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个地方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产业评价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需要对该地区产业进行区域的竞争力评价,构建一个量化的指标评价体系。对于农业产业来说,全产业链指标评价法可以算是农业行业的比较常用的定量指标评价方法。我们以小龙虾产业为例,详细说明一下全产业链指标评价法的使用。首先,确定一级评价指标,并赋予不同的权重,如小龙虾产业我们采用的是产业环境(10%)、育种环节(10%)、养殖环节(30%)、加工环节(20%)、流通环节(20%)、消费环节(10%),总的权重比例加起来要为%。然后二级和三级的评价指标类似,具体见下面的二级指标的展开分析。最后我们从三级指标开始加总,每项三级指标的满分为分,然后逐级按照对应的权重指数进行加总,最终总的评价指标值满分为分,可以按照各个地区的得分进行排序。这个方法对于权重参数的设置要求比较大,有些三级指标也是以专家打分为评价依据的,各级指标的权重依据等也都需要专家会商决定,因此,这是一个以专家评价系统为核心的全产业链指标评价体系。
产业环境
一、指标评价体系标准
产业环境指标体系量化标准采用分级评定的方式进行评分,产业环境作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目前定为5个,三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是影响二级指标的影响因子,通过三级指标的评分对二级指标进行赋值、评分,通过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进行赋值与评分。
二、指标说明与指标量化标准
2.1产业发展阶段
三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萌芽期,严格地说,处于萌芽期的产业还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但又具有产业早期形态的一些特征。主要特点为:有部分同类企业在同一地理空间集中,但数量多,产业特色开始显现,规模较小,产业链尚未形成,企业之间缺乏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配套产业较少,专业化生产不明显;公共服务设施较少,区域共同品牌尚未形成;产业的社会网络未建立等。
第二阶段:成长期。在各种力量的推动下,小龙虾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开始具有一定的集聚效应。主要特征:在同一地理空间入驻的同类企业或相关机构较多;主导产业开始形成,产业特色渐趋明显,产业规模较大;产业链初步形成,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越来越多;配套产业较多,专业化生产初见雏形;公共服务设施逐渐完善;区域公共品牌开始形成;小龙虾产业内的社会网络开始建立等;
第三阶段:成熟期。随着同类企业或机构的进一步增加,集群内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集聚效应得到充分发挥,此时产业集群已进入到成熟期。主要特征有:在统一地理空间中入驻的同类企业或相关机构非常多,有的达到数百家;主导产业已正式确立,产业特色非常明显,产业规模较大,市场占有率较高;集群内的产业链日趋完整,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日益紧密;配套产业十分完善,专业化生产普遍较高;公共服务设施健全;区域共同品牌影响力较大;集群内社会网络得到充分建立等。
参考指标包括:
1、小龙虾产业总产值。年总产值或增加值;
赋值方式:0-5亿(0-20分)、5-10亿(20-40分)、10-20亿(40-60分)、20-30亿(60-70分)、30-50亿(70-80分)、50-亿(80-90分)、亿以上(90-分)
总产值数据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地方新闻及调研;
2、小龙虾相关企业数量。同类企业或机构数量;
赋值方式:将样本区域的数量划分10个区间,每个区间对应10、20直到;
3、小龙虾产业科技支撑能力。是否有对县域小龙虾产业进行支持的相关科研院所;
赋值方式:有,分,无0分。
4、小龙虾社会专业组织情况:是否有本地小龙虾协会或自治管理组织。
赋值方式:有,分,无0分。
2.2政策支持力度
1、财政资金支持
赋值方式:补贴在万以下(0-10分);补贴-万(10-50分);补贴-0万(50-分);最高分,补贴超过0万元按照分赋值。
2、税收优惠
赋值方式:有税收优惠的加分,没有的不加分。
3、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