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山东省第三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ios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shishang/20004.html

6月25日至29日,山东省第三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专家评选会议在莱芜举行,共评选出项获奖成果,其中特等奖并一等奖1项,一等奖29项、二等奖项、三等奖项。同时经投票确认,授予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2项成果为特等奖。

近年来,省评奖办不断改进完善省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逐步探索建立起一套较为规范的评价制度和政策体系,评奖工作进入科学化、制度化轨道。

本次评奖继续实行网上申报,参评成果及反响材料在申报平台全文发布展示并接受社会监督。网上成果申报数量项,通过审核的成果项,均达到历史新高,经过各授权推荐单位组织推荐,最终项成果进入本次评选。

评选采取客观赋分、专家背靠背打分与学科组民主评议相结合的形式匿名评选。客观赋分占30%,每份成果客观分数由6个人共同确定。“今年客观赋分有一项重要的改进完善举措,即客观分数打出后,首次通过授权推荐单位通知成果申报者,进一步打通了社科奖评选公开公正公平‘最后一公里’。”省评奖办工作人员介绍。

评选会议专家打分占70%,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分与客观分数相加排序后,按1:1.3的比例进入复议范围。本组专家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记名投票选出本组二、三等奖,同时推荐本组特等奖和一等奖候选成果。在随后召开的全体评选专家会议上,由全体专家记名投票选出一等奖和特等奖,直接用大屏幕当场显示票数和结果。评选重点环节如随机抽取专家、确定学科组召集人等,全部集体决策、阳光操作、接受监督。

今年的评选还注重对“恶意引用”的分辨。比如一项成果被某本著作、某期杂志恶意炒作引用,存在人为增加客观反响分值可能的,评选中要进行分辨。“评奖制度各个环节的设计日臻完善、十分严密,有效保证了优秀成果脱颖而出。”教育学组专家,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导胡钦晓说。

本次评选出的项获奖成果,呈现三个特点:

从研究内容来看,覆盖了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涉及国家和省重大发展战略,如《山东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丛书》《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研究》等,充分显示了社科研究“顶天立地”的突出特点。

从反响来看,获奖成果发表层次高,社会反响大,如著作类成果引用最多达次,文章类成果引用最多达次。

从获奖者年龄结构来看,青年人脱颖而出的现象显著,45岁以下青年学者人,占52%,其中一等奖获得者中,45岁以下10人,占33.3%,最年轻者36岁;二等奖45岁以下52人,占52%;三等奖45岁以下68人,占56.7%。“虽然年轻,但是获奖成果平均质量很高,很多就是博士论文或者博士后出站报告,说明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后备力量强、发展潜力大。”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魏建感慨地说。

(公示)山东省第三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暨年度(第十二届)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学科新秀奖获奖人员名单

山东省第三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会议于6月25日-29日在莱芜举行。今年网上申报通过资格审核的成果项,经各有关单位推荐,项成果进入评选。经过客观赋分、专家评选和省评选委员会会议审定,最终确定项获奖成果,其中特等奖并一等奖1项、一等奖29项、二等奖项、三等奖项。同时经投票确认,授予年我省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2项成果为特等奖。

今年的评选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认真落实《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实施意见》,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注重把真正优秀的成果评选出来。本次评选继续强化政治审读,根据专家研究方向具体分工,填写《政治审读意见表》。严格规范组织工作。评奖主要流程包括网上申报、成果发布、查新查重、组织推荐、客观赋分、专家评选、评委会审定、公示、公布等。今年申报成果及其反响继续在申报平台发布展示;以新闻发布形式,发布申报、推荐、标准、程序等内容;客观赋分实行组与组之间对调赋分并审核,客观分数首次通过授权推荐单位与成果申报者见面。评选会议采取专家背靠背打分与学科组民主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匿名评选,二、三等奖由专家实名投票在学科组产生,一等奖和特等奖由全体评选专家实名等额投票;所有奖项全部分到各学科组,重点环节如随机抽取专家、确定学科组召集人、分配获奖指标、录入分数、划定入围线等,全部实行阳光操作。合理布局专家构成。客观赋分20名赋分人员由全省高校、党校、社科研究机构等精通科研考核的人员组成,10名审核专家在客观赋分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会议评选从评选专家库中随机抽取70名专家,其中42名是博导或三级以上教授,占60%,分布于全省39个社科研究部门和单位;事先对各组成果学科专业分布进行统计,对应抽取评选专家,最大程度地保证专家研究方向和成果的一致性。借鉴高考监管模式。评选提出明确纪律要求,省纪委驻省委宣传部纪检组对评选会议进行全程监督。省委宣传部和省社科联负责同志在开幕式上公开承诺,不打一个招呼、不递一张条子,所有专家签订承诺书,做到不串岗,不说情。每个学科组设立监督员,同时规定,任何人、任何时间都不准单独接触评选专家,不准询问专家姓名和单位,同时启用评选场所监控设施。

经单位(部门)推荐,年度(第十二届)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学科新秀奖经过会议评审、评奖办组织人事考察、评委会审定,分别确定5名突出贡献奖获奖人员和5名学科新秀奖获奖人员。今年的评审呈现以下特点:申报单位覆盖面更宽,既有省内各大高校,也有各级党校和各类社科研究机构;申报学科分布更广,申报人员研究方向涵盖我省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评审工作更加规范,评审专家由有关实际工作部门负责同志和随机抽取的专家组成,评审会议严格执行评审标准,监督组全程监督,并经过了考察、公示和省评选委员会审定;获奖人选水平更高,获奖人选不仅看重学术研究成果,还注重现实表现情况,总体水平高于往年。

现将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突出贡献奖、学科新秀奖获奖人员名单向社会公示,公示期15天,同时公布专家和监督人员名单。公示期间,如对获奖成果和获奖人员有异议,请以电话、信函、亲访等方式实名提出申诉意见和相关证明,逾期或匿名异议不予受理(信函有效时间以发信时当地邮戳为准)。反映问题请务必实事求是。获奖成果名单按获奖等次排列,每个等次中按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哲学社会学,文学语言学,文化学,教育学,历史学,智库研究成果、应用与普及学科组排列,每学科分著作与文章两类,各等次获奖成果按组内原序号排列。突出贡献奖和学科新秀奖获奖人员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列。

公示监督-,,。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办公室

年7月22日

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奖项

特等奖(2项)

1.先秦说体文本研究

作者:廖群(山东大学)

中央编译出版社 年3月

2.中印佛教文学比较研究

作者:侯传文 等(青岛大学)

中华书局 年3月

本次评选奖项

特等奖并一等奖(1项)

智库研究成果、应用与普及

1.环渤海城市与经济区协调发展研究

作者:刘良忠(鲁东大学) 

柳新华(鲁东大学)

经济科学出版社 年11月

一等奖(29项)

经济学

2.管理者风格:企业主动选择还是管理者随性施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投融资决策的证据

作者:葛永波(山东财经大学) 

陈磊(潍坊学院) 

刘立安(山东财经大学)

金融研究 年第4期

3.制度演化经济学的理论发展与建构

作者:黄凯南(山东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5期

4.税收竞争、区域环境与资本跨区流动——基于企业异地并购视角的实证研究

作者:王凤荣(山东大学) 

苗妙(山东大学)

经济研究 年第2期

5.山东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丛书

作者:任建兰(山东师范大学) 

张晓青(山东师范大学) 

程钰(山东师范大学) 

张伟(山东师范大学) 

陈培安(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人民出版社 年12月

管理学

6.2-Dimension uncertain linguistic

power generalized weighted aggregation operato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ultiple attribute group decision making

作者:刘培德(山东财经大学) 

于小村(山东财经大学)

Knowledge-Based Systems 

年第2期

7.A two-echelon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under cap-and-trade regulation

作者:徐健腾(曲阜师范大学) 

陈玉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柏庆国(曲阜师范大学)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年第期

8.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作者:董新兴(济南大学) 

刘坤(济南大学)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第4期

9.农工一体化企业价值链会计研究

作者:朱炜(山东财经大学)

经济科学出版社 年12月

政治学

10.大数据助力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及提升路径

作者:付安玲(山东理工大学) 

张耀灿(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 年第5期

11.全球气候治理制度碎片化时代的国际领导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作者:李慧明(济南大学)

当代亚太 年第4期

法学

12.连带责任的弹性不足及其克服

作者:张平华(烟台大学)

中国法学 年第5期

13.法的结构规范化研究

作者:汪全胜 等(山东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年7月

哲学社会学

14.回归自然与超越自然:重思“自然历史过程”

作者:刘森林(山东大学)

哲学研究 年第7期

15.帛书《易传》新释暨孔子易学思想研究

作者:刘彬 等(曲阜师范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9月

文学语言学

16.马克思主义问题性与文艺理论创新

作者:谭好哲(山东大学)

文学评论 年第5期

17.一个“炮孩子”的“世说新语”——论莫言《四十一炮》的荒诞叙事与欲望阐释

作者:张瑞英(曲阜师范大学)

文学评论 年第2期

18.中国当代文学传媒研究

作者:黄发有(山东大学)

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10月

19.多元文化视野中的美国族裔诗歌研究

作者:王卓(山东师范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12月

文化学

20.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研究——基于商业模式建构的视角

作者:张振鹏(济南大学)

社会科学 年第12期

21.网络文学评论评价体系构建: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创新”

作者:庄庸(临沂大学) 

王秀庭(临沂大学)

福建教育出版社 年9月

教育学

22.依法治教视野中的教授治学

作者:毕宪顺(鲁东大学)

赵凤娟(鲁东大学)

教育研究 年第10期

23.继续教育“立交桥”:框架与行动

作者:柳士彬(曲阜师范大学)

教育研究 年第8期

24.不教的教育学——“互联网+”时代教育学的颠覆性创新

作者:谭维智(曲阜师范大学)

教育研究 年第2期

25.山东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研究

作者:李波(临沂大学)

山东人民出版社 年3月

历史学

26.近代以来华北乡村研究中的惯性表述及困境——以济南冷水沟村为例

作者:赵兴胜(山东大学)

历史研究 年第2期

27.对国内经济史研究中经济学范式应用的思考

作者:孙圣民(山东大学)

历史研究 年第1期

28.两城镇:~年发掘报告

作者:栾丰实 等(山东大学)

文物出版社 年10月

29.山东通志艺文志订补

作者:徐泳(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人民出版社 年3月

智库研究成果、应用与普及

30.低碳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研究

项目负责人:张伟(济南大学)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年7月

二等奖(项)

经济学

31.Current Status and Prediction of

Major Atmospheric Emissions from Coal-Fired Power Plants in Shandong Province,China

作者:熊天琦(济南大学) 

姜巍(济南大学) 

高卫东(济南大学)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年第1期

32.宏观金融风险联动综合传染机制

作者:宫晓琳(山东大学)

金融研究 年第5期

33.经济功能区的“生产率效应”研究

作者:袁其刚(山东财经大学) 

刘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朱学昌(天津大学)

世界经济 年第5期

34.基于微观主体内生互动视角的货币政策效应研究——来自上市公司担保圈的证据

作者:刘海明(山东财经大学) 

曹廷求(山东大学)

经济研究 年第5期

35.中国区域城镇化差异及成因解释

作者:周靖祥(济南大学)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年第6期

36.Understanding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s energy consumption: A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xiashuihuanping.net/xxryxm/176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