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在农业产业互联网AISIO方法论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AISIO方法论抽象由三个部分构成:农业产业互联网的顶层设计、农业产业互联网平台和农业产业互联网运营。
运营是将农业产业互联网顶层设计通过平台工具落地的持续动作。农业产业互联网的运营包括2C和2B,但是更加具有toB运营的色泽,要带着获客、付费转化、用户服务这3大环节进行持续的运营指导。
-01-顶层设计与运营设计视角不同农业产业互联网的顶层设计思路与运营设计思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视角。顶层设计的思路,是“以终为始”的视角,要首先尽量的去想清楚未来要做成什么样子,先思考产品渠、道,用户、盈利模式等等一系列的核心要素,然后反向指导我们整个顶层的落地。
运营的设计思路正好相反,要从“以始为终”的视角去进行思考和推动,也就是说,带着一定的整体思路,更重要的是深入到各个细节的运营点中,一点一点的积累、一点一点的形成真正能够符合大方向需求的运营体系。
讨论运营要围绕着现在的农业产业互联网的这个基础范式,去进行深度的思考,范式有这样三个核心的内容组成:第一是农业,第二是产业,第三是互联网。实际上,农业产业互联网的运营过程,就是围绕着这三个核心的内容进行持续的细节打磨和落地。
-02-农业产业互联范式指导运营思路对运营的指导要从这三个范式的倒叙顺序来看,首先要搞清楚如何去运营互联网这个要素,对应的就是如何去运营农业产业互联网的平台。
互联网的发展阶段分为四个核心的阶段:从信息互联网、内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到现在的万物互联网。这4个核心的发展阶段,带来了不同商业模式的演进,考虑平台运营的过程中,一定要参照这样的互联网发展的逻辑。
对应到农业产业互联网平台上有4个演进阶段。B2B1.0是以信息为核心的运营阶段;B2B2.0是以撮合交易为运营核心的阶段;B2B3.0是以全产业链运营为核心的阶段;到了B2B4.0将会是以互信智能为运营核心的阶段。
有了平台基于互联网要素整体发展阶段的划分,再结合农业、产业这两个范式要素来综合进行运营的思考。
-03-“四力”品牌运营方法论之前我就提出了以“四力”品牌运营的方法论,即围绕着全产业链的视角构建品牌进行农业产业互联网运营这样方法论。品牌的背后是一种力叫「品牌力」,由有这样4个基础“力”构成,第一是「供给力」,第二「流通力」,第三「转换力」,第四「联网力」。
「供给力」运营的核心是基于县域的农业产地,也就是生产端的运营。有三个核心的要素:“人、地、钱”。“人”就是如何让生产者能够跟平台进行一个连接关系;“地”就是如何在生产力上进一步的融合和提高;“钱”就是如何通过利益连接机制,通过交易去激活各类经营主体。
「流通力」的核心三个要素是“货、车、仓”,“货”代表货物,指农产品或者服务,要运营“货”在物理空间流转的过程。“车”代表着就是交通工具,不仅仅局限于汽车,还有船、飞机,涉及到海陆空的运输工具的运营。“仓”就是仓储,这里面分为冷链仓储和非冷链仓储的运营,相应的运输工具也有冷链或者非冷链的服务能力。
「转换力」实际上就是在市场环节的一个营销过程,它强调的是一定要让最终的消费者能够首先被吸引过来,吸引过来之后,对产品或服务、对农业产业互联平台模式产生一种信任,然后发生付费购买行为,购买之后,再次进行重复的购买,以此来循环。这个过程中的运营就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内容赋能、利益激励、社交裂变、经纪人承接、节点落地,都是围绕着获客、付费转化、用户服务这3大环节,都是围绕着转化力核心要素来进行运营。
最后一个“力”,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联网力」,就是数字化的能力运营。通过数字的力量将供给侧、流通、消费端都连接起来,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融合到一起。有了「联网力」才代表着将数字能力进行了掌控,才有可能围绕着农业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生态一步一步的进行推动。
-04-文末所谓农业产业互联网的运营就是围绕着特色农业县域产业发展的大方向,如同针尖扎进去,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段来达到目标的过程,经过不断的寻找方法和实验方法,不断的梳理和总结,达到既定成效的过程。
顶层设计是宏观的,它的重点是找清楚农业产业互联网体系内的协调机制,要探索清楚,通过干预会造什么样的影响。运营是微观的视角,要着眼于细节,当然也不能脱离宏纳入细节,不断找方法,不断去迭代的过程。
所谓:运营,不是靠运气就能赢。而是要靠踏实持续的运行和经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原创作者/一零哥文案整理/主理小编Sarah产业新营销参考(INM印目社区)产业互联网时代下,您身边的价值营销内容传递社区
一零哥新思维、新经济、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