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阜新阜新县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7

1956年1月28日,《阜新工人报》报道:阜新县由1952年试办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72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占全县农户的95.1%。

阜新地区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在互助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阜新地区组织互助组是在1948年土地改革以后。互助合作的形式分为三种:一种是临时性互助组;一种是换工插犋;一种是三大季的农忙互助组,后来出现了常年互助组。互助组的规模一般三五户,多者十几户。互助组按照互助两利、等价交换的原则,将牲畜、农具、劳动力等组织起来,实行换工互助。所获产品、经济收入,仍归各户自己。到1953年,阜新地区发展到185979个互助组,其中常年互助组3100个,组织起来的农户占总农户的81.5%。互助组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土改后恢复和发展生产仍面临的各种困难,适应了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

1952年年初,中共中央东北局发出农村发展互助合作运动的指示。同年4月,阜新地区试办了12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年,又试办了70个初级社。入社农民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营,车、马、农具作价入股,统一使用,秋后以投入的土地数量和参加劳动的日数进行分红。阜新县试办45个初级社,入社农户724户,经营土地3.7万亩。当年粮食总产量达425万公斤,户均产粮5000公斤,人均900公斤,平均赶上和超过中农生活水平。通过试点,加快了办社进程。1955年,彰武县的初级农业合作社发展到705个,参加农业社的农户有17218户,占农户总数的42.8%。在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主持编辑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介绍了彰武县第三区由农业生产合作社、供销社和信用社的会计员组成的会计互助网的经验(即“三合一网”),毛主席为此文写了按语,赞扬这是农村解决缺乏会计人员的好办法。这一年,全地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1779个。

1954年,阜新地区在发展初级社的同时,试办了2个土地、牲畜、农具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猜你喜欢:

阜新市首次普选区人大代表

阜新市农村又有57个无电村、屯通电

麦新在阜北根据地创作革命歌曲

蒙古神医邢布利德

市委宣传部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最好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xiashuihuanping.net/ryzc/123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