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批发市场30年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共经历了自发萌芽阶段(—年)、快速发展阶段(—年)、盲目发展阶段(—年)、规范发展阶段(—年)、质的提升阶段(—年)、集团化发展阶段(年至今)。如今,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集团化发展趋势还在继续,行业外资本不断涌入,并开始在行业内抢占区域先机。集团化成为行业资源整合发展的重要转折。

农产品批发市场

30年发展成就

1、农产品批发市场地位显著提升

过30年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由最初的以零带批到如今的以批发为主,已成为中国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中央1号文件连续11年针对农产品流通领域做出指示,在优越的政策环境下,农产品批发市场公益性的定位得到认可。理论界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公益性定位的激烈讨论,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政策对批发市场公益性定位的明确。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59号)首次明确提出鲜活农产品市场“公益性”的概念。年3月,商务部会同农业部等13个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建议发挥行业协会等第三方组织的职能和作用,实施动态监管,确保公益性市场效应得到持续发挥,对不能实际发挥公益性功能的市场要强制退出,至此,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公益性进入备受重视的全新阶段。

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51号)提出,制定全国公益性批发市场发展规划,统筹公益性市场建设,培育一批全国和区域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政策的逐渐明晰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地位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农产品流通行业的发展日趋良好。

2、行业规模稳步扩大

至年底,全国共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多家,其中综合市场数量超过家;批发市场年成交总额约亿元,年成交量约7.8亿吨;市场总摊位数约万个,其中固定摊位约万个,非固定摊位约75万个;总交易面积约万平方米,其中交易厅棚面积约万平方米,露天交易面积约万平方米;经销商共计约万个,涉及从业人员约万人。(农产品批发市场具体经营类别参见表1)30年来,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经历了从少到多、从多到少、最后基本稳定的过程。体市场向大型化、规模化发展。年单体市场平均成交额为.8万元,年为.7万元,年为.9万元,年已达8.36亿元(参见图2)。仅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额就达到亿元。目前,全国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已超过个。

同时,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套设施建设发展迅速,整体升级改造进度加快,覆盖率大幅提升。在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中,检验检测中心的建设率达66.7%,信息中心建设率达53.3%,此外,已有26.7%的市场建有电子结算中心。

3、市场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过30年发展,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已基本形成覆盖全国,业态多样,品种齐全,产地、销地、集散地市场并举的市场网络体系。综合市场、果蔬市场、水产品市场、肉禽蛋市场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并且结构越来越趋于合理。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点分布覆盖全国所有省(区、市),形成了东、中、西部地区并行发展且地区之间交易频繁的局面。中国东部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较之中西部地区具有数量多、规模大的特点。

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基础好,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占全国总数量的43.6%,最大经营面积为万平方米,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年公布的百强市场中,名列前五的省份分别为广东13家、北京12家、江苏9家、山东8家、辽宁7家,均分布在中国东部及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占全国总数的30.3%,素有“中国农产品和食品工业重要生产基地”之称的河南以拥有6家百强市场的实力位居第六;西部地区占比26.1%,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与经济发展高地的四川省有4家市场进入百强。

表1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类别构成比例

图1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发展情况

图2单体农产品批发市场平均成交额对比

4、集中度提高促进行业功能提升

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产和消费区域进一步集中,农产品大规模、跨区域流通逐步成为常态,带动行业内出现一批具备较强集散功能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

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调查,年百强市场总交易额为.7亿元,占行业整体交易量的27.0%,年百强市场总交易额为.1亿元,同比上涨31.9%,占行业整体交易额的30.1%,较年增长3.1%。全国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仅百强市场的交易额就占到30%,并在逐年增加,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再加上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集团化发展迅速,多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归于同一集团旗下,未来将促使行业集中度更高,也会带动农产品生产加工进一步集中,促进大规模、跨区域、长距离的农产品流通与物流快速发展。

同时,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也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商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发布和食品安全把关等功能,促进农产品大流通格局的形成和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保障城市供应稳定、品种丰富。

表2年全国百强市场分布(按交易量)

5、行业理论研究成果丰硕

30年间,随着农产品流通行业的高速发展,对于农产品流通行业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前沿观点百花齐放,涌现出一批行业研究型专家和经典著作。笔者于年开创性地提出“第三代批发市场”的理念,系统阐述了第三代批发市场的概念、内涵、核心内容以及推动第三代批发市场建设的相关措施,成为指导行业发展方向的前沿思想。

为农产品流通行业理论的领导者,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成立了“农产品流通专家委员会”,并联合行业专家陆续推出了《面对WTO海峡两岸农产品批发市场二次创业》《绿色农副产品生产、流通、消费指南——21世纪的食物安全》《新农村建设与市场热点研究》《为了百姓的绿色餐桌》等一系列理论丛书。同时,许多专家学者对农产品流通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出版具有代表性的丛书及专著达到40多部,其中徐柏园、李蓉合著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研究》是中国第一部研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专著,开拓了中国农产品流通研究的新领域。此外,诸如《中国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报告()》等农产品流通领域相关的专项研究报告和论文不计其数,为指导行业实践与发展贡献了宝贵的理论知识。

6、行业领军人物创新经营助发展

经30年的探索和发展,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涌现出一批行业领军人物(龙头市场、龙头企业),他们在经营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求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创新发展模式,成为行业的先行者,对行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企业改制方面,苏州南环桥市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食全食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蔬菜(集团)有限公司等,均是改制大潮中的成功典范。在电子商务方面,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首开先河,将农产品电子商务做得风生水起,其旗下“前海指数”亦成为大数据时代的排头兵。在国际贸易方面,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创新经营,将进口果菜业务做大做强,供应全国进口水果的70%~80%。

创新经营的同时,一些市场企业的负责人也在参政议政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多年来一直为农产品流通行业的发展鼓与呼,对推动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地位提升及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0年来我国农产品

批发市场发挥的作用

1、保障城市农产品供应

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城镇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也逐渐覆盖了所有的大中小城市和农产品集中产区,构筑起贯通全国城乡的农产品流通大动脉。例如,新发地批发市场蔬菜供应量占到全北京市总需求量的80%以上、水果的80%以上(进口水果的90%以上)。为稳定首都农产品供应,新发地批发市场新建了多吨的冷藏保鲜库,可以保证首都市场5天的供应量。

2、引导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

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的流通中心、信息发布中心以及价格形成中心,也是农产品供需变动的晴雨表。这些年批发市场的发展,反映出市场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变化,农产品生产者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生产,不断开发优质品种、控制食品安全,在自由竞争中逐步形成了“优质优价”。批发市场将农产品加工、包装、配送、信息等多个环节整合在一起,改变了原先单个商户“各自为战”的局面,在整个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

3、稳定产销关系

经过30年的发展,多数批发市场都已经形成了稳定的采购群体,构建起了四通八达的购销网络,为个体农民和经销商销售农产品提供了稳定的渠道,部分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与产地批发商签订收购合同,农民按照合同进行生产和销售,解决了农产品买难卖难的问题。[3]此外,一些批发市场开始探索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实行“基地+市场+零售终端”的经营模式,推进产销衔接,减少流通环节,从而降低流通成本。

润泽天府,恒定民生

成都润恒城为四川省重点民生工程,项目位于成都市崇州羊马新城,规划占地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逾亿,建设冷库总容量达万吨,共分三期开发。项目定位于西南地区最大的线上线下结合的农副产品交易平台,规划有十大功能中心:电子商务平台、多温区仓储中心、展示交易中心、现代化物流中心、检测检疫中心、城市配送中心、统一结算中心、农产品信息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农产品交易所。形成以冷链物流为核心,集农产品展示展销为一体,特色商业街及商务(金融)办公区为配套,电子商务和期货平台为纽带的产业新城。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好
北京中科白颠疯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xiashuihuanping.net/ryzc/123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