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发展史和走向五

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年农业生产已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从年到年,中国完成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建立了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统派购制度。这期间,虽然经历了“大跃进”等超越现实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冒进运动,但总的来说,社会是稳定的,经济也有一定的增长。在农业内部,农作物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都有一定的发展。这一时期,中国的农业教育、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体系已普遍建立,并且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年春,全国计有独立的高等农林院校53所,在校生6.3万人,分别是年的2.9倍和6.1倍;中等农林学校所,在校学生5.4万人,分别是年的1.3倍和2.5倍。到60年代初期,全国已有中央和省、地级综合性和专业性农业科研机构多个。

但就在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之时,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社会动荡,人人自危,农村经济与农业生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只是在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中国经济改革序幕之后,农业生产的这种停滞状况才得到根本性改变。

大包干带来了大变化。年我国农村社会总产值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年增长了2.43倍,平均年递增13.1%,快于同期社会总产值增长1.9倍和平均年递增11.2%的速度。农业总产值(不含村办工业)亿元,较年增长82.6%,平均年递增6.2%,相当于年到年平均年递增2.7%的2.3倍。农村第三产业主要是年后发展起来的。年全国乡镇企业总数.16万个,总产值.7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6%和全国社会总产值的23.5%,在国民经济中已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教育与科技事业也蓬勃发展。到年,全国计有农林院校78所,本、专科在校生13万人;中等农业学校所,学生15.8万人。此外,还发展了相当规模的农业干部教育和成人教育。在科学研究方面,到年全国有农林科研机构多个,从业科技人员10余万人;有农技推广机构12万个,职工70多万。农业科研与推广工作硕果累累,如籼型杂交稻的发明和大面积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鲁棉1号的广泛种植及马传染性贫血疫苗,等等,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据中国农科院估算,我国农业总产量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由—年的27%提升到—年的30%~40%。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来源:农业学习

赞赏

长按







































早期白癜风能治愈否
白癜风治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xiashuihuanping.net/tzry/123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