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被需要一边被质疑,有机农业如何在

北京湿疹医院哪里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89789.html
点击上方河南日报农村版   这个冬天,感受到凛冽寒意的,不止各位“美丽冻人”的小姐姐,还有大部分有机农业从业者——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约九成有机农场处于亏损状态。   一边是农药化肥过度使用导致生态环境污染、农产品品质下降,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逐渐觉醒,口感更好、营养更丰富、绿色健康的农产品正在成为大众需求;另一边是,由于认证系统不规范、栽培技术不过关,消费者不愿为价格昂贵、名不符实的“所谓有机农产品”埋单。   在“消费需求升级”和“品质遭遇质疑”的夹缝中,有机农业如何抓住机遇、击破痛点,在这个“凛冬”浴火重生?

郑州市花园路某大型商超有机蔬菜货架前冷冷清清。刘彤/摄

市场寒冷

  “太贵了,差价五六倍呢,偶尔买一点尝尝鲜还行。”近日,郑州市花园路某大型商超,正在选购有机蔬菜的陈女士介绍,“拿家里常吃的西红柿来说,普通的四五块一斤,有机的要二三十块呢。”

  “品牌、认证机构也是五花八门,即使里边有‘真有机’也不敢买,咱老百姓又不会区分。”开封市集英街一家公司白领张先生则明确表示“虽然希望吃得绿色健康,但是自己目前不会购买”。

  与消费者不埋单相对应的是,企业需要在资金、设施、技术等方面持续大量投入,却面临着产出少、见效慢、风险高的境遇。当然,也有一些不负责任、急功近利的生产企业和认证机构玩起了各取所需的“玄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1月4日通报了18批次不合格有机农产品,涉及生产企业11家、认证机构8家。

  “这是一个不能功利的行业,再难熬也不能欺骗消费者。我总安慰自己‘也许,再撑撑,就会好’。”资深从业者、河南爱思嘉农旅乐田农场总经理王利军,靠着情怀和责任一撑就是十多年。

  认证系统不规范、消费者不信任、成本高售价高、投出大产出少、劣币驱逐良币等行业痛点,使得有机农业长期在“低温模式”下运营,大部分从业者深陷亏损泥潭。有价无市、有势无实这两个词,可以说是有机农业现状的真实写照。

1月11日,政产学研用各界人士在河南爱思嘉农旅参观考察。刘彤/摄

端本清源

  值得深思的是,有机与否、消费者埋不埋单,远非一个认证标签这么简单,其背后是一套严格的认证标准、生产规范和强大的资金保障、技术支撑。那么,在这个有机农业的“凛冬”,应当如何端本清源、击破痛点?

  “解铃还须系铃人。”日前,在开封乡村振兴大学堂举行的“有机蔬菜设施化栽培座谈会”上,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河南蔬菜之父”张绍文一语中的。他说:“从根本上讲,还是需要企业抛除功利心,加强责任意识和科研创新,严格过程管理和产品检测以保证品质,提升栽培管理技术以降低成本。”

  “有机农产品的品质,是有机农业实现蓬勃发展的起搏器。”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有机产品认证高级检查员姬伯梁表示,“消费者需要真正的有机农产品,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价格还能更实惠,消费者会更乐意埋单、市场就会越来越大,也就会刺激更多的企业参与有机农产品生产。”

  此外,监管部门除了要做出消费提醒,更应该通过强有力的法律手段终结“一认了之”情形,让认证机构不敢轻易触碰法律“红线”,使有机产品物有所值、名副其实。

  “优良的有机农产品品质,源于实力和责任。”河南爱思嘉农旅副总裁付娟如是说。她介绍,“乐田农场从运营伊始,就把重心放在了有机农业的设施投入、团队打造、技术研发和品质把关上。”

执守匠心

  做有机农业,本就不易;从乱象中破局,殊为不易。   让人欣慰的是,在中原腹地河南,还有像爱思嘉农旅这样的企业在执着地探索。他们的力量从何而来?   “有机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引领乡村振兴的战略抓手。我们希望通过发展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有机农业,探索出一条扮靓乡村、留住人才、带富百姓的有效路径。”河南爱思嘉农旅董事长郭大宏初心如磐。   力量还来源于科技实力和企业责任。河南爱思嘉农旅副总裁付娟介绍,“我们目前经营的有机蔬菜,在采用世界先进设施设备的基础上,更注重高质量科研团队的打造、栽培管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有机蔬菜生产过程控制和终端质量把关。”正因于此,乐田农场已成为全国较有影响力的有机品牌,为各地消费者源源不断地提供品质优良、货真价实的有机蔬菜。   “爱思嘉农旅对‘有机’的定位很准确,规划的有机农业发展板块和路径也非常科学。”在考察河南爱思嘉农旅后,河南农业大学教授、豫艺种业总经理马长生欣慰地表示,“‘有机农业’正在爱思嘉农旅萌发新芽,相信不久的将来定能枝繁叶茂,惠及乡村农民、城镇市民和有机农产品生产企业。”   责任为基,科技赋能,中原腹地的农业匠人正撸起袖子加油干,以期带领有机农业走过“凛冬”,走向“春天”。

1月11日,开封乡村振兴大学堂内,政产学研用各界人士建言“有机农业”。李苏/摄

破困局找希望

政产学研用各界人士建言“有机农业”

■本报记者刘彤

  “监管后置,对检测合格的农产品给予有机认证,让有机农产品名副其实”“结合实际,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先生产不打药、少施肥的生态友好型有机农产品”“需要综合实力强的农业企业带头探索,建立模式、树立标杆,带动有机农业‘创出一片天’”……1月11日,开封乡村振兴大学堂,窗外寒冬料峭,室内讨论热烈。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河南爱思嘉农旅在开封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了集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观赏于一体的乐田农场,探索通过发展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有机农业保护生态、留住人才、带富百姓的有效路径。爱思嘉农旅的花海像天然的“田园调色板”。牛书培/摄   如何提升栽培管理技术,让有机农产品的营养和口感“更上层楼”?如何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降低成本、增加产量,让更多有机农产品“飞入百姓家”?如何树立河南有机农业标杆,带领有机农产品生产企业从行业困局中突围?如何揭下市场乱象带来的负面标签,重塑有机农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一连串亟待破解的难题,摆在了河南爱思嘉农旅和乐田农场高管面前。   如何破题?河南爱思嘉农旅和乐田农场多次邀请河南农业大学、郑州蔬菜研究所等科研院校的栽培、水肥、育种、市场等领域专家,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有机产品认证检查员、主要涉农媒体记者、消费者代表一道,在位于开封市祥符区西姜寨乡的开封乡村振兴大学堂内,研学栽培管理技术、探讨有机农业未来。开封乡村振兴大学堂。李苏/摄   作为河南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中“资本下乡”的企业典范,河南爱思嘉农旅和乐田农场力图制定一个适合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方案,打造一个可复制推广的有机农业发展模式,解决目前我国有机农业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难题,带领有机农产品生产企业从困局中突围。   看!“有机农业”正在萌发新芽。相信,在政产学研用各界人士的努力和呵护下,有机农业会“寒意渐消春将至”。

张绍文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河南“蔬菜之父”

我从事蔬菜研究60多年、有机蔬菜研究近10年,终于看到有机蔬菜取得较大的发展,这其中离不开像爱思嘉农旅这样的企业的坚持和探索。

从有机蔬菜认证标准看,较为重视生产过程,忽略了产品检测。但是,不同的作物品种、土壤条件、栽培方式,对蔬菜吸收有机质的效率、病虫害发生的程度、蔬菜产品口感和品质等影响较大。因此,我们应转变思路,从“重视过程”到“重视结果”,加强有机蔬菜的质量检测,保障消费者购买到名副其实的有机蔬菜。

 

王吉庆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无土栽培专家

发展有机农业要注意三点:一是要坚定发展有机农业的信心,二是要科学地发展有机农业,三是要发展适合中国的有机农业。

第一点基于化学农业不可持续发展:化肥、农药不合理施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地下水资源富营养化、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农产品的营养、口感也随之大幅下降。第二点讲如何发展有机农业:一定要通过科学提升土壤质量、改善种植制度、优化设施条件,提高有机农产品品质。第三点是发展什么样的有机农业: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的有机农业发展道路,并分步骤、有节奏地科学推进。

李胜利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无土栽培专家

市场上大部分有机蔬菜达不到“有机标准”,这其中有技术因素、成本因素,也有人为因素。销售情况也并不乐观,主要是:成本高导致售价高、消费者信任度较低。

生产有机蔬菜,我们可以结合国内现实情况分步走,先生产“无农药、少施肥”的生态友好型有机蔬菜。同时也需要有实力、有担当、有情怀的农业企业,抛除功利心,去脚踏实地的探索和实践,把有机蔬菜的品质真正做起来。

汪强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液肥专家

有机农产品对土壤有机质含量要求很高,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大规模生产的条件,但并不代表不能生产,可以先在有条件的地区种植。对于有机农产品,既要追求品质也要追求产量,随着液体有机肥在技术上不断突破,植物生长对有机质的需要将得以满足。

有机农业前途光明,但也要量力而行。应当注意的是,在发展有机农业过程中,不能抛弃其他种植方式。

赵建设郑州蔬菜研究所研究员

消费者认为市场上的普通蔬菜不够安全健康,催生了有机蔬菜的需求。随之而来的,也有信任度低、销售价格高等问题。信任问题,主要在生产者和检测认证部门,当然消费者也存在认识误区;价格问题,主要是生产成本太高,包括人力物力、资源环境、过程浪费等成本。因此,有机蔬菜和普通蔬菜并不是在一个平等的层面上竞争。

解决信任问题和价格问题,主要依靠农业企业的责任意识和科研创新。有机蔬菜现在看起来很“孤独”,但毕竟是注重生态保护的朝阳产业,农业企业一定要有信心。

  

马长生河南农业大学教授豫艺种业总经理

经过对爱思嘉农旅和乐田有机农场的考察,我认为河南现在就缺少这样综合实力强大、发展规划长远的农业企业。他们对“有机”的定位很准确,规划的有机农业发展板块和路径也非常科学。

有机农业走下神坛,为更多消费者了解和接受,是有机农业大发展的必然过程。对于像爱思嘉农旅这样有远大抱负的农业企业来说,关键是怎么把资源优势变成产品优势、把技术优势变成竞争优势。可以先发展较容易种植的有机蔬菜,在取得经验和效益后,再逐步扩大规模并种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蔬菜。

  

姬伯梁河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有机产品认证高级检查员

在有机认证和管理方面,相关部门做得还不到位,需要加强。目前,全国大力推进的是“绿色食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有机农产品的质量监管工作有所忽视。

在有机农业中,有机茶叶和有机水果得益于地理环境优势发展得相对快一点,而有机蔬菜需要的技术含量较高、发展难度较大,这就需要综合实力强的农业企业带头进行探索,树立典型和标杆,带动有机农业“创出一片天”。

  

杨秋意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社总编辑

有机农业在我国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而曲高和寡,甚至乱象丛生。值得庆幸的是,有一部分有情怀的新农人仍然在执着地探索。“十四五”开局,我国乡村振兴全面实施,有机农业在引领种植业现代化方面将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河南爱思嘉农旅能够在有机农业方面进行探索,彰显了企业的责任与担当,与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的合作也使之成为研学基地。希望河南有机农业研学与乡村振兴大学堂一起成为河南有机农业的一面旗帜。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责任编辑:王馨

温馨提醒

凡“河南日报农村版”原创文章,如经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xiashuihuanping.net/ryqj/152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