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首选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前言
随着中日两国的经济贸易的深入发展,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额的增长并不稳定,有的年份贸易额上升,有的却下降,近几年才开始缓慢增长。从-年,豆粕、蜂蜜、花生仁果、烤鳗、鸡肉制品和水煮笋的出口额一直在中国重点大宗出口商品出口市场中稳居第一。这些农产品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得益于中国独特的地理优势;二是它们都是劳动密集型初级加工产品。在这些产品中,豆粕、烤鳗和水煮笋的出口额有所降低,蜂蜜、花生仁果、鸡肉制品的出口额大致处于稳定状态。
一、RCEP背景下中日农产品贸易现状分析
1、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分析
中国拥有广袤的土地资源和多样的气候,可饲养和种植多种的动植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金额为.3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5.5%。中国农产品一直是进口大于出口,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金额为.7亿美元,同比下降0.9%;进口金额为.5亿美元,同比增长9.3%。
2、日本农产品贸易现状分析
日本多山,多地震,平原的规模较小,人口老龄化严重,资源匮乏,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农产品来满足国民的生活需要。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数据显示,年农林水产品及食品出口为8.23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0.6%。其中,农产品比上一年增长3.8%,为5.31亿美元;林产品比上年减少1.5%,为0.33亿美元;水产品比上一年减少5.2%,为2.59亿美元。
3、中日农产品贸易现状分析
在年中国出口日本的农产品中,出口额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豆粕,鸡肉制品、水煮笋、墨鱼及鱿鱼、苹果汁,出口额分别为,.9万美元,,.4万美元,69,.9万美元,50,.0万美元,47,.2万美元。根据数据显示,虽然在年中国对日本农产品的进口额出现小幅度下滑现象,但是总体仍呈上升趋势。由此说明,日本农产品受到中国消费者热烈的欢迎。从-年,自日本进口农产品的国家和地区中,按金额排名中国始终排名前5。中国自日本主要进口扇贝、大马哈鱼、鳕鱼、清酒、葡萄酒等农产品。日本政府最新统计显示,年日本农产品出口额已经达到86亿美元,实现了连续“七年增”,而且相比年出口额44.5亿美元,实现了倍增。
二、RCEP背景下中日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
1、日本贸易保护主义严重
日本是农业小国,农业产值只占GDP很小一部分;而中国不论是在资源的丰富程度还是在劳动力的密集程度,都占有更大的优势。面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巨大冲击,日本只能在WTO的框架内,设定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日本自年起在全国推行“大米身份认证制度”,后来又把认证范围扩大到蔬菜,这对于中国的农产品来说,认证的手续变得更繁琐,通关的时间变得更长,加上农产品本来就不易保存,损耗率高,中国的农产品进入日本市场就变得更加艰辛。
2、中国农产品缺乏竞争力
首先,中国虽然大力推进农业改革,但是从每年的实际生产来看,依然是散户经营为主,每年种什么,种多少,用什么化肥,这都由散户自己决定,这就导致农产品种类不统一,没有办法形成种植规模。就算统一种植农作物,由于没有系统化管理,种子、农药、肥料的不同,依然会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及其不利于出口海外。
其次,中国的农业生产技术低于发达国家,也没有足够的财政支持,中国的农产品不管是在质量,还是在价格方面都无法在国际市场上与发达国家进行竞争。而且中国农户大多重数量、轻质量,容易滥用农药,导致最后的检测结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进口标准,严重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
最后,中国的农产品没有形成品牌化,尽管也出现了一些地域性农产品,如褚橙、五常大米等。但是没有一种包含多方面农产品的品牌,就像是洗化行业的宝洁和联合利华一样,能让人印象深刻。
3、中国与日本的合作力度不够
中国与日本的农业合作主要依靠民间组织,如日本日中农林水产交流协会。尽管在中日两国建交以来,日方多次派出交流人员到中国开展技术合作,帮助中国培养农业方面的人才,协助中国发展农业,从年由日本引进的富士苹果,到年引进的现代化水稻栽培技术和地膜栽培技术,对中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意义,但是在缺乏两国政府的政策性支持和资金的援助,农业技术也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由于中国的农业缺乏关键性技术,在发达国家的技术更新换代时,使得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更加激烈。
4、人民币与日元汇率波动较大
开放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对外贸易活动更加频繁,进出口贸易额急剧增长,特别是出口额。而日本认为中国输出了通货紧缩,让大量廉价的商品涌入国内,同时日本国内老龄化严重,总需求下降,致使日本国内物价进一步下降。而人民币升值之后,同时中国对农业投入和劳动力价格的增加,导致农产品出口的价格优势下降。从年开始,随着日本股市的暴跌,日元汇率也一路下跌。在此之前,日元是升值的,因此日本企业大规模向海外直接投资,同时当时日本采取相对较松的货币政策,致使日本资金进一步外流,为后续日本汇率下跌埋下隐患。由于两国汇率波动较大,使企业不敢贸然接受订单,以免造成企业亏损。
5、中国与日本的关税壁垒加深
早在年,日本生鲜蔬菜的进口量达到当时最高水平,对日本的蔬菜零售价格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因此日本政府要求实施紧急措施对中国展开调查。这也是日本对中国农产品的首次调查。年4月,日本政府宣布对大葱、鲜菇、灯芯草这三种农产品实行关税配额管理,超出配额的产品实行高额关税。该措施看似合理,但是由于高关税的限制,使中国的企业利润下降,不得不减少出口量。而配额内的进口部分,也有品种、价格、产地等诸多限制,以大米为例,日本政府进口大米以长粒米为主,所以中国大米对日本出口较少。农业是日本重要产业,有关部门与组织政治影响力较大,他们极力保护本国农产品,坚决抵制外来农产品。
三、RCEP背景下中日农产品贸易策略探讨
1、发挥国际经济组织作用,适度保护本国农业中国
自年加入WTO以来,一直遵循WTO制度和积极对外实行多边贸易,经受了很多挑战和压力。尽管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容易遭遇歧视和贸易壁垒,但是也要合理合法地保护自己,正确发挥政府作用,充分利用多边机制解决贸易争端,积极发挥国际经济组织作用,促进中国农业发展。在正式签署的RCEP中,除了大米、小麦等5项重要农产品外,也让日本消费者获得更多实惠。在兼顾日本市场的同时,也要把目光投向欧美和其他市场,只有出口市场变得多元了,以后面对贸易冲击时,才能理智解决。
2、重视农产品质量,增加竞争优势长期
增加农产品产量成为中国农业发展最重要的任务。不过由于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检验技术标准上的差异,所以就需要中国有关部门,严格制定农产品达标规则,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其次,农产品品牌化和标准化在农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标准化可以扩大农产品生产,节约人力物力成本,从开始阶段就控制农产品质量,可以节省出口时检验检疫时间。还需要政府落实有关支持性政策,促成中国农产品尽快形成品牌化,当品牌意识觉醒时,更容易重视质量,形成良性循环,增加中国农产品竞争优势。
3、加大中日合作力度,实现互利共赢
首先,在进行国际贸易时,运输成本的减少,有利于扩大国际贸易规模和增加利益。中日两国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占有很大优势,如果双方能加强经济交流,放宽农产品限制,对于各自都有好处。其次。在RCEP成功签署后,中国将充分发挥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在技术、人才、研发等领域不断加强与日本的合作,中日合作能更上一个台阶。尽管目前中日双方在农产品贸易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果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在以后的贸易道路上携手共进,才能实现互利共赢。
4、正确规避汇率波动,加速经济转型
人民币升值已是大势所趋,但中国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地位不够,如果一旦汇率出现大幅度波动,势必会对企业产生影响。中国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要针对不同类别的农产品设定不同的政策,将损失降到最小。因此,中国要积极进行汇率改革,积极参与国际贸易,采取有关保护措施,避免因为汇率波动对企业造成损失。中国要合理运用金融衍生品和贸易融资来规避汇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还要调整产业结构,加速经济转型。
5、积极制定贸易规则,达成关税减让
作为世界第二、三大经济体,中日两国首次达成双边关税减让安排,实现历史性突破。以日本清酒为例,随着日本料理在中国的广受好评,清酒的出口额逐年增加,根据规则,清酒的税率将逐步下降,最终在第21年降至为零。尽管关税是逐步下降的,但各国消费者依然受益无穷。所以中国要积极参与有关贸易规则的制定和落实,这会降低贸易成本,促进贸易便利化,扩大对外投资,给中国企业和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实惠。
结语
随着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观念的改变,越来越重视农产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