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李克强作出批示张高丽主持召开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民以食为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关系我国13亿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抓得紧而又紧。这些年,党和政府下了很大气力抓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老百姓仍然有很多期待,必须再接再厉,把工作做细做实,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全面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增强食品安全监管统一性和专业性,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要加强食品安全依法治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建设职业化检查员队伍,提高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工作,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指出,食品安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年,各级食安委及成员单位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谨向同志们致以诚挚问候!新的一年,面对依然复杂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保障食品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大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要切实发挥食安委统一领导、食安办综合协调作用,坚持源头控制、产管并重、重典治乱,夯实各环节、各方面的责任,着力提高监管效能,凝聚社会共治合力,进一步治理“餐桌污染”,推动食品安全形势持续改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张高丽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并讲话。会议认真学习习近平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批示精神,全面总结年食品安全工作,研究部署年重点工作。
张高丽表示,年食安委各成员单位、各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完善法规标准、加强监管执法、打击违法犯罪、创新监管方式,食品安全形势总体比较平稳。同时,也要清醒看到,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影响食品安全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要坚持严字当头,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保障民生工程来抓,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张高丽强调,保障食品安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要加快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抓紧制定一些急需的标准,推动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用最严谨的标准为食品安全提供基础性制度保障。要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对生产经营过程采取彻查隐患、处罚到人、公开信息的综合措施,用最严格的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的底线。要完善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程序,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完善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推动掺假造假行为直接入刑,用最严厉的处罚坚决遏制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要不折不扣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研究制定食品安全工作问责办法,用最严肃的问责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切实依法履职尽责。要把餐饮食品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全面治理“餐桌污染”,提高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
张高丽指出,要进一步加强组织保障,加快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抓紧印发实施《“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职业化食品检查员队伍,增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各项保障。近期,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全力保障节日和两会期间的食品安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副主任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有关专家列席会议。
今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新规,率先在乳品行业试行在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周年之际,一场关于乳业安全发展的论坛在上海召开。行业协会人士表示,目前生鲜乳的质量安全水平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年是食品安全法规出台最密集的一年,为配合《食品安全法》的推动实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同相关部门发布了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配套规章12部,重要配套规范性文件近20项。
乳企正在依托技术,打造可持续性的产业链,在此基础上建立安全食品系统。
乳业质量抽检居行业前列
“年发生婴幼儿配方奶粉事件以后,中国大力开展了奶业的整顿振兴,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标准政策,整个行业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国奶业协会秘书长谷继承表示,目前,乳品产业转型升级速度明显加快,在监管力度明显增大的情况下,产品质量也明显提高。
“年8月中国奶业协会质量报告曾提到,年中国乳制品国家抽检合格率在99.5%,食品抽检名列前茅。生鲜乳中三聚氰胺违禁添加物连续7年%合格。”谷继承介绍,目前中国部分乳企的牛奶,“脂肪”和“蛋白质”的部分指标高于国际标准,卫生指标也是远远优于国家现行标准,有的优于发达国家的标准。因此他认为,目前中国生鲜乳的质量安全水平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美菊表示,近几年,国家每次出台食品安全监管新法规、新方法,首先要在乳品行业上试验,“我们的监管是全世界最严的,我们的标准是全世界最高的。”
“中国乳企牧场的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组织化程度也在快速提升。”谷继承补充说,目前全国一百头以上的规模厂比例达到48.3%,高于年28.8个百分点,预计年会超过50%以上。通过标准化的规模养殖就可以实现养好牛、产好奶,才能产出好的乳制品。
乳企技术应用水平正在提升
“目前中国企业非常认真地看待食品安全问题。”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亚太区研发总监乔全胜表示,他们一直相信,食品安全要依靠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应用才可以真正发展。他举例说,酸奶安不安全,两个因素非常重要:一是奶源,二是发酵菌种。菌种正是用技术方案去保证安全的,甚至每一株菌株都有完备的基因图谱,便于从基因的角度甄别菌株是不是有安全方面的风险,并对它进行管理。杜邦很多中国伙伴在食品安全建设方面,已经与其达成高度共识。
凯爱瑞集团亚太营养研究总监冯志伟在论坛上表示,他们在中国的一些合作伙伴,如光明乳业打造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甚至可以媲美很多国际标准。由于凯爱瑞给很多大公司供应原料,“企业开始偏爱用天然的原料”。而中国的一些大型乳企也正在朝这个方向走。
相关新闻
乳制品行业由规模增长转向品质升级
近日,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版食品安全白皮书,将实施六大食品安全战略举措。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崇建在光明乳业食品安全白皮书发布会上表示,“乳业平行业成长在年逐步放缓,通过对、年中国乳制品行业状况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认为,乳制品行业已逐渐由规模增长向品质升级转变。确保质量安全,创新有效供给使中国乳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攻坚期。”
光明乳业白皮书涵盖了体系、法规、标准等11个篇章,并新增了年在食品安全上的一系列动作。在刚过去的一年,为进一步保障生鲜乳“从牧场到工厂”的全程安全,光明乳业推出了奶源结构升级、设备设施的改造升级、审核标准的升级以及供应商分级管理等措施。
此前,光明乳业已经建立了预防、评估和改善三大系统。而在最新的白皮书上,其针对这三大系统仍在继续改进,以评估系统旗下千分审核为例,年,其对各环节审核标准进行了修订,共计有条条款对全产业链进行全方位评价。
据悉,年起,光明乳业大力推广应用最新信息技术,整合各个业务模块系统,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追溯系统。
据飞鹤乳业介绍,目前该公司构建了“农、牧、工”三位一体的产业集群,实现从牧场挤出的鲜奶,在10分钟内降至4暂存,2小时内运至世界级工厂的“2小时生态圈”。全产业链模式从生产的源头把控奶源品质,使牧草种植、奶牛饲养、研发升级等各个环节均由企业自身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从根本上保障了产品安全,也有效保障了产品的营养、新鲜。
企业重金抓安全监管及技术创新
“飞鹤每年在产品上的品控费用占全年生产成本的2%。”据飞鹤相关负责人介绍,飞鹤自有的质检中心全部采用国际领先的顶级检测设备,对鲜奶、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24小时全程跟踪检测,所有产品都经过25道检验程序、项次检验。
而据温氏乳业介绍,他们执行的是欧盟标准国家标准,以“出口奶”的品质要求层层把关,原料奶生产过程中都实现了现代化、标准化操作流程。
据光明乳业介绍,公司以产品创新和科技创新为目的,建立光明乳业研究院,拥有“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上海乳业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大科研平台。年,研究院通过组织架构调整优化,在强化配方研究的同时,专门成立了工艺设备及包装研究部,形成了更加专业高效的团队,支撑新产品开发。年,研究院申请国内专利项,授权国内专利45项,经国家受理的国外专利10项,国内专利授权2项。
飞鹤乳业则表示,一直立足中国宝宝体质与母乳研究,将配方研发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中国食品安全的毒瘤到底在哪里?物极必反,中国食品行业也到了浴火重生的历史时刻。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一、分散和落后的中国农业
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了三十多年,中国制造影响到了全球,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进步,但是中国的农业生产是相对落后的。
提起农产品销售,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对,农贸市场!我国农产品营销大多停留在“萝卜青菜,挑框就卖”的初级阶段,很少品牌建设和营销策划,品牌缺失是中国农产品最大的短板。
“三农”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小农经济的生产格局,表现为与城市和现代社会不适应不对接的问题。这儿涨价、那儿涨价,说明供给不足或不均衡;一会有这样的食品安全问题,一会儿有那样的食品安全问题,说明生产的格局、体系不够健全。小农经济的生产格局不适应大市场、大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后,尤其是最近十年,中国的农业经济优良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在经营制度、土地贡献率与农产品增值率、农业生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上,仍然有不少提升空间,与活跃的市场需求和快速成长的市场规模仍有很大距离。经营上一家一户比较分散,规模小,效率和效益不高,质量不均匀不稳定,可追溯率低,产销首尾不见,与产业后端已经部分现代化的加工业和先进的大商业仍不匹配不适应,产业依然不贯通。客观上为食品安全问题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二、同质化竞争“趋低营销”,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稍微了解中国农产品市场和农业企业的人都知道,绝大多数企业由于产品同质、竞争力方法相同,大家都没有钱可赚,在微利发边缘挣扎着。
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止。当大家都做着同样的事情最终压得大家无钱可赚时,无良企业就动了起了歪心思,开始用违规和非法的手段“掺杂使假”以降低成本,不安全食品就这样出炉了,无良企业以损害消费者利益换取苟且生存。当整个行业都在做这种事情的时候,整个行业就开始堕落。没有市场话语权的中心企业更是无路可走,他们没有底线,国家标准、道德自律全被抛到脑后。这就是我国食品卫生和安全问题查处不完、放心不下、随时爆发的根本的、深层次的原因!
食品安全追溯,守护健康饮食长按北京治白癜风最权威的医院白癜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