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国有大行及全国性股份行经营分

近期,国有六大行和多数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相继发布一季报,本报告以财报信息为基础,对上述银行的经营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一、整体经营情况(一)规模指标:整体保持增长,贷款增速较高根据银保监会5月11日发布的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截至年一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6万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1万亿元,占比40.7%;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59.2万亿元,占比18.0%;总负债万亿元,同比增长9.2%;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6%,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9.9%。

一季度,国有大行、股份行总资产平均增速分别为4.69%、2.65%,总负债平均增速分别为4.77%、2.64%,贷款平均增速分别为5.23%、4.26%,高于总资产和总负债的增速,存款平均增速分别为5.52%、1.23%,金融投资平均增速分别为2.25%、1.9%。股份制银行资产扩张速度较年有所放缓,各项规模指标增速均被国有大行反超,且因大行规模基数较高,其规模绝对值增长更大,工、农、中、建四大行一季度的规模增长都超过了万亿,已经与股份制银行中规模最小的渤海银行总资产规模相当。

国有大行中,中国银行资产、负债增速最高,分别为5.87%,、6.33%,工商银行增速则垫底六大行,分别为3.07%和3.08%。值得注意的是,建设银行一季度总资产规模增长4.43%至29.38万亿,预计二季度有望站上30万亿大关。

股份制银行中,除基数较小的浙商银行和渤海银行之外,资产、负债规模增速最高的是光大银行,分别为3.98%、4.15%;最低的则是兴业银行,分别为1.26%、1.03%。需要注意的是,股份制银行的平均总资产增速较总负债增速高出1个百分点,而贷款增速(4.26%)已大幅超过存款增速(1.23%),浦发、兴业、民生、平安和华夏5家股份行目前的贷款规模已经超过了存款规模。

从结构上看,股份制银行贷款及金融投资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58.41%和28.82%,略高于国有大行的55.68%和27.2%,但存款占总资产的比例仅为57.62%,大幅低于国有大行的74.85%,虽然国有大行存款占总资产的比例近年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已由年的83%降至目前的75%),但整体上依然处于高位,特别是邮储银行呈现出贷款占比偏低、存款占比偏高的明显特征,也即资金太多、资产太少。(二)业绩指标:利润增速提升,营收表现分化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亿元,同比上升2.4%。平均资本利润率为11.28%,较上季末上升1.8个百分点。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91%,较上季末上升0.1个百分点。一季度,国有大行的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4.93%和2.89%(年为4.59%和2.36%),整体稳中有升,各行增速也较为平衡,凸显了稳健经营特征。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邮储银行,营收及净利润增速均最高,分别为7.15%、5.51%,市场颇为看好邮储银行价值潜力,该行股票获得险资大幅加仓。相比之下,中行和工行一季度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相对较低。股份行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04%和7.76%(年为7.00%和-3.00%),营收增速普遍回落,净利润整体增速提升较为明显,但内部经营业绩呈现分化态势。从营收来看,招行、平安、兴业三家同比增速超过10%,而民生、浦发、浙商营收分别下降12.69%、10.56%和3.43%;从利润来看,平安、招行、兴业分别增长18.5%、15.18%和13.67%,民生则大幅下降11.43%,资产质量表现及拨备计提安排可能是影响盈利的重要因素。分收入类别来看,国有大行、股份行中的绝大多数都保持了利息净收入的正增长,平均增幅分别为4.49%、4.08%。国有大行中增速最高的是邮储银行5.77%,最低的是中行3.66%;股份行虽然平均增速与国有大行差距不大,但内部差异巨大,增速最高的兴业银行达到12.13%,最低的浦发银行则下降8.09%。国有大行、股份行中间收入平均增速分别为15.27%、10.12%,具体来看却分化更大,国有大行中增速最高的仍是邮储银行,受信用卡、电子支付、托管业务收入推动,增幅达到了51.61%,不过其中收规模基数相对较小;最低的是交通银行,同比下降0.49%;中收大行工行也仅增长1.35%,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利润增长。股份制银行中,兴业、中信、招商、平安增幅均在20%以上,分别达到34.25%、23.97%、23.3%和20.69%,其中招行因为基数较高,中收绝对优势更为明显,而民生银行中收规模下降最多,降幅也达到10.48%,浦发、浙商中收也有所下降,降幅分别为4.49%和14.29%。从收入结构来看,国有大行、股份行利息净收入贡献比例均接近70%,分别为69.84%和69.5%,国有大行中最高的是邮储银行85.37%,最低的是交通银行56.41%;股份行中最高的是华夏银行86.08%,最低的是招商银行58.43%。相比而言,中收对国有大行、股份行营收贡献均较低,平均分别仅为16.82%、20.49%,大行中占比最高的交通银行也仅为18.31%,邮储银行则低至8.42%;股份行中招商银行则一枝独秀,中收占比超过30%,与其他银行拉开了10个百分点左右的距离,可以说已经逐步将其“轻型银行”战略变为现实。(三)资产质量指标:不良率变化不大,拨备覆盖率普遍上升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8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较上季末下降0.0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4%,较上季末上升2.67个百分点。一季度,国有大行、股份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41%、1.44%,与年底(分别为1.45%、1.48%)相比微幅下降,具体来看,国有大行中邮储银行不良率最低为0.86%,交通银行最高为1.64%,中国银行下降16个百分点,降幅最大;股份行中不良率最低的是招商银行1.02%,最高的是民生银行1.8%,降幅最大的是中信银行,下降10个百分点,不良率上升的仅有浙商银行,升幅0.11%。拨备覆盖率普遍上升,国有大行、股份行分别上升4.8%、10.08%,其中,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大幅上升43.76%、28.69%,国有大行中上升最多的也是中国银行(12.04%),仅有浙商银行、交通银行下降15.9%、0.05%。二、内部竞争分析(一)国有大行根据本报告第一部分对各项经营数据的整理,从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方面进行考量,六大行内部可以分成两个梯队。第一梯队:工商、建设、农行和中行;第二梯队:邮储和交行。一季度,位列第一梯队的四大行,资产规模均在25万亿元以上,营业收入均超过亿元,工行和建行凭借规模上的优势,依旧是赚钱最多的银行,净利润都在亿元以上,与第三名农业银行(净利润.61亿元)尚保持着一段距离。虽然建行目前在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上仍逊于工行,但涨势均超越后者,从年全年的数据来看,建行的营收增速为7.12%,是工行3.2%的两倍之多;净利润方面,一季度两家银行已经比较接近,分别为.3亿元和.15亿元,但建行增速持续高于工行,年建行增速超过工行44个百分点(分别为1.62%、1.18%),一季度进一步扩大至个百分点(分别为1.46%、2.8%),且建行在四大行中净利润增速最高。中行规模绝对指标在四大行中虽然最低,但资产和营收增速(分别为4.93%、6.58%)都位列四大行之首,利润增速(2.67%)也仅次于建行。农行资产和营收增速(分别为4.93%、4.15%)均位列第二,净利润增速(2.61%)处于第三,比较来看,中行显示出发力之势,而农行增速放缓。资产质量方面,中行不良率最低为1.3%,其他三家均在1.5%以上;不良下降率也最优,一季度下降16个百分点,工行、建行则与年持平,农行仅下降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方面农行拔得头筹,为.64%,其次为建行.59%,中行、工行都在%左右;拨备提升最多的为中行12.04%,其他三家拨备提升均不超过4%。新生力量邮储银行和近几年有些迷失方向的交行虽也位列六大行,但各项指标与上述四大行不可同日而语。资产规模两家均处于10万亿元级别,一季度营收分别为.3、.4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1、.46亿元,都处于同一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邮储银行净利润虽然垫底国有大行,但是该行净利润增速持续碾压其余五大行,其年增速为5.36%,为同属第二梯队的交通银行(1.28%)的4倍多。一季度除中行外,国有大行净利润增速普遍有所提升,但邮储5.51%的成绩仍然非常突出,且其拨备覆盖高达.98%,反补利润的能力最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xiashuihuanping.net/xxryxm/161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