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突然下雨,葡萄棚的顶膜还敞开着怎么办?以前,种植户只能起身去关葡萄棚。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海宁环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了一款“智慧农业服务云平台”,种植户只要通过手机APP,点点屏幕就能远程操控大棚开关闭合。
数字农业解放了劳动力
种植大户张德庆的家庭农场,以种植阳光玫瑰葡萄、草莓、小番茄和甜瓜等果蔬为主。去年,他花费32万元,购买了这套系统,完成了智能化改造,劳动力随之得到了释放。
走在农场的果蔬大棚,抬头就看到每个大棚棚顶都装着一个小机器,被称之为“卷膜器”。只要在手机上下载专属APP,点击屏幕上的按钮,卷膜器就能自动开启或关闭棚膜。如今,张德庆农场的13个温室大棚和联栋棚已加装了个卷膜器。
▲安装在大棚上的卷膜器
就在前几天,半夜突然下雨,葡萄棚的棚顶还开着通风,由于湿度指标超出了正常范围,张德庆的手机APP感应后自动报警,他这才想起大棚忘记关。他立即在手机上摁动开关指令,5分钟后,棚膜合得严严实实,避免了一场损失。
▲气象站
张德庆说,没有装这套系统前,专门得有一名工人拉棚通风,全部拉完得花一个上午的时间。“如果我们都下班了,整套流程可以在家远程操控。如果外出旅游,身在外地也能看到大棚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指标,方便及时调控。”此外,海宁环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还在张德庆的大棚统一铺设喷滴灌设施,这些设施都可以通过手机上智慧农业APP操控。
在市科创中心的海宁环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里,发布君看到了“智慧农业服务云平台”,通过云平台可以实时监控系统里每一家农场的“一举一动”。
操作人员随手点开了一家农场,不仅能看到农场基地里每一个温室大棚内的实况,大棚里农作物的长势、空气温湿度、土壤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数也都一目了然。
环境数据能被实时监控
自主采集农业生产大数据,轻松化解种植大户田间管理的难题,研发出“智慧农业服务云平台”的正是海宁环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原涛及其团队。
49岁的原涛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前几年,原涛的公司一直在青岛,年正式落户市科创中心,目前有研发人员11人。
“智慧农业云平台”于年正式被推广运用,整套系统从研发到推广只有短短20个月。但事实上,原涛在早几年就已经着手为这项技术的研发做准备了。
▲原涛正在操作智慧农业服务云平台
“浙江互联网行业发达,营商环境好,这里集聚了大量的人才,并且政府对科研技术很支持,我们最终决定在海宁扎根落户。”原涛说,公司目前的研发团队几乎都为嘉兴本地人。
原涛介绍,智慧农业系统不仅能手机操控、实时监控,其优势更在于能采集一线农业生产大数据,从而实现规范管理、集中存储,帮农户科学制定生产方案。比如传统灌溉工作,凭工人经验和现场奔波控制,效率和准确性都很低。使用这套系统就能自动监测水份消耗并自动控制灌溉,既节水,又大大降低人工成本。
▲大棚环境指数被实时监控
在温室种植、动物舍养殖等生产中,该系统能够自动监测环境和调控环境,精准控制生产环境,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此外,这套系统还有追根溯源功能,消费者用手机浏览器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