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起大落生猪养殖业如何应对人民资讯

要充分发挥猪肉储备调节作为关键抓手的重要作用,在猪肉价格过高时投放储备猪肉,在价格过低时启动临时收储。这样既可保障居民消费需要,又可避免生猪产能的过度扩张或淘汰,有助于实现以供应稳保障价格稳、以价格稳促进供应稳。

本报记者马嘉

近期,由于受大体重生猪集中出栏、进口冻猪肉增加及季节性需求偏弱等因素叠加影响,生猪价格持续下降。6月16日,国家发改委对外发布生猪价格过度下跌三级预警,提示养殖场(户)科学安排生产经营,将生猪产能保持在合理水平。此外,从今年5月的销售成绩单看,头部猪企销售低迷,销售量、收入双双下降,销售价格逼近成本线。曾经“大起”的生猪养殖业该如何应对当前的“大落”?

头部猪企销量收入双降

目前,上市猪企面临着销售量、收入双双下降的局面。根据5月生猪销售情况简报,牧原股份、新希望的销售量、收入均环比下降。其中,领跑销售榜单的牧原股份收入环比下降接近15%。

同时,上市猪企的生猪销售均价都在下降。根据销售简报,生猪销售均价在18元/公斤左右,下降幅度在8%-27%。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李景辉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目前,生猪养殖行业的平均成本是16-17元/公斤,而生猪价格还有下降的可能。

售价下降直接影响了猪企的利润水平。按照17元/公斤的成本计算,新希望、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企业的生猪毛利润已经缩窄至1元/公斤左右;而在年7月,生猪毛利润还在20元/公斤左右。

值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xiashuihuanping.net/tzry/176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