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如何把休闲农业打造成农民致富

一、做足“农业+”文章,推进业态功能多样化

当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增速很快,但同时,功能单一,主题不明、特色不突出等问题较为普遍。同质同构问题已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必须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做足“农业+”文章,推动融合发展。

1.大力推进“农业+旅游”

通过美化山水田湖、创办农业嘉年华、建设休闲农庄等新模式,让市民在农村住下来、游起来,更好地享受青山绿水带来的愉悦。

2.大力推进“农业+教育”

开展农业科普、农事体验、农业游学等活动,满足市民近距离参与农业生产、学习农业知识的需求。

3.大力推进“农业+文化”

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按照保护与传承同步、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方式,展现农耕文明的魅力,塑造乡村文化的特色,满足游客对文化的需求。

4.大力推进“农业+康养”

拓展养生养老、健身运动的功能,让城市退休老人到乡村居住,感受田园生活,享受返璞归真的喜悦。

“农业+”要科学地+、健康地+、巧妙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信息化水平和科技支撑能力。

二、以点带线促面,推进产业发展集聚化

发展休闲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有“一盘棋”思想,处理好点线面关系。只有在抓好点上创建的基础上,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才能促进线面工作;同样,也只有形成“串珠成线、串线成面”的规模效应,点的发展才有根基。

1.大力打造“综合体”

以特色村镇、田园综合体等为载体,多层次开发生产生态生活功能,多维度策划创意创新创造形态,形成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核心的产业融合体。

2.大力打造“聚集区”

通过统一管理、股份合作等形式,组团发展,鼓励农民利用自家农房、院落,连片打造有规模、有特色的农家乐聚集村,形成规模效应,着力培育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聚集区和产业带。

3.大力打造“金品牌”

继续培育示范县(市、区),打造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镇),推介一批精品景点线路。鼓励地方创造特色品牌。有重点、多渠道、跨平台构建宣传推介体系,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引导多方参与,推动经营主体多元化

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坚持以农为本、农民主体的原则,有利于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有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也是一个开放的产业,一个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渠道。在目前农民自身发展能力弱,农村资金、技术、人才相对短缺的情况下,需要工商企业和其他社会主体参与其中,拓宽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途径,引导更多的现代要素流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其更快更好发展。因此,我们要:

1.注入“新元素”

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休闲旅游项目;允许返乡下乡的创业创新人员和当地农民合作改建自住房,鼓励其从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2.鼓励“互助合作”

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鼓励农民以承包土地入股等形式与企业进行合作,不断提高农民的资产性收益。

3.支持“自主创业”

探索农民自组织、自激励、自就业的创业模式,积极培育创办领办休闲农业致富带头人,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就地就业的重要渠道。

4.强化“利益共享”

积极探索建立多方参与、互惠互赢的机制,既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又让农民利益最大化,不能让“农家乐”只是“老板乐”。

四、多渠道筹集资金,推进基础服务设施现代化

随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大众化、经常性的消费方式,市民节假日蜂拥而至成为农村的新景象。与此同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社会资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xiashuihuanping.net/ryhyfx/148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