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明年经济工作的原则、目标、任务?本报邀请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王远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副所长孙学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21世纪圆桌论坛
上周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阐述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上升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也有一些调整。明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是其中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时,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任务也被纳入进来。
如何理解明年经济工作的原则、目标、任务?本报邀请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王远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副所长孙学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稳”和“进”的涵义
《21世纪》:如何理解“稳中求进”总基调?
王远鸿:目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际环境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黑天鹅事件频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强调“稳”字当头是非常科学合理的。我理解的“稳”包括宏观政策、宏观经济、市场预期和社会大局等几个方面。只有稳了,才能为下一步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所谓“进”,主要是指在改革开放创新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增长动能转换、增长质量效益提高、经济金融风险化解等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大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力度,在放管服、国企、财政、金融、价格等领域的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实现中国经济的产业升级、结构优化、提质增效。为了实现“稳中求进”,我们要努力做到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
徐洪才:这是第一次将“稳中求进”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由过去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提升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
“稳”是大局,是总基调,意义重大,具体体现在整体宏观经济运行要稳,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要为供应侧结构性改革服务,要继续减税降费,要满足社会政策兜底要求;货币政策要“稳健中性”,货币供应和信贷投放要适度,要保持利率和汇率的相对稳定。
“进”主要体现在,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外延由过去主要强调的“三去一降一补”,扩展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和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以及国企、金融、财税、养老等重点领域的改革要取得突破性进展。
孙学工:所谓“稳”,主要是在内外风险比较大的背景下,做出需要加强风险防范的判断,并将其由过去经济工作的方法论上升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我们当前面临着各种内外部风险,内部风险包括各类金融风险、高杠杆风险和资产泡沫风险等;外部风险主要是资本流动和美国总统换届导致的国际政治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加。所谓“进”,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都要加以推进。
《21世纪》:明年GDP增长率会是什么情况?预期目标会定在什么水平?
孙学工:近期看,经济回升的动力在增强,特别是企业效益的改善更是稳固了回升的微观基础,但考虑到上述风险因素的存在和为应对这些风险所必需采取的措施,明年的GDP增速应不会太多偏离今年的水平。
王远鸿:初步预计,明年GDP增速将维持在6.5%左右。这个速度比较接近经济的阶段性底部。从更长的视角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体量越来越大,未来经济增速还有进一步回落的可能。
徐洪才:我认为,明年GDP增速比今年要低一些,预计在6.5%-6.6%之间,还未到达此轮经济下行的底部。
未来几年GDP增速将保持在6.0%到7.0%之间,有一定的短期波动,我们不要太在意,关键是经济结构要优化,质量要提高,也就是实现充分就业、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和生态环境改善。
宏观政策的“不变”与“变”
《21世纪》:明年财政政策如何更加积极有效?明年赤字率会定在什么样的水平?
王远鸿: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一方面要落实好减税降费措施、适当增加财政投入、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和民生保障的支持;另一方面,要继续减少一般性支出,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提升财政政策的政策效果。
从上面的简单分析可以看出,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并不意味着赤字率一定要提高。关于赤字率的确定,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分歧。一般认为尽量不要突破3%的赤字率红线。我们认为,如果确有需要,也可以适当扩大赤字规模,小幅突破3%的红线。
徐洪才:以前我们只提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年首次提到“有效”,很有新意。所谓有效就是要更有针对性,要服务于供应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降成本和补短板,同时满足社会政策的兜底要求。
但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并不意味着赤字率无限扩大。我认为,当年财政赤字率最好不要超过GDP的3%。因为我们的经济规模基数比较高,每年还在持续增长,同样的3%所代表的绝对值与以前大不相同。
在强调扩大财政支出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一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