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评估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CAU

中国农业大学

本科教育教学

综合改革亮点工作

人才培养理念及目标

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重要指示,朝着“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坚定迈进。按照“德才兼备、全面发展、通专平衡、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理念,确定我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宽厚的人文与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富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

学校持续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迈出了诸多全国范围内教改的“第一步”,在培养厚植三农情怀的一流本科人才方面取得良好育人成效,引领了全国新农科的建设与发展。

四个率先

在情怀层面,用“四个率先”构建了全校“课程即思政”的育人格局。

①率先将课程“教学大纲”转变为“育人大纲”覆盖余门本科课程,将课程育人使命、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有机融合。

②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开启“专业课发挥思政教育功能”专项教改。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③率先打造全国首门《大国三农》在线开放课程

◆“大国三农”教学团队与教学基层组织

◆“大国三农”思政名师工作室

◆“大国三农”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大国三农”系列规划教材

◆“大国三农”一流本科课程

◆“大国三农”实践教学基地

④率先实施耕读教育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具有中国农业大学特色的劳动教育。

◆新生劳动实践教育全覆盖

◆牵头农林高校编写《耕读教育十讲》,将耕读教育和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三个引领

在能力层面,用“三个引领”开辟了“新农科”人才培养的崭新道路。

①引领了课程体系的结构性改革。

②引领了传统农科专业的升级改造。

③引领了农林高校的专业布局调整。

以“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理念为指导,自年以来,服务国家重大涉农战略,以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为方向,新申请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农业智能装备工程、生物质科学与工程、兽医公共卫生、土地科学与技术、食品营养与健康、生物育种和社会政策等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专业,其中包括农业智能装备工程、生物质科学与工程、兽医公共卫生、土地科学与技术、生物育种和社会政策等6个专业为全国首创,专业改革力度为全国农林高校第一。

三大对接

在行动层面,用“三大对接”实现了人才培养与服务国家重大涉农战略的有机衔接。

①对接脱贫攻坚战

◆发起“农科学子联合实践之行”,助力脱贫攻坚,5年间全国已有人次师生参与。

◆获得年“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②对接乡村振兴重大战略

◆全国25个省区建有个“科技小院”,先后有26所高校超过名本研学生进入科技小院。

◆“牛精英计划”搭建覆盖全国80%的畜牧学科学生培养平台。

③对接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需求

◆持续攻克玉米单倍体育种、黑土地保护等一批农业领域“卡脖子”重大关键技术,形成“梨树模式”等一批战略成效显著的科技成果。

◆组建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等高端智库。

亮点

从理念、格局、模式“三大要素”达成改革创新。

依托“两大平台”引领新农科建设

①教育部依托中国农业大学校设立全国新农科建设中心。

◆主任:孙其信

◆副主任:林万龙

◆编写全国新农科建设系列简报

◆出版全国新农科建设年度发展报告

◆研制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目录

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农林教育分会

中国农业大学牵头全国所涉农高校申请成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农林教育分会,积极促进我国高等农林教育改革与发展。

引领全国新农科建设

学校作为新农科工作组组长单位,积极探索面向新农业、面向新农民、面向新乡村、面向新生态的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引领奏响了“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北京指南”等新农科三部曲,绘制了新农科建设的基本框架,引领全国新农科发展。

学校主持11项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立项总数位列全国榜首。

审核评估工作组办公室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审核评估工作组办公室

排版:马梦真

原标题:《审核评估

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亮点工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xiashuihuanping.net/tzry/176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