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尤其是农药行业的科技创新,如何确保科技向善、生物安全?科技创新,伦理先行,那么,如何快速、灵活应对农业科技创新带来的生态安全和伦理挑战?
近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国际科技伦理工作组注意到,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出版了一份名为《杀虫剂与环境事故:关于事前同意对于特定有害化学品及杀虫剂在国际贸易中的鹿特丹公约》的报告。
来源:FAO该报告涉及到杀虫剂使用的对人类和环境健康具有负面影响的事故,时常在发生着。但是,相比于涉及人类健康的事故经常被报道,涉及环境事故的数据就少了很多。
这份报告显示,在美国,有机磷和氨基甲酸盐被广泛用于农田里面,在-年代,它们估计每年造成万只鸟的死亡。来自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南部的菲沙河谷地区,在年代~80年代,成千上万的水禽和其他鸟类死于克百威和其他抗胆碱酯酶抑制剂。20世纪90年代开始监测对猛禽的影响,当时发现秃鹰在农业用地上死亡或衰弱,有被抗胆碱酯酶杀虫剂毒害的症状。
在中国,中国绿发会曾经报道过:年6月,疑因河南南阳市桐柏县有关部门组织喷施农药,造成中华蜜蜂蜂群的大量死亡。年4月中旬,桐柏县另一部门为防治小麦病虫害喷施农药,疑再次造成中华蜜蜂大量死亡。据向有关蜂农调查,这两次因为喷施农药而造成的蜂群的损失高达约万元。
图:受喷洒农药影响,中华蜜蜂蜂群的大量死亡。据一名养蜂人讲述,桐柏县有关部门年6月为了防止白蛾,喷洒了大量农药,初步统计危害蜂箱达箱。
鸟类、授粉昆虫常常是生态环境健康状况的哨兵。全世界包括鸟类在内的野生动物因农业所用的杀虫剂而死,这样的事故事实上过去60年来经常发生,但是恶果却不是立竿见影的。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畅销书《寂静的春天》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第一次把这样的严重环境影响呈现给公众。而直到今天,这样的问题仍然广泛存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杀虫剂的不断涌现,对于环境健康的评估和影响分析却还是远远不够的。
FAO这份报告中,提供了对于这种情况的简述,也强调了基于大范围涉及到监测、监管、报告环境事故及成因裁定的例子的总结。同时,这份报告也提出了可以采取用于强调这些挑战的行动和可以被《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约》(简称鹿特丹公约)及其他方面通提供的技术支持。
我们知道,鹿特丹公约的适用范围为:(a)禁用或严格限用的化学品;(b)极为危险的农药制剂。
在FAO的这份报告中,调查了因使用农药而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环境事件”。从侧重点来说,该审查侧重于涉及鸟类、鱼类和蜜蜂中毒的事件,如约80项已发表的英文研究以及其他来源的少量报告所述。
具体而言,FAO的这份报告包括了以下内容:
1.描述了环境事故的范围和本质及我们对环境事故知识的极限。
2.列举了被频繁在中毒事故中识别到的杀虫剂。
3.讨论了可以解释此类事故和其他事件的关键因素。
4.识别了被开发用于监测和报告环境事故的指导思想,及描述了各国不同的系统案例。
5.识别了《鹿特丹公约》秘书处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强调环境事故的各种方式。
“我们鼓励《鹿特丹公约》各缔约方将这份报告用于与其他方面交换信息,也鼓励所有方面与《鹿特丹公约》秘书处联系,以讨论对于预防涉及杀虫剂环境事故的特殊需求。”该报告表示。
目前,农业农药创新行业对于生态安全的影响尚远远不够。笔者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方面的报告和案例,为客观评估和审慎对待不确定性和技术应用的风险提供数据和案例参考,力求规避、防范可能引发的风险,防止科技成果误用、滥用,避免危及社会安全、公共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
[1]FAO..Pesticidesandenvironmentalincidents:RotterdamConventiononthepriorinformedconsentprocedureforcertainhazardouschemicalsandpesticidesininternationaltrade.R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