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设定
申论考试写文章,大都要求自拟标题,好的标题,可以先声夺人,一个人写作的功底,很大程度上在于题目上,让人眼前一亮的标题,吸引眼球,提高印象分。申论的题目,不仅是大标题,也包括每段的小标题。一个恰当反应材料精神实质的好题目,或整齐和谐,简洁明快;或错落有致,风趣生动;或词句华美,文采斑斓,令人顿生爱意。正所谓题好一半文。若题目草率拟就,平淡无味,甚至有语病,就会大煞风景,题目尚且如此,文章内容自不用说,分数不高。
标题的作用
在论述题目中,相当一部分以提示论题范围为主要任务,在题目中明确告诉阅卷者文章所要分析的事物或议论的问题,以论题的时效性、重要性、接近性吸引受众。以传递意见性信息为主要任务的评论作品,在标题中直接体现中心论文是惯常做法。鲜明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吸引阅读兴趣,启迪思考,留下深刻印象。一些需要表明态度的文章,应在标题中首先表明态度,明辨是非,扶正祛邪,明确政策界限。
标题的种类,结构和格式
从论述的题目内容上看,标题可以分为,结论型标题(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践出真知”);概念型标题(如“谈理想”、“论贡献与索取”,提出一种概念,再由作者阐述);问题型标题(如“人的一生该如何度过”、“金钱是万能的么”、“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
标题的结构包括:正题(文章的主要题目,表现中心内容)、副标题(如果文章内容比较复杂,或者作者另有写作意图,正题表达不清晰,可以加副标题)、小标题(文章章节之间使用,反映作者的思路,逻辑性,段落的主导思想)
标题的格式丰富多彩,并无固定格式,常见的有:开门见山式标题,这种最常见,可以使阅卷人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比如“评不许燃放烟花”、“浅议错时上下班”等。比喻式标题,生动,新颖。比如《“红眼病”毁了“聚宝盆”》。引用式标题,引用古今名言警句等,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风景这边独好》。仿造式标题,用谐音,改造俗语。典型的有《从“常回家看看”说开去》。
写好标题的要点
一、贴切
做到题文一致,标题对文章内容要高度概括,对中心论点高度提炼。用词要准确,不能产生歧义,不能望文生义。例如某报刊曾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韩国看不上爱国者》,这就是个失败的标题,题目中的爱国者到底是导弹,还是爱国的人,没说清楚。又如《法人岂能是法盲》这个题目,乍看上去,很好,说的是办公司的人不能不懂法。但是仔细推敲,或是遇到行家,这个标题就有问题,因为办企业的人是法定代表人,不能简称法人。法人是个法律概念,指的是独立具有民事权利的组织,不是具体的人。还有,题目不能用错成语。比如《要春风化雨,不能耳提面命》,作者望文生义,把耳提面命理解为提着耳朵训斥,其实耳提面命是当面教导的意思。
二、具体
标题不是越大越好,越大的标题显得空。标题应该适当,尽量具体,避免空洞无物,大而无度。比如申论中常见的这类错误题目有《谈科学发展观》、《依法行政》、《多措并举,建设和谐社会》。好的具体的标题有《推动人才管理体制创新为改革加油助力》、《因势利导更好发挥互联网金融作用》、《挖掘优势资源树立品牌意识》。
三、鲜明
标题应该有立场,有观点,有态度,有倾向,切记不痛不痒。如《一矿长因欠税被免职之三思》,这个标题到底是支持,还是反对,没有说清。较为鲜明的好标题有《收费乱象依然突出减负加油还需努力》、《没有好环境,哪来新农村》。
四、精炼
标题精炼,最难,最体现文字功夫。多用单行题目,文字简约,多用简单句式。相反的是冗长,句式繁杂,语言啰嗦。如《一矿长因欠税被免职之三思》,缺乏概况提炼,文字也半文言半白话,读起来不顺口。又如《做好妇女工作,充分发挥妇女在创业中的“半边天”作用》这个标题就不是个好标题,前后语言重复。较为精炼的标题有《与时俱进适应形势做好保密工作》、《创新农业经验方式重在发挥好市场作用》。
五、生动
能做到标题生动的,基本上就能拿高分了。做到生动的办法常见的有:(1)变化句式。把陈述句变成假设句、疑问句、感叹句等,使标题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比如《假如今天我失明》、《对假冒伪劣说:不!》、《豆腐渣工程:罚!》。(2)活用惯用语。把成语、谚语、俗语直接引入题目,言简意赅,别有新意。比如《远亲不如近邻》、《立法保障“常回家看看”》、《改革没有“观众席”》、《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等标题。太实在的标题有时让人感觉平凡,如果稍加改动,能提色不少。比如《人生离不开自立》可以改为《自立——人生的风帆》,《公务员干工作要耐得住寂寞》可以改为《板凳甘坐十年冷》,《环境影响人》可以改为《近墨者黑》。
六、整齐
标题的整齐,有两方面含义,一个是大标题要整齐,如果是两句话,前后两句字数不能相差太多,避免头重脚轻。以对仗工整最好。另一个是,各段落的小标题尽量保持字数差不多,不能第一段标题是四字成语,第二段标题就是一个长句。
总之,平时练习申论写作时,注意标题拟写,练熟自己习惯使用的标题格式、类型,归纳出适合自己的常用的名言警句,力求题目生动贴切,各段题目整齐有层次。
相关阅读
强化公共文明实现和谐共处
公共场所顾名思义是给社会民众提供活动的场所,是每个居民共有的环境,更是需要我们共同保护的地域。但是近几年却屡次发现种种不文明的现象:医院、车站大厅座椅当成了自家沙发;餐厅吃饭,家长用饭碗给孩子接尿等等事件却时常见诸报端。每个人对于“文明”这个词汇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我们要尊重社会的文明,社会的和谐需要每个人的呵护。
公共文明的强化,从微观层面,需要个人的约束。文明这个词本身就区别于法律,它没有强制的约束性。在道德层面,我们难以通过管理来提升,更多的是通过宣传的方式来进行强化。在小的时候,我们学过很多关于思想品德的事例,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些内容似乎已经被我们抛在了脑后。不可否认,这样的情况不仅会影响整个社会风气的提升,甚至会对年轻一辈产生了极其负面的效应。思想层面的内容就是要加强民众的自律意识,社会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模范典型,通过正面例子的引导,将公共文明得以提升。
公共文明的强化,从宏观层面,需要社会各界的监管。曾经,发生了一起在地铁上的不和谐时间,引起了轩然大波:在上海地铁二号线,一名女子正在吃凤爪,边吃边把骨头和残渣往地上扔,待爆料者制止后,甚至掏出手机与爆料者对拍。在这样的环节中,在两个方面的管理有着缺失,首先是市民的管理,在面对这种情况下,很多市民本着“与己无关”的想法,并没有制止;另一方面就是地铁方面,虽然有相应的法规,禁止在车厢内吃食物,但很显然由于缺少管理,这样的法规已经变成一纸空文。虽然说我们不能强迫群众参与其中,群众也没有管理的义务,但是我们要敢于向不和谐因素说“不”,群众应该与政府形成合力,铸就社会的文明和谐。
社会的文明不是国家层面的事件,更是每个人的事。乱停车、车窗抛物、破坏公物……种种不文明的行为,会让城市形象蒙尘。这些不文明行为不仅是对社会的伤害,也是对自己的伤害。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社会懂得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强化公共文明,就是要树立“自律”和“他律”思维,这样才能共同建设和维护我们美好的生活。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是多少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