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国农业航空领域的“昌吉模式”
现代农业呼唤智能装备
《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透露:截至年底,全国实有耕地面积20.26亿亩。但每公顷土地化肥施用量却是全球平均使用量的3倍,这给环境和食品安全带来巨大挑战。国家提出了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而先进的农业航空植保技术将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技术之一,年中央1号文件将农业航空列入国家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
昌吉州拥有耕地约万亩,是全国的商品粮、商品棉、制酱番茄、酿酒葡萄生产基地,多年来始终致力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达到88.4%,种植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2.9%,卫星定位自动驾驶覆盖面达到50%以上。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慢慢开始出现断层,“明天的地谁来种”的忧虑,在农民在政府领导的心头挥之不去。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兰玉彬指出,中国农业航空作业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率不到2%,而美国已达到40%。在中国的一些地方农田耕种收,已经全程使用了机械化,但是植保还停留于上个世纪40年代,只是从手动喷雾器加了一个电动马达变成电动的喷雾器,显然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年,昌吉州针对农业中间管理环节周期长、成本高的现状,提出了大力发展农业航空产业的构想,州政府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签订了发展现代农业智能装备战略框架协议,并由州供销社发起,联合珠海羽人飞行器有限公司,州国投公司、州供销社农资公司共同成立了天山羽人农业航空科技公司。
智能装备需要科学驾驭农业航空属于高新技术范畴,由政府部门主导的农业航空产业能否胜任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推广应用等?包括国家农业航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等专家心里都没底。
昌吉州农业航空产业在探索中前进。天山羽人农业航空科技公司建设的新疆航空产业园一期包括展示研发大楼、培训楼和生产组装车间,具备年生产无人机架,培训操控手名的能力,于年建成。二期将建设院士工作站和维修车间,今年年底完工。包括产品研发、展示展销、组装加工、培训服务“四区”,新疆农业航空技术工程,农用无人机研发、实验,农业智能装备展示推广,农业航空职业技术培训,科普教育孵化创业“五中心”,形成完整的农业航空产业链。产业园与多所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不断探索产品研发、农业植保和人才培养新路径,被农业部授予农业航空实验示范基地。
无人机的推广应用是关键,公司建立了飞防作业体系,在全疆设立飞防销售服务机构17个;公司成立飞防大队,各县市设飞防中队,乡镇设飞防小队,村设飞防小组,架无人机飞防作业,年飞防作业面积80万亩。建立连锁销售体系,充分利用供销社网络和平台优势,采取联合、代理等多种形式的销售体系。建立售后服务体系,培养本土专业化售后服务团队40多人,无人机销售、飞防到哪里,就跟踪服务到哪里。采取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变。罗锡文对此十分欣慰,将昌吉做法总结概况为中国农业航空领域的第三大模式——“昌吉模式”。“昌吉模式”的特点有四个:一是建立政府引导,最大限度的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同步推进,对于提升农业航空这项新产业、新技术的社会白癫疯医院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