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是食品工业的科学基础和技术支撑,食品科学学科是一个综合性强、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交叉学科,是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学科。迄今,我国各地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逐步建立起较完善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体系,食品科学得以快速发展。《食品科学》特开设“食品专业面对面”专栏,为大家详细介绍国内各个院校的食品专业、优秀科研团队及其发展前景,今天介绍的是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介绍
学科优势特色明显。生物学、园艺学和作物学学科群、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5个学科(群)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7个学科进入A类学科,其中,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等3个学科为A+,生物学为A,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林经济管理等3个学科为A-。据美国信息科技所《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年4月统计数据显示,我校10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1%,2个学科领域进入前1‰,分布于农学、生命科学、理学、工学、医学等5个门类。其中,进入前1%的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实现了农学、生命科学2个门类的全覆盖;进入前1‰的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实现了农学门类的全覆盖。教育体系完整。现有学院(部)17个,本科专业6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全日制在校学生人,其中本科生人,硕士生人,博士生人,留学生人。硕彦俊秀荟萃。现有教职工人,其中教师人,教授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6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人,计划首席科学家6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人、岗位科学家5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4个,省部级优秀创新团队76个。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科技实力雄厚。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专业实验室5个,国家级研发中心7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8个,部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29个,部省级研发中心35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计划)6个,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1个,校企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35个,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十三五”期间获批科研项目项,经费43.73亿元。在杂交油菜、绿色水稻、优质种猪、动物疫苗、优质柑橘、试管种薯和玉米、淡水鱼等研究领域,取得一批享誉国内外的标志性成果。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介绍
一、学院简介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前身是成立于年的食品科技系,由原农产品储藏加工学科、畜牧兽医系动物营养专业和农机系机械工程专业等合并组建而成。年食品科学和动物营养两个专业开始招生,年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获教育部批准并开始招生。年10月食品科技系更名为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现设食品科学系、食品工程系、食品化学系、食品营养系、食品微生物系和食品生物技术与安全系等6个系。学院现有教职员工人,专任教师81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46人、博士生导师28人、硕士生导师7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入选“楚天学者(学子)”计划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农业部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3人、获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人、湖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入选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5人,入选中国科协托举人才计划2人。学院设有1个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在年全国学科评估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被评为A类。学院整合形成了蛋白质科学与动物性食品工程、果蔬贮运加工原理与高值综合利用、食品组分化学与功能性配料系统、食品安全检测与生物技术应用等4个学科方向,以禽蛋、淡水产品、柑橘、魔芋、水稻、食醋、水生蔬菜为主攻方向,组建了蛋品科学与工程创新团队、果蔬贮藏加工研究团队、大分子结构及功能特性研究团队,食品生物技术与安全团队、功能性食品配料团队、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及其他团队等6个科研团队。
学院承担国家“”计划、“科技支撑”计划、“”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重大项目46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93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科研经费稳步增长,年均科研经费万以上。近五年共发表SCI论文篇,EI论文篇;获批授权专利项。
二、人才培养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以院训:厚德载物、敏行奋进、和谐兼容、务实求新为指引,以“人才培养质量是学院生命线”为办学理念,建立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既掌握扎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有学科交叉培养的实践技能和厚重食育文化的“食”代新人。
学院以教育部环境食品学重点实验室等为平台,以扎实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丰富的学科实验、富有挑战度的创新创业竞赛训练、学科特色鲜明的社会实践为路径实施“探索”计划和卓越工程师班,以进企业、国际化等形式开展“微康益生菌杯”酸奶DIY大赛、“正大杯”创业营销实战大赛、“安琪酵母杯”大学生创新食品竞赛和“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等,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为人民生命健康培养卓越的复合型人才。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第六届食文化节三、本科专业设置
学院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本科专业,按照食品科学与工程大类招生,前一年半不分专业,进行基础的通识教育和学科基础教育,后两年半进行专业教育,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国际化视野,掌握扎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适应区域经济和区域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需求,能在食品及相关行业与领域内从事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工程设计、品质控制、科学研究、市场营销等方面工作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食品质量与安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致力于培养掌握扎实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适应区域经济和区域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需求,能在食品及相关行业与领域内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研发、设计、检测、评价、控制、监督、执法、管理能力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四、本科毕业前景
近5年学院本科生升学率
五、研究生培养
学院积极开展研究生培养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与学科特色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结合。课程设置既强调交叉学科知识的融合,同时注重本-硕-博课程的进阶性。突出培养环节的过程管理,“因材施教”,不断提升学硕和专硕分类培养质量。学院搭建多个师生交流平台,如学术晚茶、师说新语等,让学生瞄准食品科技行业前沿,强化学生的科研热情和行业使命,构造和谐奋进的学习氛围
近年来,学院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研究生教育质量也在不断提升。近五年,获湖北省/校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67篇。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参与的高水平学术期刊论文篇,专利项,参加IFT、ACS等国际学术会议人次,其中做口头报告55名,获国际学生设计竞赛等国际学科竞赛奖2项,获“挑战杯”等国家、省级学科竞赛奖69项。博士生就业率%,硕士94.2%。学院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聘请5位外国专家长期授课、开设11门“硕-博”贯通全英文课程,长期开展各级国际合作类项目17项,邀请来自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白俄罗斯、比利时、布拉格等国的近30位外籍专家来我校交流。学院现有共招收留学研究生83名,其中博士研究生53名,硕士研究生30名。学院积极吸引优质研究生生源。学院录取的推免生,第一学年享受学校一等学业奖学金,标准为00元/人。获得预录取资格且具有所在学校推荐免试资格的夏令营优秀营员,可免复试环节直接接收为学院推免生。
六、名师寄语
徐晓云院长
欢迎步入未来食品工程师的行列,更多的颠覆性技术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祝愿同学们在美丽的狮子山敞开胃口吃饭,放开眼界读书,思无疆、学无崖、勤为径,创造更多精彩绚烂!
七、杰出校友
赵吉斌
级农产品加工及储藏工程专业硕士,华中农业大学校友会上海分会秘书长,松滋上海商会名誉会长。—年期间,曾任上海首批20家上市公司厂长助理、台湾TCP上海公司业务经理、美国独资BHA华东大区销售经理。年创立上海沃迪科技有限公司,任公司董事长。年在华农设立“沃迪”奖学金。周景文
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级微生物学硕士。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微生物合成植物天然产物的研究。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等科研奖励。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左剑兵
级饲料专业本科,先后在湖北宜昌市粮食局、正大集团工作;年,与大学同学一起创立了北京金泰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董事、总经理主持工作。年,建立了北京和联四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吴文
级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本科,年加入北京大北农集团,历任江西泰和大北农饲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信息中心主任、天津大北农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怀柔生产基地总经理、投资建设部总经理、监事会主席等职务,现任大北农集团副总裁、审计部总经理职务。年在华农设立“吴文”奖学金。
八、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