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报道专访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

10月16日是第四十个世界粮食日。当晚,“同心同梦·共建粮基——海水稻国家生态粮仓共建行动启动大会”在深圳隆重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人才、“碱稻中心”副主任、中农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杨记磙教授、祥祺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红天博士等多位科学家与企业家携手共同启动“海水稻生态粮仓共建行动”,宣布将联合各界精英,实施“亿千百万”计划——力争在十年内,修复改造1亿亩盐碱和滩涂地,建设10个万亩国家级海水稻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国家新增耕地万亩,带动万农户脱贫和就业,每年为国家增收亿斤优质海水稻米。

“海水稻生态粮仓共建行动”启动仪式

据悉,至年,中农海稻公司已在我国12省33个种植基地完成了不同生态区的新品种试种及区域试验,同时进行了广泛的测产,试验品种(品系)亩产可稳定在-公斤。经检测,所产稻米均为品质优良的海水稻弱碱米,品质达到国家优质大米标准。年已进入规模化量产,生产面积达30多万亩,目前已进入收获期,丰收在望。

大会现场,嘉宾们品尝了用中农海稻现炒的炒饭、寿司,“味道不错”。“海智康”高抗性淀粉米亦现场亮相。

杨记磙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一)杨记磙:“海水稻,深圳造”!

大会开始前,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人才、“碱稻中心”副主任、中农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杨记磙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他表示,海水稻,是耐盐碱稻的一种通俗称呼,这几年在国际上比较热门,在科技界也是很热门的方向。据初步测算,我国盐碱地总面积高达15亿亩,其中5亿亩为可利用荒地,这将成为缓解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潜在资源。

杨记磙说,海水稻主要是可以在盐碱地和滩涂地生长,在高盐碱地生长的同时能修复生态,既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也可解决我国生态修复问题,还能在因盐碱生态致贫区(如新疆喀什、内蒙古部分地区等)发挥扶贫脱贫的重要作用,“如这几年在深圳对口扶贫的新疆喀什等地的试种效果非常好。”

杨记磙教授(右)和祥祺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红天博士(左)手持海水稻走向会场。

深圳是海水稻制造基地

“中农海稻的项目目前在国内技术比较领先,产业化程度比较高,且项目公司落户在深圳,深圳成为真正的‘海水稻,深圳造’,深圳成了海水稻的制造基地。”杨记磙说,中农海稻将通过海水稻的产业化,加快海水稻在全国的推广应用。这个过程,技术资本的力量,产业要素的介入等,这将对海水稻的发展非常有利。这也是此次大会推出“海水稻国家生态粮仓共建行动”的重要原因。

据杨记磙介绍,中农海稻项目名称为“海水稻国家生态粮仓计划”,是围绕海水稻的生产、推广和应用,构建国家生态粮仓,这也是为国家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提供力所能及的项目安排。简要说就是,在“十四五、十五五”十年内,修复改造1亿亩盐碱地和滩涂地,为1亿人口提供安全口粮。

汕尾、湛江、江门已试种逾千亩海水稻

对于海水稻在粤港澳大湾区推广种植的计划,杨记磙教授介绍道,粤港澳大湾区沿海地区有很多的盐碱滩地,已利用了一部分,通过海水稻在提供安全粮食的同时,同时对近海生态进行修复。去年,中农海稻已经在汕尾、湛江、江门、台山进行了种植实验。计划在-年,在全国范围内先期打造海水稻国家生态粮仓核心示范基地万亩,其中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5万亩。在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一部分是在盐碱地种植;一部分是在沿滨海区域因台风等影响形成的次生盐碱地(土地盐渍化),一般水稻难以生长的地区种植海水稻;还有一部分是原来沿海地区因为鱼虾养殖用海水,将原来的耕地盐渍化了,形成了次生盐碱地,海水稻对此也可修复;

粤港澳大湾区地区离深圳最近的海水稻试点在汕尾,主要作生态修复,在大湖鸟类生态区实验种植,有几百亩地;西部则在江门,与一农场合作,将有亩。

(二)“海水稻国家生态粮仓计划项目”已获系列成果

据介绍,中农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在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深圳市政府等支持和指导下,经过充分研讨和调研,年推出了《海水稻国家生态粮仓计划项目》,年在新疆喀什国家经开区进行了项目备案,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包括完成了20多个海水稻(盐碱稻、功能稻)系列新品种(品系)的选育和区域试验;完成了我国12个重点盐碱地分布省区33个点的适应性试验和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研究;推出了新疆“帕乡水鸟”、黑龙江“松花江”、辽宁“红海滩”、山东“渤海湾”等系列海水稻产品等。

目前,中农海稻公司推出的海水稻系列品种,具有极强的耐盐碱能力,最高可在土壤PH14、盐分12‰的盐碱地依靠自然生长,且具有极强的抗逆性。同时,中农海稻公司独创三微消解法,利用海水稻可修复改良盐碱地的功能,进行盐碱地生态修复。试验结果显示,种植海水稻3-5年后,可将中、重度盐碱地改良为可供一般农作物生长的良田。相关技术已获国家专利保护。海水稻国家生态粮仓计划项目技术储备和体系建设等前期工作基本完成,现已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阶段。在“十四五、十五五”十年内,将实行“亿千百万计划”,打造国家级“粮食安全备胎”重点工程项目。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刘畅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刘畅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杨洪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xiashuihuanping.net/ryzc/143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