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沪深两市继续缩量震荡、小幅回调,合计成交亿元。截至收盘,三大股指跌幅均在1%,沪指收报.91点。
盘面上,板块多数收跌,但分化明显。农业板块逆势走强,种业、人造肉、水产品、生态农业等题材领涨两市,医疗器械、生物疫苗也表现不俗;特高压、5G、集成电路、特斯拉等概念跌幅居前。
业内观点认为,国内疫情转好带了的消费需求逐步复苏,让刚需面的农业板块受资金热捧。个股方面,金健米业(.SH)更是录得5天3板,累计涨幅43.22%。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消费需求尚未恢复至正常水准,农业板块的后期走势还需要区分看待。
农业板块逆势走强
3月26日,截至收盘,申万农林牧渔指数上涨1.03%,在28个一级板块排名第二。其中,种植业与林业板块收涨4.09%,是当天唯一一个涨幅超过4%的行业。另外,农产品加工板块录得2.87%的涨幅;转基因概念和大豆概念,分别收涨3.49%和2.84%。
板块个股方面,仅新农开发(.SH)、康欣新材(.SH)和ST景谷(.SH)出现微跌;金健米业、众兴菌业(.SZ)、万向德农(.SH)和农发种业(.SH)强势涨停;海南橡胶(.SH)、荃银高科(.SZ)、苏垦农发(.SH)等涨幅超过6%。
一位上海的私募基金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节后科技股曾一度领涨两市,带起没有社会消费支撑的投资情绪。春季科技行情已告一段落,随着国内疫情日趋平稳,市场的热钱开始追逐刚需领域。
他补充表示,农业板块走强的逻辑是各地陆续解禁、解封,消费有望在二季度迎来爆发式增长的期望。2月以来,居民足不出户抗疫,消费收到了极大的抑制。随着复工复产进一步推进,餐饮堂食陆续恢复,食品、饮品等领域最有可能率先迎来大幅度地恢复。
另有业内观点指出,农业板块的走强是恐慌情绪、物流运输不畅叠加结构性失衡,从而使得近期国际粮食价格蠢蠢欲动。
事实上,资本市场的反应是迅速的,在疫情持续转好的形势下,农业板块短期的涨幅已超过同期的科技板块。Wind数据显示,过去7日,农业指数累计涨幅达10.5%。反观集成电路指数下挫10%,5G指数跌约3%。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对于预期消费复苏的期望也让贵州茅台(.SH)于近日重新站上元/股,截至收盘,报.92元/股。此前,A股核心资产连遭抛售,一度让贵州茅台跌至近8个月以来的新低.10元/股。
后期走势细分看待
疫情的影响,各行各业都会受到波及,贸易、运输等远距离、跨国界的产业更是雪上加霜。供需的角度来看,需求不可被替代或始终存在的仍是食品。但,国内的消费需求暂时还未恢复到正常水准,农业板块后期会如何走令投资者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