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微信群 http://www.cgia.cn/news/chanye/1664369.html
文IT老友记
年10月,徐正在“湖畔答辩LIVE”上做过一次题为“每日优鲜三板斧”的创业分享,他在最后总结时说:不管怎么样,创业是和平年代最好的人生修行。[1]
徐正的创业分享,后来被湖畔大学整理成记录稿,称“字字带血”。
一年前的年,每日优鲜遭遇了一次“决定生死”的资金链危机,大规模的扩张、与竞争对手PK、高额补贴,造成每日优鲜在当年年底捉襟见肘,业务收缩,大量裁员。
年,借助疫情带来的生鲜电商行业“回春”的东风,每日优鲜拿到了久违的融资,又活了过来。
经历过生与死的洗礼,徐正感慨:“一个业态一定要赚钱,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好赚钱。”
徐正,被称为数学天才,15岁被保送至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17岁在校园创业,毕业后加入联想。年负责联想中国区消费笔记本事业部,将该业务年均营收做到多亿,徐成为联想集团中国区最年轻的事业部总经理。
年年底,身为联想佳沃集团高管的徐正,拉着同事曾斌一起创业,成立了每日优鲜。后来有投资者称徐,是投资人最喜欢的那类创业者,名校毕业,大企业工作背景,有高层管理经验,说话逻辑清晰,还有农业种植经历。
5年夏天,每日优鲜首次创立----后来令它柔肠百转的前置仓模式。
所谓的前置仓模式,就是在社区附近建立仓库,覆盖3公里范围,将生鲜、快消品直接存储其中,然后由骑手负责最后一公里配送,实现1小时到家服务。
有电商专业人士评价,前置仓解决了生鲜电商的“快”、“好”,实现即时送达服务,提高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开创了一个细分赛道。
徐正曾说,前置仓有两大好处,一是空间利用率高;二是房租低。
但这个好处,对于社区团购的自提模式,前置仓的高成本是致命的,严重影响了公司盈利能力。
按照每日优鲜的计划,前置仓模式在北京跑通之后向全国推广。7年,每日优鲜大举扩张到全国20多个城市,一度在华北、华东占据领先地位,在华南、华中也跻身市场前列。
原公司CFO王珺曾对媒体透露,在8年的时候,每日优鲜已有正向现金流,年年底实现盈利。[2]
但根据后来公布的每日优鲜财报显示,王珺说的正向现金流包含了融资,实际上8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为-17.2亿元。他说的盈利也和外界的认知不同,并没有包括总部的研发、管理成本等。
也就是说,每日优鲜的前置仓模式从来没有盈利过。
参照每日优鲜招股书,公司8年净亏损22.亿元,年亏损29.09亿元,年亏损16.92亿元。加上年预测亏损的37亿,四年时间的净亏损达到亿元。这基本与每日优鲜历年的融资规模相当。
现在,每日优鲜撑过了年的冬天,终究没能熬过年的夏天。
7月28日,每日优鲜突然官宣,关闭前置仓极速达业务,就地解散,多名员工被强制离职,工作账号全部禁用。当时有些还在出差途中员工,听到解散消息,错愕当场。
此后,关于每日优鲜“关停”的信息快速传播,有员工以及供应商纷纷建立维权群,讨要工资和货款。许多供应商连夜赶往每日优鲜北京总部,抱着一丝希望。
这让人想起一年之前同程生活的倒闭场景。
年7月7日晚间,同程生活对外宣布,因公司经营不善,决定申请破产。几天时间,近千供应商齐聚同程生活总部,成群结队地上门讨债。
模式不是问题
“每日优鲜的大败退,我们是有预见的。”上海一位供应商称,从去年10月开始,每日优鲜的付款账期就开始变长,有时比合同约定的付款周期还要长一个月。
另有供应商表示,去年底每日优鲜开始拖欠货款。今年3月份,越来越多的供应商聚集到每日优鲜总部,拉横幅催账,当时甚至有一位孕妇在催款时出现流产。[3]
到今年5月,每日优鲜被强制执行万元的消息开始发酵,公司的经营困局逐渐公开化。
这次每日优鲜的关停,有人称之为是模式之败。市场也有“成也前置仓,败也前置仓”的说法。
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