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农村双创,共话农业未来农村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四个面向”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快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准确把握国内外农业农村科技前沿动态与发展态势,创新引领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和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持续打造全国农业农村科技与现代农业发展研讨交流平台,11月20日-21日,“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在南京举办。

11月21日下午2:30,农村双创与科技专题论坛将在南京农业大学体育中心开启,到场农村双创代表和互动嘉宾将围绕“新农村新农人”、“科技改变农业”、“互联网+科技’推进乡村振兴”等议题展开圆桌讨论。

农村双创与科技会议议程

11月21日

14:30—18:00

南京农业大学

体育中心

主持人:冯云飞

14:30—14:40领导致辞

陈利根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周云龙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

14:40—16:10专家报告

1.浙江乡村振兴新观察

陈剑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波大学教授

2.科技与农业:昨天、今天和明天

梅旭荣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研究员

3.新农人与农业高质量发展

程国强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专家委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国际合作局原局长同济大学特聘教授

16:10—17:40互动交流

农村双创代表:

吴稻长(吴斌)、徐善金、吴柏华

互动嘉宾:

韩天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张金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刘石原碧桂园农业公司副总裁兼种业公司CEO

田冰川中信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国科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农村双创代表:

陈晓东、张述、寇程坤

互动嘉宾:

刁现民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谷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金黎平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丁艳锋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

路亚洲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联盟秘书长

农村双创代表:王粒源、何爽、阿兮(赵世惠)

互动嘉宾:

纪绍勤中信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隆平高科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荣凯美团副总裁、美团大学执行校长

韩东原拼多多副总裁、新农业农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许小华中国供销无人机大联盟秘书长

17:40-18:00乡村振兴长期观察网络启动

宣布乡村振兴长期观察网络启动建设

颁发网络观察员代表聘书

嘉宾简介报告专家陈剑平植物病理学专家,年获英国邓迪大学博士学位,年获乌克兰国家农业大学荣誉博士,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原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现任农业部植保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植保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病毒病防控岗位科学家,宁波大学植物病毒学研究所所长。

长期从事植物病毒发生规律和绿色防控研究工作,首次在禾谷多黏菌体内发现大麦和性花叶病毒和大麦黄花叶病毒,为真菌传播植物病毒提供了直接证据,揭示了真菌与其传播病毒的内在关系,为真菌传植物病毒研究和防治奠定了基础。系统研究了植物病毒缺失突变及其生物学特性,并在粮食和经济作物病毒鉴定、水稻和小麦等重要粮食作物病毒发生规律及预测预报、介体真菌及传毒特性、抗源筛选及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原创性研究工作。发表论文多篇(其中SCI收录余篇),主编专著10部、参编4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均为第一完成人),部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8项、二等奖5项。

梅旭荣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研究员。

长期从事我国北方干旱缺水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的科学研究,重点聚焦农作物水分生理生态、生物性节水理论与技术、旱作农业与节水农业模式等领域研究。现兼任中国农学会常务理事、农业气象分会理事长、农业农村部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专家组组长、作物高效用水与抗灾减损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农业农村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总体组专家、农业农村部“神农计划”人选,农业农村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年获得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曾有3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励,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出版专著15部。

程国强现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国际合作局原局长。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理论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兼任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局等部委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学会副会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副会长。

曾参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任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代表团农业谈判专家组组长。连续11年参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文件和中央1号文件起草。

互动交流的专家及嘉宾盖钧镒中共党员,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年6月生。我国著名大豆遗传育种学家,农业教育家。从事植物遗传育种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六十年,围绕植物遗传育种学和统计遗传学以及两者结合的领域在遗传资源、育种与育种性状、数量性状遗传与育种方法、育种应用生物技术与基因组学等方面展开研究。

迄今收集大豆种质资源3万余份,育成大豆新品种30余个,发表论著余篇册,其中SCI收录论文篇。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十八项,培养研究生余名。由于成就突出,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年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科研奖,年被授予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年获农业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荣誉称号,年获农业部中华农业英才奖,年作为唯一一位亚洲获奖者获“世界大豆研究大会终身成就奖”,“-年度中国种业十大杰出人物”荣誉称号,年荣获全国“十大粮安之星”荣誉称号。其先进事迹年被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

刘艳

中共党员。

年11月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

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获农学学士学位;年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获EMBA硕士学位。

-年,在沈阳农业大学工作。

-年,在农业部(现为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工作,历任副处级调研员、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巡视员。先后从事农业科技战略、宏观政策和科技体制改革研究、农业技术引进和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农业教育和职业农民培训管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管理等工作。期间于-年挂职,任安徽省滁州市副市长,分管商务、工商、质检等工作。

年1月,被聘为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丁艳锋现任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部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水稻栽培生理生态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先后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江苏省、教育部、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先后入选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标兵、江苏省第九届青年科技奖、江苏省第四届青年科技标兵等荣誉称号。近年来主持或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计划、行业科技专项等各级课题20余项、国际合作课题3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2部。

田冰川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农业科技)。现任中信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国科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兼任中国农业农村法治研究会理事会副会长、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理事、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中心仲裁员等职务。

长期担任国家相关部委在现代农业特别是生物种业领域的专家,主持多项国家科技计划与产业项目,参加多项立法、规划、政策的起草与论证。在行业战略、产业规划、技术转化、区域发展、创新体系构建、国际高端交流等方面资源深厚、经验丰富。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科技项目,出版作品超过万字。参与办理的投融资项目总金额超过亿元。

刘石资深农业产业化专家,曾任美国孟山都公司远东公司商务总监,美国杜邦先锋公司中国区总裁,隆平高科CEO,美来众联公司董事长,碧桂园农业公司副总裁等职务。

成功在中国推广“抗虫棉”、玉米品种“先玉”、玉米单粒播种技术,创新和推广种业价值营销模式,成功实施GRM大数据项目以及探索土地托管理论和实践等。

路亚洲现任全国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联盟秘书长,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副秘书长,河北雄安新区农业品牌促进会常务副会长。

长期在农业农村部工作,先后任副处长、处长、副局长岗位,熟悉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具有丰富的产业洞察力。年,应新希望集团刘永好董事长邀请,在农业农村部的指导支持下,发起成立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联盟并担任秘书长,致力于打造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圈。

陈荣凯现任美团副总裁,全国共享经济国家标准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烹饪协会特邀副会长,中国商业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理事,中国数字经济百人会执委会副主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业界导师,美团大学执行校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xiashuihuanping.net/ryzc/149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