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论坛黄迈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

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是党中央、国务院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打造区域均衡发展新引擎的战略部署。构建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长效机制,需要着力完善与返乡创业关联的金融、产业等支持政策。国家目前关于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出台了哪些金融政策?这些政策的执行效果如何?存在哪些制约因素?如何完善金融支持政策?现转发中国农业银行黄迈博士(02金融校友)的一篇文章,供大家参考。

原文刊于《改革》年第10期。

围绕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对金融支持政策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进一步提出了金融支持返乡创业的具体政策措施。

一、返乡创业的主要金融支持政策

总体来看,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金融支持政策体系相对完善,基本涵盖了不同类型返乡创业人员的金融需求,主要从拓宽融资渠道、丰富担保方式、完善产品设计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一是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引导和支持各类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对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初创期、早中期的支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设立创业基金,做大直接融资平台,扶持创业创新发展。在返乡创业较为集中、产业特色突出的地区,探索发行专项中小微企业集合债券、公司债券,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二是丰富抵押担保方式。探索将各类农村产权纳入融资担保抵押范围,加大对返乡创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年8月,国家出台“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赋予“两权”抵押融资功能。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联合下发了“两权”抵押贷款暂行办法,相关金融机构也提出了明确的支持措施。银监会等部门提出要建立健全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充分发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作用,为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贷款提供信用担保和风险补偿。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开展大型农机具金融租赁试点,有效拓宽抵押物范围。

三是完善创业担保贷款。将农民工等返乡创业人员纳入政府创业担保贷款范围,按规定给予财政贴息支持。政府成立担保基金或风险补偿基金,为返乡创业人员申请贷款提供担保,金融机构则按照一定的放大比例提供贷款支持。一般贷款最高额度为10万元,对个人发放的创业担保贷款,在贷款基础利率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以内的,由财政给予贴息。

四是开发创业金融产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符合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银监会明确要求,大力推广微贷技术,不断丰富返乡农民工、农村青年、农村妇女、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农村就业创业金融产品。商务部等部门提出要加大对电商创业农民的授信和贷款支持,充分利用各地设计开发的“青”字号专属金融产品,或依托金融机构现有产品,设计“青”字号电商创业金融服务项目,支持农村青年创业。

五是其他支持政策。主要包括:增加资金有效供给,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进一步提高返乡创业的金融可获得性;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引导加大涉农资金投放,通过完善支付结算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政策措施,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完善返乡创业信用评价机制,结合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完善返乡创业人员信用征集、评价和运用机制,通过优先支持、利息优惠等措施加强对守信创业主体的正向激励;鼓励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开发特色农业保险险种,降低返乡创业风险。

二、返乡创业金融支持政策的实践效果

评价现行金融支持政策的落地效应,不仅要从“供给侧”进行分析,也应从“需求侧”进行考察。

(一)从供给侧看,金融支持返乡创业取得了一定成效,对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一,金融支持政策不断细化。各级政府先后制定了支持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对相关金融支持政策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细化和创新,就改善返乡创业金融服务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一些地区鼓励金融机构提高创业担保贷款的发放额度。四川省鼓励金融机构将法律法规不禁止、产权归属清晰的各类农村资产作为抵押担保品,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广东省启动运营创业引导基金,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加大对返乡创业项目的支持;山东省将开展“先贷后补”财政贴息情况纳入对创业工作绩效考核范围。

第二,创业金融产品不断丰富。金融机构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先后推出了“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大学生创业贷款”、“退伍军人创业贷款”等贷款品种,根据不同的申请人群和还款能力确定相应的贷款额度,对缓解农村地区各类客户群体创业融资难起到了积极作用。例如,山东省实施推出了“鲁青基准贷”(青年创业基准利率贷款),实行优先审批、优先放款。同时,围绕科技型初创企业“轻资产、高成长、高风险”等特点,一些金融机构还研发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特色金融产品,解决返乡创业企业担保难题。

第三、创业金融服务不断提升。各地政府与金融机构积极提升返乡创业特色金融服务。一方面,积极打造创业金融服务平台。计划在全国不少于个县创建“农村青年创业金融服务站”,为当地农村创业青年提供政策咨询、信贷支持、金融服务等一站式、多层次的综合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大力普及宣传金融基础知识。每年在全国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将返乡创业人群作为金融知识宣传的重点对象,并将金融知识宣传普及纳入“大学生返乡创业行动”、“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等工作中,通过创新宣传载体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对创业特色金融产品的宣传。农业银行还积极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培训班,从去年至今已累计举办期培训班,共培训6.4万名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主。

第四、抵押担保方式不断完善。一是发挥政府增信功能。陕西农行与省农业厅采取“政府增信+银行授信”方式,共同设立扶持职业农民创业信贷风险金,重点支持全省中高级职业农民发展生产与创业创新。二是创新抵押担保模式。山东省不断扩大信用担保人和抵(质)押物范围,依托创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农村合作社等创业服务平台,推广联保互保等担保模式。三是探索风险分担机制。四川省率先探索设立返乡创业风险分担基金,对金融机构发放返乡创业贷款发生的损失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担,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返乡创业的信贷投入。四是推出政银担合作机制。安徽省在全国率先推出政银担合作模式,将资本补充机制、比例再担保机制、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有机结合,对单户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和农户贷款提供担保业务。

(二)从需求侧看,返乡创业人员金融需求总体上得到了一定满足,但创业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且呈现出结构分化的特点。

准确评估现行金融支持政策的效果,关键是看返乡创业人员金融需求是否获得满足,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总体上看,农村地区的金融渗透率在逐年提高,农村创业融资约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部分返乡创业人员能够获得资金支持。但从结构上看,现行金融政策的推行效果呈现出“分化”趋势。

第一、不同地区创业融资约束程度出现分化。从区域结构看,一些地方由于政府高度重视、金融机构密切配合,金融支持返乡创业工作推进较好,大多数返乡创业人员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贷款支持。然而有些地方因重视不够,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有些政策甚至还存在“打折扣”现象,返乡创业金融政策推进效果较差。中部地区某县对名返乡创业农民工调查分析显示:80%以上有信贷需求,实际上只有不到30%得到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从一些金融机构统计数据看,返乡创业贷款投放也存在区域不均衡问题,许多农民工输出大省也是返乡创业集中地区,反而创业贷款投放较少。

第二、不同金融需求获得满足程度出现分化。返乡创业金融需求主要包括资金需求、支付结算需求、投资理财需求、保险需求以及金融消费者权益诉求。近年来,手机银行、转账电话等支付结算工具在农村迅速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也已实现全国行政村全覆盖,创业人员的支付结算需求得到了较好满足。然而,资金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并未得到满足。大多数地方将金融需求等同于信贷资金需求,过度重视对创业人员的信贷投放,而忽视了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的重要性。事实上,创业活动高风险高回报的属性与银行债权融资追求稳定收益的本质并不兼容。另外,创业人员的多元化投资理财需求、保险需求以及金融消费权益诉求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三、不同创业类型融资难易程度出现分化。一方面,从信息获取看,大学生由于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信息获取能力较强,其创业地点大多集中在县域创业园区,能获得相应的服务与支持。相比之下,农民工、退伍军人等人员创业基地主要分布在农,交通可能不便,获取信息渠道非常狭窄。另一方面,从创业项目看,与“互联网+”、电商相关的创业项目以及农村新主体、新要素、新业态更容易得到政府的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怎样治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xiashuihuanping.net/tzry/84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