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互联】“农业互联+”的产业深度
年至今,农业互联+的势头不像年那末火热,农业电商尤其是农资电商开始走向了低调潜行阶段。前面吹过的牛到了验证阶段却效果其实不理想。农业企业的互联+究竟应当如何展开?本文尝试从实践动身,探索农业互联+的部份深层次发展规律,助力农业企业的互联转型与探索。
农业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产业不对称程度高,一方面农业的交易成本高、交易环节长、交易可控性差,通过互联电商等方式可下降交易成本,一方面基于互联的信息透明所带来的价值增值空间巨大。比如:通过建立物联搜集、分析、运用墒情、苗情、灾情、病虫害等大数据,实现食粮种植增效降本;通过互联销售农产品,发展定单农业等。
互联对农业的改造,目前已渗透到了农业的各个方面,下文将重点从改造触点、企业的核心模式、关于当下农业互联几个热门的关键判断和我们对企业的发展建议四个方面展开。
1、互联对传统农业的改造点
互联对农业的改造点,可根据农业的生产环节、加工物流环节和市场销售环节三个环节分别来看,如下图:
1、互联运用在农业生产的整体监控端
农业互联企业大多专注于农业物联的应用领域,侧重于农业生产环境和对农产品生长进程的监测和预警,大多数公司通过出售相应的硬件和配套服务来盈利。目前单一的技术或硬件服务,仅仅局限于农场主对农场的管控方面,例如远程的了解土壤水份状态、养殖场温度等、透风状态等,对农业数据深度的发掘与服务现阶段还处于培养阶段。据悉,国内数据服务公司荣之联于今年3月份收购农业物联公司朗坤股分部份股权,是一次具有前瞻性的收购。
2、互联运用在农业生产的农资与技术服务端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产品生产标准主要是基于对农产品生长状态的了解,借助物联手段会聚农业大数据,以生产数据为基础,运用定制化的农资供应和标准化技术操作,寻求最大化结果。目前第三方标准化服务承载的主体还不多,但眼光超前的企业已展开了系列布局,如复合肥上市公司芭田单独设立大数据服务公司,并投资农业服务公司等。另外也有品牌化的农业企业正着手制定某单一作物的种植标准,对农资和技术服务,构成自有的标准体系,以期系统化推行。通过互联为农户提供综合的技术服务是农资厂家大势所趋的
在技术层面以外,农业大数据还可以实现大数据的生产指点服务、包括产品产量与价格的预测、病虫害预测防护乃至是为农资生产企业预测产品需求与价格制定。
3、互联运用在流通服务端、市场销售端
随着信息的快速流转和人们对农产品多样性、品质要求的提高,农产品的区域互通愈来愈频繁。由此,对仓储和冷链运输,要求愈来愈高。一方面借助各类科技手段增加产品的存储保鲜时间,一方面借助信息化手段增加产品生产与需求的高效匹配,缩减双方的搜索与接洽本钱。
农超对接、B2B、B2C、C2C、O2O、CSA等都在快速的改变着农产品流通的方式,通过多样化的产需对接提高社会效力。每一类方式都有其特定的市场,满足特定的客户需求,即便终究没法成为主流,但也将作为一种渠道方式长时间存在。从各大平台融资总金额可见一斑,如易果生鲜融资20.2亿,每天果园融资14.7以,本来生活融资14.1亿,爱鲜蜂融资7.3亿,逐日优鲜融资5.3亿等,烧钱大战也仍然在如火如荼。
4、农业互联金融服务
由于征信数据和抵押物等缘由,农村金融一直以来问题都非常严重,也很难解决,这也为农业互联金融带来了一丝契机。生产过程中的资金投入、应对自然灾害的投保赔偿和农产品收获时的资金获得等,都有金融服务切入的空间和机会,建立在互联之上的农业金融服务,所面对的客群比以往范围更大。
年5月,蚂蚁金服首度表露农业产业链金融解决方案,为“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携带大量资本,以更低的利率,更高的速率,快速进驻农村市场,打造农产品供应链闭环。除此之外,农业企业大北农的“农信互联”也融入了金融元素,生猪养殖与生猪交易之间构成了相对的闭环,种植户可以贷款、收款与购买相应的服务,据悉相应的业务发展动力强劲。
第三方互联金融平台,如宜信、翼龙贷、乐钱等,也正加大其在农村互联金融的布局。
2、互联+农业的核心模式
通过线下服务监督管控整体生产经营进程,应用线上平台重塑农产品流通模式,通过金融服务补充农业所需资金,这是各大农业企业展开互联+的核心模式和基本逻辑。
线上平台:通过线上工具结合线下服务完成信息、生产资料的输入,同时协助线下完成标准化农产品的输出。主要包括资讯、行情、社交、认证、答疑、农资农产品交易等内容。线上平台以APP情势存在。
线下平台:以服务作为切入口,通过物联、机械化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可视化和工业化,完成线下产品信息的集合。主要包括生产服务、生产指点、技术培训、产品检测、农业器械等内容。线下平台以服务站情势存在。
金融服务:线下、线上的信息沉淀为个体信誉评级,导入金融产品,以增进产业发展。主要包括征信、支付、融资、理财、保险等内容。金融服务将APP及服务站结合起来,根据需要而展开。
信息、资金、生产资料等在3大核心平台上进行活动,从而将三大平台进行有效连接。3大平台都不是孤立的个体。线下与线上深度融会,相互之间构成强支持,金融为二者发展的血液。具体如图所示:
3、关于互联+农业的几点关键判断
关于农资电商:前路遥遥无期,希望仍然渺茫
这些年一直都有企业尝试农资电商,但效果其实不理想。核心在于农资产品本身具有高度的同质化、高重量、低频次特性,单位质量的价格比较低,运输成本高。如在互联上展开农资销售,核心的卖点在于价格低、信息全,真实性、便捷性,但这将严重影响厂商市场利益,去掉了原有由于信息不透明赚取的差价;打破区域格局,使得产品在不同区域之间串货变得更加严重,对原有经销商体系产生巨大冲击;使得品牌厂家和经销商对此其实不积极;而农资电商平台上混合的各类小厂家产品,又让老百姓难以放心;另外百姓本身的互联化不强使得络购买并未构成习惯;部份大型农资企业自建的电商平台,最后主要沦落为自己品牌产品的络卖场,其它企业跟进者少,违背了平台型站建设的初衷;多方面因素促使农资电商进入死局,突破可能性较低,难度较大。
关于生鲜电商:B2C空间极其有限,B2B期待龙头突起
从价值上看,提高了农产品在社会上的流动性,增进大单品的出现,如褚橙、烟台大樱桃、土豆姐姐等,但更多的还是噱头和小品类,对整体农产品流通格局市场影响有限。对普通的农产品而言,B2C不但没有减少环节、减少本钱,反而提高了整体交易成本,致使产品价格上涨,违背了互联电商设立的初衷。且上引流难度较大,客户重点看重产品性价比,对电商平台忠诚度低,产品前端的控制难度较大,信息仍然高度不透明,因此B2C如不回归到其引流、及时、透明的初衷,在这里面发掘价值点和商业模式,则成功几率极低。而B2B由于其批量化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本钱,提高配送效力,提高规模化仓储水平,有其价值所在,其商业模式有待进一步验证。生鲜电商整体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取得增长,但热潮已逐步退去,平台将会缩减,资本也将会更加理性。
关于农业物联:有需求但非刚性,惟有以时间换空间
并不是新名词,但是这两年才开始火起来,究其缘由在于政策的引导和消费者需求的提高。但是目前发展仍然缓慢,农业物联需要深度思考的是如何解决农户的实际问题,真正帮助农户完成产品的更好销售和更优良的生产,否则发展难度较大。另外,也需要进一步减少本身本钱,提高数据精准度和装备耐用性,高度与行业内其它巨头型企业进行结合,提高物联数据价值,使之成为农业生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否则,将仍然难以找到核心的突破口。
关于农业互联金融:走势向好,洪流暗涌,但前路荆棘丛生
互联金融有其市场,但是在农业行业的实践其实不顺利,核心在于农业的信誉和抵押物不像其他行业,难以衡量,风险相对较高,从而使得农业互联金融企业发展相当谨慎,发展范围有限,收益较其他行业而言其实不高。而且农村本身就存在的各类小额贷款大行其道,使得未来农业互联金融的道路将更加漫长和艰辛,但可以期待的是,有一天农业互联金融一定会迎来属于本身的春季。
4、互联+农业的企业发展建议
农业企业的互联+遵守一般企业互联+的发展逻辑,一方面需要在农业产业层面进行深度思考,构建产业竞争力;一方面需要在互联层面有所突破,构建互联竞争力。
在产业层面的深度思考,重点体现在对线上、线下、金融3大平台的思考和业务确立上,必须有自己某一方面的极强农业产业竞争力。否则很难构成高度的市场影响力和会聚效应。
在互联层面的突破,重点是在入口、场景、内容三大方面某一方面的突破上,以单方面构建互联竞争力,而平台是终究成功的产物。很多企业一开始就想建大平台,但终究发现平台是他人的,与自己无关。
通过在入口处一个又一个场景刚性需求的营建,打开客户通路,通过高质量内容服务客户,产生粘性,终究构建为自组织平台乃至生态。诸多农业企业之所以互联策略失败,就在于没有找到突破点。
通过产业竞争力和互联竞争力双层次竞争力的深度思考与打造,从而构建起企业未来发展的高竞争壁垒,为企业后续发展赢得系统性竞争优势。任何优势的建立,都不是一时1地的,需要以时间为基础,以实践为依托,以实用为方向。浇一朵时间的玫瑰,谱一曲实践的欢歌,造一座实用的大厦。
综上,互联的核心特点在于信息的高度透明,去中间化,需与农业本身的痛点实现对接,核心体现在标准化、可追溯、透明化等方面,终究构建起庞大的农业大数据,实现互联与农业的高度互补。充分发挥互联的优势,盘活现有存量资源,而非一味的改造或取代,在农业行业可能更加现实。想当然的认为,互联可以改变农业的一切,是对互联+农业缺少本质认识的体现,当农业都已迎来互联高度改造的春季时,其它行业相信已基本完成了互联的系统化改造。
因此,我国的农业互联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中国农业发展格局的全面优化,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和范围农企数量的增加,农业改革推动的实效将逐步显现。中国农业互联产业的飞速发展,将使大部分从业者对互联产生高度依赖,届时,互联将成为中国农业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时间或长或短,但终会到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内容来源:农知界)
图文来源于络
白癜风发病白癜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