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博士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在农业和食品加工业作为第一大产业的中国,要想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选择一个有力的支撑:走生态农业的发展路径。现阶段,我国倡导生态农业有哪些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目前很多企业宣扬的绿色、有机农业是否是生态农业呢?在面对全球化挑战、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的当下,发展生态农业的可行性到底有多大?随着生态农业的推进,如何创新发展模式和调整产业结构呢?“田园综合体”与“共享农庄”如何与生态农业相结合?

……在这里,我们做一简单探讨。

01

什么是生态农业

首先,讨论“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概念。

绿色农业侧重无公害,要求农业产品对人体达到无害的程度;有机农业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等,是生态农业的一种比较极端的形态,它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只是一种干净的生产力,养活的人口很少。生态农业通过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与经济两个良性循环,按照生产、交换、消费、分解、还原、再生的闭合环节,在动态变化中保持平衡。在这里,我们给出一个概括性含义:构建在生态学基本原理和农业基础上,以钱学森院士的“第六次产业革命”和“大农业”的要求为指导,以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为核心,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并利用多种自然生产技术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推动农业和其他产业紧密融合,形成互进互动的一体化生态循环体系。生态农业应包含三个建设层次:群落、种群、个体、基因水平,生态系统水平和景观水平。

对于农业生态循环体系,主要是指现代农业设施化种植,拟自然养殖,微加工,微生物、光声能源、高效有机肥等,简称“种、养、加、能、肥”五位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体系。

生态循环农业体系:无废弃物生产过程、循环经济运行模式

02

中国倡导生态农业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现阶段,中国农业存在三个主要问题:首先,中国农业是一个高氮农业,造成面源污染,对于全球气候变化、河流污染影响很大。注:面源污染:一般将其分为城市和农业面源污染两大类。其中农业面源污染(ANPSP)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田中的泥沙、营养盐、农药及其它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壤中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进入水体而形成的面源污染。点源污染:指有固定排放点的污染源,如工业废水及城市生活污水,由排放口集中汇入江河湖泊。其次,中国农业中以养猪、养鸡的畜牧业,粮食消耗大,对环境的污染也很严重。分解环节的丧失导致生态循环不顺畅,甚至本应该被分解掉的有机废弃物又被猪、鸡等动物吃掉,或被当做垃圾围城,又反向进入人们的身体、产生有害物质富集,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环境。再次,食品安全问题很严峻,很多人遭受着各种炎症、癌症和生殖健康等疾病的困扰。德国有项研究显示,化学污染(包括传统化肥、农药、有害食品添加剂等)对于人的生育能力有很大影响。总而言之,发展生态农业是一件非常迫切、势在必行的工程,民以食为天,人的文明程度不仅体现在精神和物质层面,还要







































白癜风最佳治疗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xiashuihuanping.net/ryhydt/122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