依然较大。

  与此同时,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也面临诸多不适应,表现在制度供给不适应、支持政策不适应、工作方法不适应等方面。

  韩长赋表示,今后一段时间,各有关部门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做好7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稳定产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划定建设好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完善支持政策,年全面完成10.58亿亩划定任务。加强农田建设资金整合,改造中低产田,年建成高标准农田万亩以上。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达标提质,建设一批重大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年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万亩。加强粮食全产业链管理,明确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职责,完善收储、轮换、动用机制,强化协同运作。以“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为重点,推进粮食产业经济转型升级。

  二、坚持质量第一,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

  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制修订一批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和品质标准,规范农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从源头上减少非法添加、滥用乱用现象。研究制定新的化肥农药总量、强度控制目标,推进农用化学品减量使用。引导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国有农场按标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入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强化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实施品牌提升行动,探索建立品牌目录制度,以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抓手,推介培育一批农业品牌。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编制实施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建立健全质量兴农评价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考核体系。

  三、坚持市场导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推进以减玉米、控水稻、增大豆为重点的种植业结构调整。适当调减黑龙江等寒地井灌稻,压减湖南重金属污染区籼稻生产,继续推动“镰刀弯”地区玉米调减,增加大豆、优质饲草料等品种。按照市场需求,有序调增特色蔬菜、特色水果等品牌农产品生产。推进以调生猪、提奶业为重点的畜牧业结构调整。继续引导生猪产能向粮食主产区和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实施奶业振兴行动。推进以提质增效、绿色发展为重点的渔业结构调整。降低养殖密度,开展循环水养殖和零用药养殖技术示范,建设海洋牧场,规范有序发展远洋渔业。推进以发展加工业为重点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各地改造提升农产品市场流通加工条件。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继续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业园、科技园。以农村“双创”为重点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引导各类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商,启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积极发展共享农场、共享农庄,培育农民收入新增长点。

  四、坚持科技支撑,补齐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短板

  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重点和布局,突出研发节本降耗、绿色环保技术。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人员分类评价和科技成果权益改革,持续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强化现代要素集成推广应用,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培育壮大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促进新技术推广运用和信息技术融入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编制实施数字农业农村中长期战略规划,实施农产品电子商务出村工程,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五、坚持效益优先,健全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每年培训万新型职业农民。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构建政策支持体系,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出台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政策意见,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扶持小农户发展。

  六、坚持绿色导向,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实施产地环境清洁行动,继续扩大有机肥替代化肥和绿色防控试点,加快推进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继续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回收试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启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加大东北黑土地保护,深化农用地土壤详查工作,加大对贫瘠和污染土壤治理支持力度,年将耕地轮作休耕试点扩大到万亩。实施国家农业节水行动,深入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加快推进海洋捕捞渔民减船转产,开展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试点。强化草原生态、水生态保护。健全农业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完善农业绿色发展体制机制,构建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资源台账等制度。加快建设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农村垃圾处理、粪便处理、污水治理、河塘清淤、村容村貌提升,开展厕所革命和农村绿化、美化、亮化工程。

  七、坚持深化改革,激活农村资源要素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制定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文件,年底前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年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扩大到个,选择50个地市开展整市试点。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加快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持续扩大“绿箱”规模。加大金融支农改革力度,建立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激励约束机制,研究出台政策指导意见和考核评估办法。出台加快发展农业保险的指导意见,扩大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启动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保险+期货”试点。深化农产品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以稻谷、小麦为重点的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快培育多元市场购销主体,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

来源:摘编自中国人大网

编辑:高晓川

赞赏

长按







































北京哪里能治好白癜风
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xiashuihuanping.net/xxryxm/121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