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物联网应用实例

1.主持人:各位听众、农民朋友,早上好,我是节目主持人李庆。年是我国“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十三五”期间要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数据显示,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高达亿元。业界预测,物联网将是互联网之后的下一个风口。相比几年前的一个概念,如今的物联网已经实实在在的扮演着现实生产力的角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城市管理升级、促进产业转型的抓手。那么,在农业物联网中,我们面对的机遇和挑战有什么呢?我们目前取得的成就又有哪些呢?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王建仑老师,现在王老师已经来到了演播室,欢迎王老师!

专家:主持人你好,听众朋友、农民朋友们大家好!

2.主持人:王老师,非常高兴您能来做客我们的节目。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一个重要产业,国家也非常重视“三农”问题。现我国正处于“十三五”期间,农业物联网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那么在节目的开始,请您先来介绍一下农业物联网的具体概念吧。

专家:好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是将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监控网络,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准确地确定发生问题的位置,这样农业将逐渐地从以人力为中心和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从而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现阶段农业物联网概念可以从狭义和广义这两个角度去理解。狭义的农业物联网,或从技术角度看,是指应用射频识别、传感、网络通信等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过程涉及的内外部信号进行感知,并与互联网连接,实现农业信息的智能识别和农业生产的高效管理。在这里,物联网主要是指:(1)一种技术手段,它既是互联网技术的拓展,又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2)依托自动识别与通信新技术,实现物与物的相连;(3)各类传感器感知的信号,主要是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中所涉及的土攘、环境、气象等自然类信息,其处理与管理的数据也主要是农业。

3.主持人:这样看来狭义的农业物联网主要就是生产系统内部的自然要素信息。那么我们可不可以简单地说,狭义农业物联网是指农业生产相关的物与物联接的一项新技术呢?那么广义的农业物联网又怎样理解呢?

专家:主持人总结的非常好。广义的农业物联网,或从管理角度看,是指在农业大系统中,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信息采集器等各类信息感知设备与技术系统,根据协议授权,任何人、任何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施信息互联互通,以实现智能化生产、生活和管理的社会综合体。它是信息社会中农业领域发展的更高形态。在农业物联网中,存在各类信息感知识别、多类型数据融合、超级计算等核心技术问题。概括地说,广义农业物联网就是农业大系统中的人、机、物一体化的互联网络。

以计算机、互联网及移动通信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是迄今为止对人类社会影响最深刻、最广泛、最迅速的一项伟大发明,它推动了现代人类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快速转变。对于这样一个覆盖全球的大事物,仅仅从技术的角度去分析定义,去把握内涵是远远不够的。也因此,在今天计算机、互联网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重大全球性问题,不能说不与此有关。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社会的物联网时代,就农业而言,亦可称之为农业物联网社会。

4.主持人:咦,又出现一个新词汇“农业物联网社会”,那么王老师,您能再为听众朋友们详细介绍一下什么是农业物联网社会吗?

专家:好的,主持人。农业物联网社会是指,以自动识别与感知、通信为特征,以人、机、物一体化为基本方式,构建起多层次、多形式的智能化的农业关系总和。在这个综合体中,最基本的三要素:人、机、物;最基本的联系方式:人机物一体化;最基础的定位:人为根本,机为关键,物为对象;最基本的组织要素:行为合格化的人、不断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和智能化的物。具体讲,“人”的行为合格化。一方面,就是所有参与体系之中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必须遵守基于社会伦理和相关法律制定的规程和标准,包括行为人的相关信息,人应遵守的规程和标准;另一方面,人为根本,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在标准许可的前提下,给人创造便捷、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应用条件。“机”的现代化。这里的“机”,是相对“人”和“物”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联系,而确定具体的内容,既可以是传感器,也可以是承担通信功能的工具,还可以是整个信息空间。人们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实现更快效率、更大范围、更高强度的互联互通。“物”的智能化。它指的是与农业相关的物,既包括物理的物,也包括虚拟的物,通过实行精细化、智能化的动态管理,把它们的变化更准确、及时、全面和深刻地反映出来。

5.主持人:好的,相信经过王老师的介绍,听众朋友们已经了明确的了解了什么是农业物联网。那么农业物联网究竟能做什么呢?还请王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吧。

专家:好的,国务院在年7月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一下简称《意见》),明确未来3年以及10年的“互联网+”发展目标,《意见》中提及的“互联网+”现代农业即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新模式,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培育多样化农业互联网管理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农副产品、农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6.主持人:好的,谢谢王老师,那接下来您能不能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意见》的具体内容呢?

专家:好的,主持人。

1.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农业服务平台,支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强产销衔接,实现农业生产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科技化、组织化和精细化水平,推进农业生产流通销售方式变革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增值空间。规范用好农村土地流转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土地流转透明度,保障农民权益。

2.发展精准化生产方式。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在基础较好的领域和地区,普及基于环境感知、实时监测、自动控制的网络化农业环境监测系统。在大宗农产品规模生产区域,构建天地一体的农业物联网测控体系,实施智能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定位耕种等精准化作业。在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推动饲料精准投放、疾病自动诊断、废弃物自动回收等智能设备的应用普及和互联互通。

3.提升网络化服务水平。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试点,鼓励通过移动互联网为农民提供政策、市场、科技、保险等生产生活信息服务。支持互联网企业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合作,综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农业信息监测体系,为灾害预警、耕地质量监测、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市场波动预测、经营科学决策等提供服务。

4.完善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充分利用现有互联网资源,构建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制度标准建设,建立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加快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







































白癜风能治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xiashuihuanping.net/xxryxm/93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