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1月8日,在青岛金禾天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禾天润)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签约仪式前,金禾天润董事长曾琦就践行乡村建设行动、打造智慧农业以及品牌建设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青岛金禾天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琦接受采访
1月8日,在青岛金禾天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禾天润)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签约仪式前,金禾天润董事长曾琦就践行乡村建设行动、打造智慧农业以及品牌建设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中国名牌》:您认为金禾天润之所以能够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是凭借了哪些优势?
曾琦:金禾天润是一家以特色农业为支撑,绿色健康发展为理念的现代农业科技企业。多年来,金禾天润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以产品质量为核心,以规模化与标准化赢得市场的认可。金禾天润通过细分行业包装、冷链物流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同时,在产品质量可溯源、创新新品种等方面起到行业引领作用。
此次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既是对金禾天润发展科技农业、有效解决农民致富问题,并通过产业发展实现产品品牌化的认可,也将为金禾天润未来的品牌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金禾天润将借着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的东风,抓好产业前端一公里、解决产业后端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育苗实现品牌化、市场化,让农民从农业产业中得到更多的红利,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名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了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您在多年实践中对企业和乡村建设之间的关系有哪些心得体会?对“农产品、农民、农村”三者的关系,您有哪些新的理解?
曾琦: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首次提出了乡村建设行动,我们看到了党和国家在“三农”问题的着力点;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性与社会公共服务的铆足劲、做好功,用好乡村建设空间;做好城乡大巿场互补共促循环发展大空间,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这说明,乡村建设行动是有效地解决二元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要举措。
历史上形成的二元结构使得城乡之间出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小农业与大产业、小规模与大机械、小村庄与大城市等一系列发展不平衡现象,解决这些问题均需要通过城乡互通有无、互补盈缺的方式实现。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虽然大幅提升,然而公共服务仍然是乡村发展明显的短板,公共服务资源亟待向乡村社区基层“下沉”。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对农业产业规划、村镇经济规划以及城镇化规划提出的标准,有利于解决我国城乡差别问题;同时,需要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注重从形式上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乡村建设行动将推动我国将城市建设的部分经验运用到农村规划和建设上来。
农产品、农民和农村问题是互相依存的,比如过去我国农村和农民生产的农产品缺少产业标准,所以在乡村建设行动中就提出了标准问题和规划问题,有利于产业实现健康、绿色、有机和功能性发展。这种产品无法在农村依靠农民单独生产,而是需要让农民先接受培训掌握先进技术,在田地耕作时增加技术含量,才能生产出更健康的农产品。
《中国名牌》:产业链与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金禾天润是如何增强产业链与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解决“卡脖子”问题,确保不“掉链子”呢?
曾琦:产业链与供应链安全稳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根基,还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车厘子优质技术是舶来品,金禾天润与农科院合作形成科研体系、研发体系以及产业化体系,在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可控性方面实现了不依赖进口的新局面。
首先,金禾天润在产品的创新性上实现了突破,过去我国优质车厘子主要是国外输入的品种,如今金禾天润抓住种业发展,创造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比如鲁樱系列、金禾系列、齐早系列,形成了金禾天润系列创新型品种;其次,在产品安全性上实现了可控,金禾天润实施无农药残留生产体系,通过可溯源保证了质量安全可控;最后,加强区域间协调性,金禾天润把产业地域进行了有效分布,从西北到东北、从华中到华南、从山东到长三角地区均实现了基地布局,使消费者可就近采购产品。
种业作为“十四五”农业科技攻关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也是农业产业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解决种源“卡脖子”问题,缩小与先进种源水平的差距,是有关方面迫在眉睫的问题之一,未来20年我国农业发展前景要看种业发展水平。
《中国名牌》:请您具体谈谈金禾天润是如何建立智慧农业标准体系?未来还有哪些发展规划?
曾琦:金禾天润始终把以品种、品质和品牌为核心的“三品一化”理念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中,紧紧地依靠科学管理、技术进步与消费市场有效结合,在激活生产要素的同时,最大程度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其中,让农民变成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的产业工人,使他们在育种育苗、田间管理、包装分拣冷链以及品牌营销等方面发挥作用。
金禾天润在育苗体系中破解了樱桃基因组排序,实现了智能化组培。可以说,在无毒组培生物育种方法方面,金禾天润已成为行业的引领者。
金禾天润在生产体系建立了不同生产区域责任人制度,使金禾天润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与田间管理上同时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据。
同时,参与到金禾天润项目中的每位农民都是科学技术与标准化生产的实践者,他们会利用大棚技术、现代人工智能技术、遥感技术等手段对肥、水、光、电、温控进行可控性操作,并通过遥感发送到控制中心,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使用,这样既可以指导未来产业标准制定,也使金禾天润产品质量实现了可溯源。
在采摘方面,目前金禾天润主要还是依靠人工采摘。未来,金禾天润将发展无人化新型技术,力争实现机器人智能采摘,让消费者可以品尝到成熟、健康、营养的产品。
《中国名牌》:作为实践农业现代化和智慧农业的龙头企业,金禾天润基于什么初衷建立了万亩樱桃园?
曾琦:金禾天润拥有一股敢于天下先的精神。在农业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引领下,金禾天润不断探寻产业规模化、科学技术创新、市场化品牌运营等方面的契合点,从而充分发挥智慧农业与数字农业发展优势,万亩樱桃园就是产业现代化的实践。
金禾天润让农民在乡村振兴学院进行系统培训学习,从而保证产品生产过程规范化、产业化和规模化,最终实现生产的标准化。
《中国名牌》:年10月,金禾天润参与投资的“半岛田园综合体”项目开工,金禾天润参与投资该项目的原因是什么?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作为一个新兴业态,该项目在实施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曾琦:这个项目一方面是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另一方面是由于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田园综合体将成为未来乡村振兴主抓手和平台。在国内田园综合体还是新生事物时,金禾天润就在山东省胶州市洋河镇调研后,导入樱桃产业,运用科学技术,形成产业化发展,并带动农民参与其中。
与此同时,“半岛田园综合体”项目得到了当地政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