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的出路在哪里?(探讨类)
曾胜利(福建农伯情年生态农业总经理,
福建泉州的“番薯伯”,
福建缝纫行业负责人,农民公益企业家)
中国农业的出路在哪里?
中国目前面临的最大矛盾
是崛起的中国和旧有世界秩序的矛盾
最根本的矛盾点在于旧有世界秩序
无法满足新的世界需求
我国现有产业结构
主要就是劳动密集型
资源密集型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困难
在农业作为基础产业
新技术在农业方面的贡献还不够突出
社会资金投入农业不够充分
固有经济结构制约农业发展
新技术进入农业领域
某些新技术进入农业领域
起效慢
不能得到广泛认可
部分农业人急功近利
不愿意冒险采取新技术
科研院所效率低下
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存在制度性的障碍
部分科研人员认识不到技术应用的前景
高新技术应用不接地气
在资金投入方面
农业的投资回报率是很高的
整个农产品市场空间也足够大
固有的“农民不挣钱”的思想根深蒂固
导致农业投资总量少
在固有经济结构方面
农产品价格倒挂问题还将长期存在
农民挣不到利润
市民买菜又贵
其中的流通渠道效率低下
参与这个渠道的人口过多
既得利益庞大
未来中国的农业经济政策:农村土地政策
土地流转将更加普遍的存在
土地流转集中在到亩左右
会遇到法律瓶颈很正常
农业技术政策
利用农业补贴的办法
推进几个方面的农业技术推广
种植业主要有
设施农业
精耕循环农业
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
小微型农业机械
新灌溉技术
养殖业方面主要有
现代化养殖
规模化集中养殖
畜牧杂交繁育
农业金融政策
将会建立起政府与民间的农村金融中介
并实施规范化管理
组织形式可能是采取风险共担的方式
农业流通政策
将会扶持一批高效率的农业流通专业企业
推进互联网+农业经济
部分解决农产品价格倒挂的问题
农业产品分档销售
既高端走高端
低端走菜市场
将会成为一种常态
农业电商发展在10年以后才能成熟
旧有农产品流通渠道从业人员会被放弃
大概在年左右
会出现大批旧农产品流通渠道从业人员失业
农民方面的政策
继续压缩农业人口
通过利益导向
进一步减少农村实际生活人口
近20年内
将会长期存在“半城半村”人口
政策将会对这批人采取“搁置不管”的办法
在不触动他们的利益的前提下
改善城市生活条件吸引长期驻留城市
完成农村土地的换代移交
市民方面的政策
市民是农产品的最终消费群体
体现在农业上
就是大宗农产品利润维持较低水平
但是市场空间大
季节性农产品以及特种农产品利润空间巨大
但是市场空间小
农业炒作“大坑”
特种农产品炒作的“坑”
会有人看上特种农产品巨大利润空间开展炒作
如前几年的蓝莓、玛咖
即将火起来的铁皮石斛、黑枸杞
被炒作的人
也就是广大散户接盘侠
会被巨大利润吸引
一头栽坑里,血本无归
进城农民不认账的“坑”
刚进城的农民觉得自己对农产品是“专业的”
实际上脱离农业生产
不足一年就已经不再是这个行业的人了
这些人会导致部分农产品价格
出现极其微妙的巨幅波动
粮食安全
国内粮食价格还是比进口粮食贵
外国一样也是这个情况
差价哪儿去了?
所以
中国农业的路还值得探索
(曾胜利联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