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史2解读奴隶时代农业发展历史

奴隶制时代即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年),我国进入阶级社会,黄河中下游地区已经开始从原始农业向逐渐向传统农业过渡,这一时期也是精耕细作农业体系萌芽的时期。

夏代是原始公社开始解体并逐渐走向奴隶社会的时代,私有财产已经萌发,土地制度由农村公社制蜕变为奴隶主国家所有制。商代是奴隶制的鼎盛时期,它持续了多年,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王朝。到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取代商朝,中国步入一个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大转变时期。

1

生产工具的演变

夏商周时期,我国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被称为历史上的青铜时代,青铜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一阶段的农业生产工具以青铜器为主,但在早期耒耜(lěisì)农具仍然广泛使用。耒是一根尖头木棍加上一段短横梁。使用时把尖头插入土壤,然后用脚踩横梁使木棍深入,然后翻出。改进的耒有两个尖头或有省力曲柄。耜类似耒,但尖头成了扁头(耜冠),类似今天的锹、铲。耒耜的发明提高了耕作效率。耒耜也是后来犁的前身,所以有人仍称犁为耒或耒耜。

生产工具——耒耜

随着时代的发展,青铜冶炼技术的改进,青铜农具逐渐广泛使用。如用青铜制作的钱、铲、锄、镰等,已经为人们所普遍需要并乐于接受,在交换中被当作等价物,以致演变为我国最早的金属铸币。

青铜农具

最早的金属铸币——无文铜贝

2

耕种制度的演变

耕作制度又称农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夏代以撂荒制(荒地开垦种植几年后,较长时间弃而不种,待地力恢复时再进行垦殖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商代连作制(在同一块田地上,年年或季季种植同一种作物)逐渐居于主导地位,到西周连作制占领主导地位,撂荒制则只存于边缘地区。

人们正在收割稻穗

3

垄作及沟洫技术

耕作制度的变化促使垄作及沟洫技术的出现,垄作技术的出现是为了排涝保证粮食丰收,在气候冷凉、春季易旱、夏季易涝地区采用较普遍。沟洫系统是中国农业的特色,指的是水田间的水沟,也是中国最早的灌溉系统。沟洫和道路把田野划分为一块块面积百亩的方田,这就是所谓的“井田制”。

垄作技术

沟洫系统

4

土地制度的演变

所谓的井田制是因耕地被沟洫划分为面积相等的方块田,构成形状类似“井”字而得名。把数量相等或条件对等的土地分配给个体农户耕种,定期重分或调整,不能买卖。一井分为9个方块,周围的8块田由8户耕种,谓之私田,私田收成全部归耕户所有;中间是公田,由8户共耕,收入全归封邑贵族所有。

井田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人口大国,“士农工商”的等级划分了突出看农业的重要性。下期牛哥将带你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历史。

犁牛扬平台







































白癜风药膏
北京白癜风去哪治的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xiashuihuanping.net/xxryxm/101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