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推动扩大生猪价格保险试点

2004年以来,生猪价格经历了3次明显波动

熨平“猪周期”

4月21日,农业部印发《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从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监测预警等方面“熨平”猪周期,尽量消除猪肉价格大起大落的不利影响

《规划》指出,近年来,受内外部环境变化影响,生猪价格波动较大在最近一轮波动周期,价格下行阶段累计下跌44%;价格上行阶段,截至2016年3月已上涨70%

业内人士介绍,全国生猪均价近期首次“破10”,创造了新的记录在“猪周期”的作用下,猪肉价格大起大落,对生猪产业的稳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具体而言,一是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规模化水平提高了,保障稳定供给的产业基础就稳固了,同时可更好地避免散养户发展的盲目性,减少哪些行业属于农业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现象《规划》从标准化示范创建、加大政策扶持等多方面支持规模养殖发展二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加大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力度、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和发展农民营销合作组织等途径,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产销衔接三是加强监测预警加强生猪市场、屠宰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强化生产和价格动态监测分析,发布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信息加强形势分析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养殖场户科学调整生产结构,稳定市场心理预期四是推动扩大生猪价格保险试点,降低生猪养殖风险,稳定养殖收益

目前生猪养殖的规模化比重仍然偏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生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规划》显示,中国生猪养殖成本比美国农业机械行业标准高40%左右,每千克增重比欧盟多消耗饲料0.5千克左右,母猪年提供商品猪比国外先进水平少8-10头与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相比,我国小规模分散养殖比重大,养殖户自产自销仍是主体,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中间环节多,流通成本高

作为减少猪肉价格大起大落的重要手段,规模化养殖在《规划》中被重点提及《规划》提出,到2020年,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将提升到52%

提升规模化养殖比重

近期,猪肉价格一路上涨,在多个省市先后突破10元/斤4月20日,全国生猪均价达10.05元/斤生猪价格的大幅波动成为影响生猪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规划》指出,在规模养殖场建设等政策的带动下,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自动喂养、环境控制等现代化设施设备广泛应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农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发展步伐加快2014年,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为41.8%,比“十一五”末提高了7.3个百分点,已成为猪肉市场平稳供给的重要支撑

马有祥指出,要进一步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规模养殖场自动化装备水平、标准化生产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为达到这一目标,《规划》提出,要完善生猪规模化养殖标准,推进精细化管理,加强高效适用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提高母猪繁殖力和仔猪成活率,增强综合生产能力

对于如何熨平“猪周期”,尽量消除猪肉价格大起大落对生猪产业稳定发展的影响,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指出,《规划》主要从生产和市场两方面入手,坚持政府调节和市场调控相结合,实现供求关系的基本平衡


哪个医院白癜风好治
白癜风最快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xiashuihuanping.net/xxryxm/27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