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中国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与内蒙古九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在京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所长、饲用中草药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戴小枫、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副所长、饲用微生物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杨培龙、内蒙古九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贾翊、内蒙古九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跃飞等领导嘉宾出席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上,双方签订了“大宗人工种植中药材苍秸秆新型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与开发”项目合作书及“苍术茎叶提取物饲料添加剂研究与开发”技术服务(委托)合同书。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饲用中草药创新团队执行首席研究员李秀梅同内蒙古九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跃飞代表双方签约。
多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与九禾农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先后就中药苍术茎叶的综合利用和开发、道地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带动等项目展开多次深入交流、良好的合作已成为“京蒙合作”、“院企协作”发展的典范、此次项目合作书的签订标志着双方的合作迈上新的台阶,九禾农业将坚定大力发展道地药材产业的信心,加大科研投入、提升企业自身综合实力,为助推地方道地药材产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隶属农业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于年,以开展饲料科技创新和推动饲料行业科技进步为宗旨,是集饲料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与推广、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现代化国家级研究所。主要开展饲料生物技术、饲料添加剂、畜禽水产饲料与营养、饲料与食品安全、饲用中草药开发与评价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九五”至“十三五”期间,饲料所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项目、公益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引进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余项。申请国家专利50多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出版专著近40部。“九五”以来先后研制开发了饲用植酸酶、鱼类用中性植酸酶、保健鸡蛋生产技术、芽孢杆菌微生态添加剂、饲料用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二甲酸钾饲料添加剂、安全肉生产用天然饲料添加剂等多项成果和技术,且80%以上成功实现了转化。特别是饲料所研发的饲用植酸酶发酵生产技术,在国内4家企业实现产业化生产,利用该技术生产的植酸酶占国内植酸酶市场的70%以上,成功的替代了进口产品,成本大幅度降低,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所在北京昌平南口拥有一个集微生物发酵饲料中试车间、饲用中草药提取物制备中试车间、试验畜舍及办公用房为一体的中试试验基地。此外,研究所拥有总资产达多万元的仪器设备,包括高效液相制备色谱、高分辨质谱、红外分析仪、流式细胞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倒置荧光显微镜、微流控细胞分析仪、激光共聚焦、荧光酶标仪等,为各项科研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
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