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NSFC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

国家自然基金委网站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下属11个研究中心(研究所),即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Bioversity)、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国际林业研究中心(CIFOR)、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ICARDA)、世界农用林业中心(ICRAF)、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ICRISAT)、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国际家畜研究所(ILRI)以及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达成的合作共识,年各方将共同征集和资助双方科学家开展合作研究。经过公开征集,我委共收到项目申请55项。经初步审查,确定54项申请通过初审。现将通过初审的项目公布如下:

序号

科学部编号

项目名称

中方申请人

CGIAR合作者

1

基于多组学的玉米精准育种选择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徐辰武

扬州大学

XuecaiZhang

InternationalMaizeandWheatImprovementCenter

2

小麦籽粒抗真菌毒素DON积累主效基因的精细定位及抗性种质创新

李韬

扬州大学

HeXinyao

InternationalMaizeandWheatImprovementCenter

3

结合新种质和多组学的玉米抗旱基因挖掘与育种应用

代明球

华中农业大学

SarahHearne

InternationalMaizeandWheatImprovementCenter

4

基于自交分离群体的木薯重要经济性状鉴定与基因挖掘

严华兵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XiaofeiZhang

CentroInternacionaldeAgriculturaTropical

5

小麦抗旱节水性改良的气孔特征解析与种质创新

胡银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MatthewPaulReynolds

InternationalMaizeandWheatImprovementCenter

6

解析不同生态型香蕉对枯萎病的抗病机制

郑泗军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MathieuRouard

BioversityInternational

7

木薯花叶病毒及其介体昆虫烟粉虱在木薯上的发生、传播和防控

王晓伟

浙江大学

WilmerCuellar

InternationalCenterforTropicalAgriculture

8

木薯逆境下叶片脱落与生长转换的分子基础

廖文彬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LuisAugustoBecerraLopez-Laval

InternationalCenterforTropicalAgriculture

9

蒙古多年冻土区植被和景观多样性变化过程和机理

吴晓东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KeyuBai

BioversityInternational

10

玉米小斑病抗性遗传基础解析与利用

刘文德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AlexanderLoladze

InternationalMaizeandWheatImprovementCenter

11

利用多组学技术克隆三个小麦抗锈病基因

李在峰

河北农业大学

RaviSingh

InternationalMaizeandWheatImprovementCenter

12

小麦矿质元素关键基因的定位、克隆与种质创新

聂小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thanasiosTsivelika

InternationalCenterforAgriculturalResearchintheDryAreas

13

玉米耐高温关键基因挖掘及其功能分析

胡秀丽

河南农业大学

PervezHaiderZaidi

InternationalMaizeandWheatImprovementCenter

14

亏缺灌溉施肥时葡萄节水提质的智慧调控机制

龚道枝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VinayNangia

InternationalCenterforAgriculturalResearchintheDryAreas

15

促进中非反刍动物粗饲料利用效率的预处理技术及其作用机制

成艳芬

南京农业大学

MichaelBlummel

InternationalLivestockResearchInstitute

16

草木樨香豆素生物合成关键基因鉴定及半同胞家系种质创新

张吉宇

兰州大学

ChrisJones

InternationLivestockResearchInstitute

17

柱花草抗炭疽病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抗病种质挖掘利用

罗丽娟

海南大学

MichaelPeters

InternationalCenterforTropicalAgriculture

18

花生主要经济性状基因组选择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洪彦彬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RajeevKumaVarshney

InternationalCropsResearchInstitutefortheSemi-AridTropics

19

基于多组学探究中非绵羊F17大肠杆菌抗性的遗传调控机制

孙伟

扬州大学

TesfayeGetachew

InternationalCenterforAgriculturalResearchintheDryAreas

20

水稻种质资源稻瘟病抗性的精准鉴定与利用

魏兴华

中国水稻研究所

ShobaVenkatanagappa

InternationalRiceResearchInstitute

21

喜马拉雅地区苦荞野生近缘种资源研究与利用

周美亮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EhsanDulloo

BioversityInternational

22

坝上农牧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性的影响途径及作用机制

戎郁萍、

中国农业大学

NadiaBergamini

CGIAR-BioversityInternational

23

小麦外源抗纹枯病基因发掘及兼抗新种质创制

吴纪中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MasahiroKishii

InternationalMaizeandWheatImprovementCenter

24

耦合灌草缓冲带的东北农田生态系统碳固持及微生物驱动机制

魏丹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FergusL.

WorldAgroforestryCenter

25

木薯抗细菌性枯萎病机理解析及关键基因发掘

陈银华

海南大学

LuisAugustoBecerra

CentroInternacionaldeAgriculturaTropical

26

基于土地利用的全球气候变化跨学科模型耦合及多空间影响评估

刘贞

西南大学

EricRahn

InternationalCenterforTropicalAgriculture

27

热带森林土壤碳氮收支和关键过程对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的耦合响应

周文君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RobertJohnZomer

InternationalCentreforResearchinAgroforestry

28

基于波动变化追踪及G×E设计分析的马铃薯模型关键参数调优机理研究

何英彬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NeerajSharma

InternationalPotatoCenter

29

基于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QTL的作物模型设计及品种—环境—管理优化模拟研究

熊伟

河南农业大学

MatthewReynolds

InternationalMaizeandWheatImprovementCenter

30

小麦寡分蘖基因的图位克隆、调控机制解析及育种利用

刘亚西

四川农业大学

MatthewReynolds

InternationalMaizeandWheatImprovementCenter

31

自然、人工选择下绵羊羊毛性状适应性进化的比较基因组学和分子机制研究

岳耀敬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SteveKemp

InternationalLivestockResearchInstitute

32

青藏高原-中亚典型草地生态系统功能和承载力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机理研究

张扬建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RobertZomer

WorldAgroforestryCenter

33

普通野生稻适应气候变化重要基因发掘与全基因组遗传网络解析

郑晓明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Sung-RyulKim

InternationalRiceResearchInstitute

34

再生稻模式产量与资源利用效率协同提高的栽培调控机理研究

彭少兵

华中农业大学

AbdelbagiIsmail

InternationalRiceResearchInstitute

35

小麦谷蛋白亚基含量关键基因挖掘、克隆与利用

雷振生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MariaItriaIbaa

InternationalMaizeandwheatimprovementcenter

36

低升糖指数水稻资源筛选及遗传机制研究

李霞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NeseSreenivasulu

InternationalRiceResearchInstitute

37

二倍体马铃薯铁和锌元素积累的分子机制解析与营养强化

尚轶

云南师范大学

PhilipKear

CIP-CHINACenterAsia-Pacific

38

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稳定机制和N2O排放溯源研究

吴文良

中国农业大学

KeithShepherd

WorldAgroforestryCenter

39

水稻硝态氮转运同化的遗传机理研究及氮高效种质的发掘创制

高振宇

中国水稻研究所

GuoyouYe

InternationalRiceResearchInstitute

40

基于生活力关键节点的种质安全保存技术研究与应用

卢新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Jae-SungLee

InternationalRiceResearchInstitute

41

基于GWAS和MWAS的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病原菌和叶际微生物的遗传关联研究

张德咏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GloriaMosquera

InternationalCenterforTropicalAgriculture

42

亚非拉多种实心竹的多组学全景探测

郭起荣

南京林业大学

RamniJamnadass

WorldAgroforestryCenter

43

人工合成小麦及其衍生系抗旱耐热基因发掘与利用

毛新国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MatthewReynolds

InternationalMaizeandWheatImprovementCenter

44

山蚂蝗绿肥资源评价及创新利用研究

郇恒福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LesueurDidier

InternationalCenterforTropicalAgriculture

45

基于泛基因组分析的泛热区椰子群体遗传多样性合作研究

杨耀东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MathieuRouard

BioversityInternational

46

花生抗白绢病种质发掘与抗性机理解析

晏立英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HariSudini

InternationalCropsResearchInstitutefortheSemi-AridTropics

47

基于RIL大群体的花生抗黄曲霉QTL定位和GWAS分析及抗性分子机制研究

庄伟建

福建农林大学

RajeevK.Varshney

InternationalCropsResearchInstitutefortheSemi-AridTropics

48

营养目标下的食物供给与消费均衡研究

李晓云

华中农业大学

DilBahadurRahut

InternationalMaizeandWheatImprovementCenter

49

耦合自然-社会经济因子的中国农作物种植结构时空变化模拟研究

陈晓光

西南财经大学

HiroyukiTakeshima

InternationalFoodPolicyResearchInstitute

50

退耕还林、集约经营与粮食生产

姚顺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SauerJohannes

CenterforInternationalForestryResearch

51

全球背景下优化中国农业补贴促进农业食物系统转型

樊胜根

中国农业大学

WillMartin

InternationalFoodPolicyResearchInstitute

52

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和全球食物经济转型与对策

茅锐

浙江大学

SureshBabu

InternationalFoodPolicyResearchInstitute

53

食物系统转型的生产率效应及其国际比较

金松青

浙江大学

AlejandroNin-Pratt

InternationalFoodPolicyResearchInstitute

54

耦合自然-社会经济因子的中国农作物种植结构时空变化模拟研究

吴文斌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ChanningArdnt

InternationalFoodPolicyResearchInstitute

联系人:张乐君荣念赫

电 话:-,

传 真:-

Email:zhanglejun

nsfc.gov.cn

rongnh

nsfc.gov.c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国际合作局

年6月11日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xiashuihuanping.net/ryzc/137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