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全中国最热门的话题当属‘两会’,每年的全国“两会”都为农业的发展搭建一个跑道,今年又给农业改革带来了什么样的新变化呢?小新也搜集了部分两会上的农业改革资讯,供小伙伴们参阅。 农业现代化这回真的来了 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年两会期间,“农业现代化”再次成为代表委员的热议关键词。全国人大代表、宝鸡市市委书记上官吉庆认为,现代农业必须由现代的农民来支撑,传统的农民搞不成现代农业,因此,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很重要。
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孙其信也认为我国科研院所和许多优秀企业在促进种植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很好的优势。首先,要推动技术创新的方向性转变。农业产业要从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所以科技布局的方向上也要有结构性的转变。其次,要提升创新的质量。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讲话中提到,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已经到了严重透支的地步,农业现代化改革势在必行!而推动农业现代化必须要把转方式、调结构摆到重要位置。这次调结构、转方式,其目的就是要推动农业发展从拼资源消耗、拼化肥农药强投入、拼生态环境这种粗放经营,转到两个注重——就是注重产量、质量和效益并重,注重集约、节约和创新上来,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子。
化肥、农药零增长成为硬目标 化肥和的广泛应用,虽然对大幅度提高农作物质量和产量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年,国家提出力争年农药、化肥使用总量实现零增长,在今年两会期间“化肥、农药减量”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技协会副主席陈章良认为,化肥农药零增长的目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生产企业应及时转型,企业应注重研发环保、高效的肥料,例如叶面肥、微量元素肥料等,根据作物的需求施用,可以迅速提高化肥利用率。其次,企业应积极参与到大数据的应用中,利用大数据引导农民如何种田。例如,根据地域分布分析土壤里养分的含量和污染程度等。未来农业需要向精细化发展,化肥农药企业更应做出大量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提出,提高我国肥料利用率可以通过两个方面的工作开展:对农民的培训和化肥生产技术的提高。首先,我国对如何施用化肥农药有一套完整的技术推广体系,用来向农民宣传。其次,通过提高化肥农药的技术含量,针对作物的需求生产,可以大大地减少浪费、提高肥料效率。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
“化肥农药双减项目”是科技部正在组织的一个重要的科研项目,也是作为国家财政支持的试点重点科技项目之一。项目的目标是把我国化肥农药用量减下来,并且减量幅度较大,我认为,这将给农资行业和农资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变革的机遇。 农药方面,企业要服务于理念的变化,在植保上实行前移式改革,治病于未病,防虫于未虫。除了要加强研究高效低毒的农药产品以外,还要改变农药的使用方式。病虫害的治理贵在预防,并且要统测统防,只要这么做才能达到减少农药使用量的目的。我认为统测统防的工作应该由公益组织来做,因为每家每户治理病虫害的方法、态度、用药方式上都不一样,往往防虫防病的效果不好,会导致很多问题。如果农民种地不用买农药,而是由国家来统一防治,在最佳的时机用药可以减少用药量,效果肯定最好。这条路也许会曲折,但是未来要把农药使用量降下去,必须这么做。这种方式需要选择施用高效低毒的药,农药企业来必须要适应这种发展方式和趋势。 化肥方面,要进行栽培制度的变革,将来的施肥方式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近几年推行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已经找到了提高肥效的路径。未来肥料的研发、使用方式、产品类型、形态都会有变革,农资企业要事先预料到这种变革。双减项目推进下来,这种变革是必然发生的,将来作为农资的生产经营者不能以量取胜,要适应作物生长需求上取胜,环境安全、成本降低了,农业效益提升了,农资经营者也会在共同利益中分享自己的利益。(中化化肥网)
儿童白癜风能治愈吗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