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至12日,正宁县政府副县长刘刚同志带队赴陕西省白水县、洛川县、安塞区及我省静宁县实地考察学习苹果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措施、经营管理、销售模式及全产业链发展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县果业局、果办、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及部分果业企业、合作社、果业发展重点村负责人一行33人参加考察活动。
考察学习的陕、甘三县一区与我县在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水文交通条件等方面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他们在依托资源、发挥优势、创新发展等方面创造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普遍性,历届班子一心一意抓果务果、经营果,锲而不舍,与时俱进,做大做强果产业的思想始终没有动摇。
白水篇
“每天一个苹果,疾病远离我,白水苹果,亿万人民的口福”成为白水县发展果产业的形象代言,打造苹果产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一是依靠“行政+企业+农户+市场”推动的模式,建立独具特色的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实现以点带面。新老果园更新换代、推陈出新,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主观能动性,建立了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品牌和体系,打造现代苹果示范园区,通过延链、补链增加苹果产品的附加值。二是依靠科技手段,以技术和生产托管为措施,建立以“测土配方+智能配肥+精准施肥”为核心的果园肥水一体化营养修复体系和以“绿色防控+统防统治”为核心的果园病虫害机械化防控体系,通过技术和生产托管、打造扶贫团队贫困户持股等模式,带动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三是依靠龙头公司建立稳定的种植研发、集散交易、物流配送、冷链仓储、生产交割、消费终端为一体的线上线下产销推广平台,形成苹果产、供、销全产业链。四是延伸苹果下游产业链,全方面招商引资、启动民资打造苹果小镇、苹果人家,实现苹果产供销一体化,延长产业链。五是通过互联网+对果园建设提速升级,实现由“传统果园”向“智慧果园”的转变,打造新时代苹果产业发展的新农人。
洛川篇“中国第一,世界品牌”是洛川苹果产业的奋斗目标。一是苹果产业规模大。目前,洛川县苹果面积5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1%,农民人均3.3亩,居全国之首,是全国唯一整县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苹果)原料生产示范基地,政府每年举办国际苹果博览会,抓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让绿色无公害、生态有机、健康养生成为洛川苹果“代名词”,构建从果园到舌尖的质量安全追溯。二是苹果产业引进早。从阿寺村李新安五十年代从河南运回的株苹果苗起步,深入挖掘苹果文化内涵,建成苹果主题广场、科技示范园、采摘观光长廊、苹果大讲堂、村史馆、开办农家乐、开设民宿,实施老果园间伐改造、提质增效,矮化密植科技示范,推进果旅融合,让群众感受到苹果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把苹果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一心一意发展,从果园种植、经营、管护、采摘、销售都严格按照统一标准和技术规程进行,形成了户户都有苹果园,人人都是果“专家”的全生态链新农人,努力将阿寺建成乡村振兴的样板村和乡村旅游的示范村,全力打造黄土高原特色中国苹果第一村。三是科技投入力度大。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成洛川苹果试验站、院士工作站,研发苹果新品种80多个,衍生果醋、果酒等产品20多个品系,增加产品附加值。依托山东琦泉能源集团实施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通过消耗苹果枝条等农林废弃物进行发电、供热,延长产业链。陕西果业集团筹建果品产销、科技研发、果品展示、信息交易、冷藏冷链为一体的“果立方”,集智能化、高效化、节约化为一体,打造集“产-供-销”“加-贮-运”一体化的果业服务体系,引领传统果业向现代果业、产品增值向品牌增值转型升级,促进果业增收,带动果农致富,成为全国苹果产业的引领者和示范者。安塞篇“安塞腰鼓震天响,山地苹果甲天下”。延安市山大沟深、立地条件差,但是安塞区按照“平地种瓜菜、山地栽苹果、山沟搞养殖”的思路大力发展山地苹果,取得了产业的长足发展。一是党员示范引领。果产业发展之初,南沟村党支部书记先行先试,克服水资源短缺、立地条件差等客观因素,在矮化密植示范园建设中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山地果园发展的规模之大和标准之高令人感叹。二是创新模式经营。创新“果树认养”消费扶贫新模式,建成有机苹果采摘园、认养园,与乡村旅游和延安红色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以农促旅、以旅带农、农旅结合的山地苹果乡村旅游新模式。三是龙头引领抓促。引进陕果集团全力推广矮化密植示范园,在山地栽植高标准水肥一体化有机示范果园,将山地果园建成了样板,把延安精神发挥到极致。静宁篇
“吃遍天下苹果,还想静宁苹果”。静宁县立足甘肃中部干旱地区的自然条件,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用红军长征精神激励干群,一是规模产量陇原第一。静宁立地条件差,全县上下川地、山地到处栽果,目前,已发展到85万亩苹果,三十年谋一果,持之以恒发展苹果产业,使一个产业带动了一座城,一个产业带富了一个县。二是间伐改造落得实。静宁县从80年代发展果产业,苹果园规模大,间伐改造中广大果农忍痛割爱,实现了高光效、大改造的突破发展,果品质量、产量实现双赢。三是转型升级走在前。静宁苹果起步早,老果园面积大,静宁县立足实际,一手抓老果园间伐改造,一手抓矮化密植示范,砍伐老化园,新栽矮化密植园,一体配套水肥格架系统、防雹网,实现了转型升级。四是国企民企带动引领。林投、德美创新“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互融共建模式,以“打造电商苹果生产基地为着力点,产业服务和乡村旅游同步发展”的思路,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果业,政府成立林投公司,全力支持发展苹果产业。五是高端发展前景广阔。甘肃德美地缘集团充分发挥龙头示范引领作用,从组培苗木繁育到终端销售,打造注册出境水果园和电商苹果基地,依靠京东、天猫等第三方平台打通苹果高端化市场,德美集团苹果9颗包装礼盒卖到元,打造出了“德美果”黄土高原独特高端苹果品牌。六是产业链条全面延长。依托电商基地出口认证园,建成35°苹果谷,果箱生产线能生产产品包装近百个品种,建成了果箱产业园。全县从苗木组织培育、栽植、管理、包装、果品交割、冷链物流、线上销售等方面延链、扩链,带动延长上下游产业链,增加苹果产业附加值,造福静宁人民。
考察组所到之处,呈现在面前的考察点都让大家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大家边看边听,边思边议,从比较中看差距,从差距中学经验,从经验中再思考,从思考中谋发展,既受到了启发教育,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经验,又感受到了周边县区近年来在苹果产业发展方面的突破创新,对比我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进一步增强了果产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5天的考察学习,收获颇丰。一是思想受到启迪。考察所到之处在苹果产业发展方面合理的区域布局,宏大的基地规模,完备的产业链条,清晰的产业层次,优质的特色品牌,完善的服务体系,给人以全新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他们在推动苹果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思维、体制机制和方法措施,既体现着延安精神,又体现着长征精神,更渗透着改革创新的奋进精神,体现出先进的思想理念,为我们解放思想上了生动的一课。二是视野进一步开阔。从他们苹果产业发展成果中,学到了诸多新的思想、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他们思想理念之新,工作机制之活,规模增长之快,产业链条之全,使人眼界为之大开,见识为之大长。三是经验弥足珍贵。他们在苹果产业发展上各有所长、各具特色,但他们的成功又有着共同点:政府强力推动、干群上下联动、科技支撑驱动、资金保障拉动、龙头企业带动、品牌效应促动,这6个方面强劲的推动力是他们取得成功的核心要素。四是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他们过去和我们同处在一个起跑线上,但近年来在苹果产业发展方面的大手笔和大举措,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大跨越和大发展,既使人惊讶、震惊,更令人敬佩、羡慕,既看到了巨大的落差,增加了压力,又明确了方向和定位,增强了加快苹果产业突破提升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王金涛秦晨光报道
图文编辑:陶剑锋
监制:张天宁
总监制:贾勇锋
主办:正宁县融媒体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